注重语文教学中“读”的功效
2014-02-02秦书芳王同安
秦书芳 王同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古人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就是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能独立理解、分析,掌握文章的综合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读”字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形式读,任何一篇文章都能在多读中理解。
关键词:阅读;触景;生情;知意;明理;人物个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突出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但也要讲求读的形式多样化。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采用默读、朗读、抓关键词句读、提问导读、分角色读等方式,以大大提高理解课文的功效。
一、默读可以触景
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本文讲的是一个住着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村民乱砍山上的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最后家毁人亡。教学中,指导学生默读描写村民砍伐树木的段落,让学生从静中体会砍伐树木的场面,再现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的场景,学生从默读中看到了“一片片裸露的土地”的画面,学生从默读中认识破坏环境的后果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朗读可以生情
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人教版小语四年级上册第10课)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朗读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课文讲述了三个孩子小时候为人们清理水井,智慧的女儿感谢他们,祝他们幸福,三个孩子不明白幸福是什么,分别去寻找答案。十年后长大成人,再到井台前相见,汇报幸福是什么的答案。指导学生朗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学生从朗读中理解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朗读中情感得到了升华,培养了学生“只有熱爱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引读可以知意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22课)时,抓住关键词“拖、引、打、吼、抡、绷”引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五壮士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时是多么困难,表现得多么英勇顽强,从这些关键词中理解掩护的重要性,也从这些关键词中理解到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
四、提问导读可以明理
教学中采用提问导读的方式教学《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小语四年级上册第9课)。师:“为什么巨人的花园在春天就隆冬来临,吹起雪花?”生读:“巨人生气,赶走孩子,在花园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师:“为什么又见一缕阳光射进花园,花园里又草翠花开?”生读:“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增添了春意。”师:“突然为什么又鲜花凋谢,……又被冰雪覆盖了?”生读:“喂!赶快滚出去!”师:“噢!是这么回事吗!巨人终于明白了什么?”生读:“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学生从问题中边读边思考,循序渐进地明白了“快乐要让大家分享”的道理。
五、表现人物个性分角色读
教学《穷人》一文(人教版小语六年级上册第22课)时,为了更好地表现桑娜和渔夫的个性,采用分角色读。丈夫出海回来问:“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桑娜脸色发白说:“我?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桑娜说话吞吞吐吐,生怕渔夫发现西蒙的孩子责怪她,马上转移话题。)桑娜说:“你知道吗?西蒙死了……”(试探性地问丈夫。)渔夫说:“哦?什么时候?”桑娜说:“我也不知道,唉!……两个孩子都在身边……”(层层逼近,有意说出孩子,看丈夫表现。)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嗯,快去抱过来……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也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想法与桑娜不谋而合,也正是桑娜所期待的回答。)这样分角色读,最能突出渔夫和桑娜善良美好的心灵,最能表现出“人穷志不穷”的正能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时,要结合课文体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灵活采用“读”的方式,注重“读”的功效,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文河.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方法的选择[J].考试周刊,2012(2).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