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校积极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2014-02-02潘国安臧国忠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党校调研决策

潘国安臧国忠

(1.中共东台市委党校,江苏 东台 224200)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5%的学者把这一个现代化提高到继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现代化,在这样一视野下,我们地方党校如何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再现党校的咨政功能,是摆在我们每个党校人面前的新课题。

所谓咨政能力,指的是地方党校作为一个地方的最高理论学府,主动对地方党委政府关乎国计民生的决策,提出咨询意见、辅助对策的一种能力,也是党校工作条例赋予党校的一个基本功能和工作职责。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下,没有哪一国、哪个政党,能够单凭自身超凡的智慧,解决各种纷乱复杂的事务。大凡世界现代化国家,均已成立各个层级的“智库”,向政府商界人士提供咨询服务,美国知名的兰德公司,甚至经常对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借脑执政”已经成为时尚。形势要求我们地方党校,不仅要成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而且要尽早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参与咨询服务行业竞争,从众多“智库”中脱颖而出,成为地方党委休戚相关,互联互动的决策咨询部门。及时、快捷地为地方中心工作提供现代化决策咨询服务,尽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地方党校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按理说,一个地方的中心工作,有政协的参政议政,有人大的各项监督,有政府组织内部的研究中心,足以使地方政府的决策英明正确,但遗憾的是:情况不太令人乐观,一些地方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留下问题一层加一层。主要的原因是决策失误,后任不断为前任的决策失误“买单”,所以需要我们地方党校加快咨政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力发挥专家学者的咨政功能。有效减少决策失误。

1.加快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党委、政府实施科学决策的迫切需要。由于受国内外形势深刻而复杂变化的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不确定因素和社会管理的风险性大量增加,区域之间的竞争更为频繁和激烈,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各级党委、政府对决策咨询、对策参考的需求非常迫切。虽然也有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中心、社科联、科协与各职能部门提供咨询和对策,但是,部门参谋绝不可能替代专家决策。地方党校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咨政领域,所研究问题的视角、深度和广度,以及提出对策建议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地方党校加快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为地区经济做决策的推手,已成为当前党校中心工作的迫切要求。

2.加快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是地方党校的法定职能,也是地方党校、行政院校服务地方中心工作的必要抓手。《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咨政能力作用”;而国务院《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则明确规定:“行政学院应当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部署,跟踪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工作”;“行政学院应当组织教师和学员,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主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由此可见,加快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和突出咨政工作,是“两个条例”赋予党校、行政院校的法定职责,必须依照党内法规和行政法规精神加以认真贯彻执行,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地方党校的职责和作用。否则,党校的作用一旦被其它民间咨询机构所取代,情何以堪?

3.加快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能够极大地扩大党校在地方的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在新形势下,地方党校既能为党委、政府分忧,又能以此形成有创新、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及时提供给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实现党校职能和部门地位的双赢。何乐不为?

地方党校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的优势

1.党校是党委的工作部门,具备现成的物质基础和服务优势,能及时敏锐地捕捉到党政中心工作信息的便利,也容易受到地方党委的重视

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校均已形成了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咨政优势;党校咨政能力具备直接参与哲学社会科研界的理论探讨和交流,把握前沿热点问题的便利。

党校学员来源广泛,既有党政机关,又有企事业单位,也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不乏专家学者型人才,他们从实践中来,学习培训后又到实践中去,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指导实践的诉求,是党校咨政能力这个“思想工厂”宝贵的生产成员和终端“客户”,党校如果有效利用这一资源,能为提升咨政能力带来蓬勃活力。

党校人才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党校姓党”决定党校人必须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把握好政治上的大局观念与解放思想的关系、学术上的探索自由与政治纪律的关系、选题上的组织需求与个人兴趣的关系。既能重视政策维护和解释,又能重视对策研究。

2.“党校姓党”,同时党校又是一所学校,这就决定了党校既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也是具有与教学科研一体化属性普通事业单位,具备与普通院校或民间智库平行竞争的资质和条件

