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对创新当前乡镇社会管理的启示

2014-02-02肖海鹰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乡绅皇权子系统

肖海鹰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当前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仍处在大规模的社会转型之中,乡镇①乡镇是指州县以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所设立的乡亭制。传统社会,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广大乡镇地区的管理。的社会管理②社会管理的概念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管理概念中,把国家和社会的概念等同,把社会管理等同国家管理。本文是取广义的概念,主要论述对社会系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子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也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也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但是“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1](P1)因此,对我国传统社会乡镇社会管理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通过深化对我国传统社会乡镇社会管理的研究,才能把握乡镇社会管理的普遍规律,明确当前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理论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分析的新视角。马克思认为社会就是一个“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肌体”[2](P223),并且“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3](P37)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系统理论,我们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这个整体包含着经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子系统相互之间,必须保持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我国传统社会的皇权正是通过保持乡镇社会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平衡,创造了世界古代史上社会管理的奇迹。

一、我国传统社会的乡镇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

我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相互交往,而是使他们相互隔离”,[2](P762)“社会分解为许多固定不变、互不联系的原子”,[4](P248)这是世界古代史上的普遍现象。这是因为小农经济无法“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政治组织”[2](P762)。也就是说,小农经济基础下,整个社会的交通不发达,信息交流不便利,不利于较大范围内人们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交流,这样也就很难找到一种有效的黏合剂,把如此分散的组成部分粘合成一个大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共同体。

自秦朝以来,我国的封建统治者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乡镇社会治理模式,这一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把散乱的中国古代乡镇地区整合起来了,相对于当时的整个世界来说,这都是奇迹。这一社会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维护中国古代社会大部分时间的和平、稳定、团结与统一做出了贡献。

(一)封建皇权通过履行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子系统内部的联系与稳定

1.封建皇权通过履行其经济职能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古代中国国土辽阔,小农经济又使人们处于十分分散的状态,无力应对天灾人祸和兴修大的水利工程,因而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进行干预,需要它来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4](P140)我国古代各个封建王朝通过兴修水利工程、道路和运河来满足农业生产的灌溉和交通运输等需求,保证经济子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发展。封建皇权还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农业生产,通过委派地方官吏来“劝民农桑”、宣教“农本”政策、促进农业技术传播,督察农业生产。[5](P31)这样,封建皇权通过履行其经济职能,把经济子系统内部分散的诸要素一定程度上联系起来了。

2.封建皇权通过消除子系统内的不稳定因素,维护经济子系统的稳定。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极力消除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维护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一方面,他们有时也扮演调和阶级矛盾的角色。如实行“均田制”,让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获得一份土地,这是传统社会的政府利用其强制力进行土地资源配置的正式制度。[5](P46)这使很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成为自耕农。地方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容易激化与百姓的矛盾,于是皇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豪强和官僚对土地的兼并,维持这个系统的基本平衡。另一方面,他们也赈灾,救助受灾农民。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灾难频繁发生的国家,灾害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威胁到王朝的存亡,因此,封建统治者也不敢掉以轻心,通过赈灾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并以此来显示皇权统治的仁德及其合法性所在。[6](P68)在封建皇权的强力干涉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威胁乡村社会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二)通过“乡绅自治”维持乡镇政治子系统内部的联系与稳定

1.“乡绅自治”有利于收集民间的意见,联系广大农民。社会系统的维持并不能完全靠压制,尤其在“天高皇帝远”的乡镇地区,权力的运行不能完全单向度的由上而下,因为“政治不能只在自上而下的单轨上运行。人民的意见是不论任何性质的政治所不能不加以考虑的,这是自下而上的轨道。一个健全的、能持久的政治必须是上通下达,来往自如的双轨形式。”[7](P379)皇权止于县,把乡镇管理的权利交给了乡绅,这样就有利于收集和反馈民间意见,实现一定程度的上通下达。乡绅与异地为官的官员不同,他们没有离开故土,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乡里百姓往来密切并且有着休戚与共的利害关系。他们能够把自己了解到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乡村与村民的信息反映给当地的官员,避免了官方直接面对数目庞大的村民,也避免了因官方不了解民情,做出错误决策而导致官民的直接冲突。因此乡绅起着重要的上通下达的作用,保持了系统信息的畅通。

2.“乡绅自治”有利于平衡官方与农民的利益,维护政治子系统的稳定。乡绅一般都是官方举办的科举考试中获取功名的儒生,他们具有“官方和半官方的身份”,[8](P17)是封建皇权在广大乡村的代理人。“绅权”依靠的并不是暴力,而是基于其经济能力、身份地位、家族势力和个人德行所获得的一种敬服。[9](P198)所以,乡绅是一种农村社会的内生型权威,它不具有国家这一外生型权威的暴力性质,因而,有功名而无官职的“乡绅”成为把封建皇权与乡镇居民联系起来的桥梁。乡绅因其来自民间的身份,决定了乡绅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地方利益。通过乡绅自治,可以形成官方与农民利益尽可能地协调。乡绅的角色是双重的,即起到保护乡民和乡里社会的作用,也起到替统治者管理乡民的作用。所以官方利用乡绅管理广阔的农村地区,不仅得到乡绅的支持,也得到百姓的信赖,维护了整个子系统的稳定。

