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2014-02-02杨玲
杨玲
摘 要:进行生活化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地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要从生活化的教学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师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一句话指出了教育的本质。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将生活化教育的思想贯彻在脑子里,深入在骨髓中,体现在行动上。以下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生活化的教学设计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内容抽象,通过教师单纯地教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与之相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相应的地理理论和规律。例如,讲授“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时,讲这一阶段的内容,正值秋分日,我让学生观察自己每天起床之后的天的亮度情况,再比较冬季,暑假的亮度情况,乘着学生情绪高涨时,抛出“你们认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引出新课的讲授,还能将生活内容同教材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
二、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地理素材生活化是实现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基础,只有用生活化的素材才能使教學内容不至于空洞、乏味,学生才能有乐趣去掌握知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更是与生活密切相连。因此,在地理教材中,生活化的素材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这就需要教师要精心地准备,深入地研究教材,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将之转化为教学素材,丰富课堂教学案例。还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授课当天或当时巧遇的事件情境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地球运动”时,我先是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夏季和冬季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体,综合性很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和丰富教学语言的应用,创设生活化的地理意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入一些俗语、谚语、民间流传的小儿歌等等,这样不仅更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唤起形象思维,加深记忆,充实地理表象。此外,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地理专用的术语,例如,在外力作用的讲授时,学生对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等词语的意思,学生不是很明白,这时就需要我们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术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很多,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学习,并得到利用地理的规律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红.什么是地理教学生活化:关于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J].东北师范大学报,2005(7).
[2]严定法.地理生活化,学习轻松化[J].地理教育,2004(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