党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党建理论、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方面,有较长时间的学术积累,比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竞争力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明显见长。党校智库依托这些学科领域的优势,结合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党建问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干部队伍建设等领域,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具有厚实基础。

党校的干部培训有着“三多”的特色,即接触社会多,接触政策多,接触实践多,具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和能力,在课题立项、调查研究、成果转化等过程又具备丰富资源及便利条件,有着明显的实践优势。

对于政府的决策,党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积极参与又能研究独立,自主选择课题任务,提升咨政竞争能力,教学与科研是党校驱动之两轮。坚持从教学、科研、咨政能力一体化这一整体联系的角度,处理好教学中心与科研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学员研究与教师研究的关系,教学、科研、咨询完全可以相互促动,相辅相成,进而形成党校咨政能力现代化的优势和特色。

地方党校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的不足因素

1.以职称主导的科研体制有待革新。党校教研人员的科研驱动更多地来自职称评聘。科研人员更多是选择发表论文而不是提交调研报告,因为提交决策参考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不易甚至不能用于发表,又得不到有效奖励,咨政成效未能纳入现有的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也缺乏其他有效激励措施。公益与私益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党校咨政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后劲。

2.咨政意识、精品意识有待提高。目前地方党校大都根据以往的教学科研布局,“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结果是教学是硬任务,科研是软任务,很容易形成教而不研、研而不咨、精品匮乏的现象。

3.咨政路径、咨政视野有待拓宽。多年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得党校科研人员养成了“等米下锅”的庸懒习惯,往往习惯于接受指令、滞后研究。很少主动寻找问题,很少提出建设性对策,很少进行前瞻性探索,必然造成咨政成果单一化和局限性。

地方党校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途径思考

1.地方党校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咨政”能力现代化建设这根主线,进行体制改革。从制度入手构建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的现代化生成机制,谋求咨政能力现代化生成体系

基层党校要进行机构改革调整,新设科室机构,并将调研成果和决策咨询成果纳入科研考核、激励、以及职称评定的相关制度中,最大程度地激励调研活动的创新成就。在加强对咨政工作组织领导的同时,不仅要搭建好负责决策咨询工作的科研团队,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而且要加大应急课题的组织力度,对新设机构工作职责要细心规划,它不但要负责对外联络沟通,弄清地方政府工作方向和思路,全方位进行跟踪调研,及时反馈信息,而且要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地方经济发展障碍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把中央关于党员干部集中进行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吃深吃透,以优秀的调研成果服务向地方党委展示,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成立相应科学研发机构,负责各类调研项目,开辟集调研、教学、科研、咨政“四位一体”的新型教、研、咨互动模式,要求坚持调研为前提,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咨政是目的。

坚持调研为前提,就是用调研促教学、科研、咨政的发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结合当地实际和本校情况,采取轮派教师挂职锻炼,或轮派老师参加地方人大政协调研组的相关调研活动,要求轮派教师在基层锻炼的同时完成科研课题的调研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打破以往党校教师“办公桌科研”的尴尬局面。

坚持科研是基础,是强调党校科研实现本土化,以服务决策为导向,结合本校特长,做好选题策划,注重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提高科学性和时效性,并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各类课题。

坚持咨政是目的,关键是成果的提炼,要紧紧围绕党校咨政主线,抓住重点、难点,文字处理要鲜明生动,把取得良好反响作为终极目标。

调研、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模式的探索旨在实现调研、教学、科研、咨政的现代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2.主动谋求参与政策研制,参与党政文件、有关政策的讨论、起草和论证等工作,谋求党校现代化咨政产品高端输出

一方面,要主动建立与党政研究部门的网络协作关系。地市党委的政策研究室和政府的发展研究中心是专业化的政策研究部门,离党政决策中心最近。党校可立足于优势互补,与之建立参与研究、接受课题、挂职锻炼等方式的常态化协作关系,包括建立私人之间的QQ群体或电邮联系。积极争取直接参与党委政府及所属决策部门的报告撰写、文件起草、基础调研和决策论证。

另一方面,要利用教学平台、网络媒体,成果鉴定发布会等,致力构建多样化的党校咨政能力成果表达和推介方式。应该充分利用学员群体这一特殊资源推动咨政能力成果的转化,及时向学员推介咨政思想,让学员带走咨政成果。

谋求参与,要求党校咨政水平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智力资本和咨政经验,这就需要党校扎扎实实大炼内功,通过外请内提,将校内外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的兴趣引导到咨政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校图书馆要下功夫建立电子图书网站和咨政服务数据库,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各届政府的工作热点、重点、难点,各届党委领导、决策者讲话、思想、理论要点和各项决策的前期历史状况,以及政策评估,政策修正等等内容汇总建立数据库,随时备查。

党校教研人员要下功夫建立个人电子数据档案,耐心整理所关注的各类课题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对待社会问题的整理,要以敏锐的理论眼光、战略思维抓住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让前瞻性、善后性步骤研究走在政策的前面,避免政策与问题时滞性所造成的决策被动。

对待所研究问题的整理,要提高所选课题的咨政价值:一是要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信息,主动跟踪,认真研读决策层的各类文件所传递的信息,加强与各界人士的沟通,从中把脉咨政需求;二是要对各种决策信息进行有效采集、选择、鉴别、归拢,加工整理;三是要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从中捕捉并把握社会问题;四要打破路径依赖,不唯上不唯书,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以咨政价值标准选题立项。

3.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及时调研提交咨政成果,谋求党校咨政成果的时效性

所有提交的咨政成果,要有较高的可信度,在向上提交之前首先自问四个是不是:在咨政方向上,重点是不是放在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和较易引起群体事件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上;在调研的态度上,是不是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情况,不搞形式走过场,确保调查研究能够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在调研的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开会、访谈、现场、蹲点、资料等传统的调查等方法外,是不是还应用了问卷、网络调查、统计、抽样、信息反馈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现代调查研究的新工具、新方法;在咨政成果的加工上是不是对第一手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再加工和深加工。

4.建立相应的咨政服务平台,开辟现代传媒载体,扩大党校在地方治理生活中的影响力。谋求地方党校在决策咨询工作中的话语权

有条件的基层党校要充分利用党校校刊校报这一舆论工具,系列刊登有指导作用和咨政价值的课题调研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报校刊的舆论导向和理论引领作用;建立咨政协作机制。咨政科研社会性、综合性和系统性都很强,不能沿用传统个人研究方式,要从实际出发,组织好校内的团队调研、集体攻关,同时加强与党政决策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高校院所等的合作,借助“外脑”,整合资源,协同攻关;建设咨政信息平台。要利用信息平台这一现代手段,建成党校决策咨询网站,收集、加工、传递、储存、处理、输出、反馈各种咨政信息,搭建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平台,构筑决策信息的“高速公路”,提高咨政信息流转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党校自身也可将优秀调研文章直接编辑成刊,印发《咨政参考》或上传学校网站,党校人不仅能撰写优秀成果,而且也能编辑音影视频参考片,以此提供给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为当地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撑。

另外,党校的学员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内容齐全的思想库和数据库。党校要充分利用这一特色资源,将学员的实践优势和教师的理论优势结合起来,要求凡是到党校参训的学员,要“带来一个问题、发表一条建议、提出一项措施”,并结合本部门、本岗位工作实际撰写调查报告,经整理后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把学员的经验化为对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使用。党校咨政能力通过讲坛传播决策咨询成果,向广大党员干部传递党校在理论前沿、发展战略、政策设计、发展规划、问题对策、执政理念等方面的咨政成果,也是体现党校现代化咨政能力的另一便捷通道。

猜你喜欢

党校调研决策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