(三)通过“科举考试”维持乡村文化子系统内部的联系与稳定

1.通过科举考试有效整合乡村的文化精英。科举考试的成熟与完善对意识形态下沉到乡村,形成广大乡镇地区的文化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举考试是一种选官制度,对广大乡村开放,它不论出身、不论门第,使广大农村的居民也可以通过这一管道,做到“永久性的行政干部全凭能力获选,不靠亲戚关系或家族人脉。”[10](P112)这给许多农家子弟带来了希望,他们希望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这一举措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有效地把广大乡镇的文化精英凝聚起来,成为对中央皇权的积极支持者。而且这一选官制度也注意到选拔人数在地区之间的平衡分布,极力消除地域差异,保持各地之间的文化联系。各地儒生由于对儒学的共同兴趣而相互往来和交流,促进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在广大乡村地区形成了文化上的统一。

2.通过科举考试保证了意识形态系统的稳定。封建皇权紧握科举考试这一“指挥棒”,以儒家学说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促使儒家学说在广阔的乡村传播,一些农家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较高的身份和地位。科举考试也造就了一批乡村的儒生,考取功名的乡绅往往成为当地弘扬儒家文化的中间力量,他们深刻影响了居住在乡村的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使乡村居民对封建皇权的统治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乡村有条件的村民通过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让他们考取功名,为儒家的意识形态系统输送人才,形成一个内部的良性循环。儒家意识形态产生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又通过封建皇权的大力弘扬,并且与植根于乡村的选官制度相结合,扩大了它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整合力,抵制了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保持了“独尊”的地位,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意识形态系统,并且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二、我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对当前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启示

我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为我们今天创新乡镇的社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益的启示。它使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对社会的良好管理,就应该在新时代找到新的联系整个社会系统的纽带,找到新的凝聚社会的动力,形成新的能够让整个社会系统达成共识的核心价值观。

(一)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以市场作为联系社会的纽带

传统社会,我国的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成熟的市场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整个社会处于封闭状态,社会的整合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这也是近代以来我国落后的根源之一。今天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具有开放性,是当今能够把广阔的农村联系起来的重要手段。正是市场的存在,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分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需要。因此政府对乡镇的有效管理就应该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在乡村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建立起符合市场发展的健全的法制环境,形成有利于公平分配的利益均衡机制,有利于市场良性发展的产权机制。乡镇政府机关,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要在市场意识淡薄的广大乡村,担负起市场培育的职责。乡镇政府本身也要充分认识市场的规律,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并根据市场规则来检讨自己的行为,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干预,而且通过法律法规等间接手段,引导乡镇居民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创立合作社等,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引导他们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市场的发展,把乡村与城市连接起来,与全国乃至世界联系起来,把农村这个经济系统变成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全面开放的系统,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的状况。

(二)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以公民的民主参与作为凝聚社会的动力

我国传统社会社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下级只层层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11](P5)但是传统社会的国家权力体系毕竟只下沉到县一级,为广大农村的自治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也恰恰是封建统治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前,“全能型”的政府不但抑制了人民的参与热情,而且也没法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经济问题。费孝通先生认为,要提高乡村管理的效率,“不是加强远离老百姓的中央权力,而是,相反的,应该在基层自治事务中去加强启发和领导作用。”[7](P39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逐渐多元,社会事务繁杂多样,以前的管理模式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在创新乡镇社会管理的实践中,要转变管理理念,抛弃传统的为民做主的思维,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因此,乡镇等政府部门不是把政府权力下沉到乡村的每个角落,而是积极推行村民自治,落实“群众事务,群众管理”的原则,让群众成为管理的主体。只有给乡村社会留下一定的自治空间,才能有利于民意的上传和下达,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内信息的畅通,有利于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可以避免公权力的过度干预而导致的好心办坏事,管了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造成官民对抗。政府甚至要主动培育乡村民间组织,让它们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分担乡镇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一个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

(三)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舆情形成统一认识

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指导,这一价值体系为维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统一人民的认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与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统治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在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舆论不一”也成为常态。因此在思想文化方面,我们除了要继续执行毛泽东提出来的“双百方针”外,还需要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行为、统一认识和整合社会的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协调,是征求了各方面意见,综合所有认识后形成的,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因为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特点,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新时期的乡镇社会管理理念必然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相协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来检讨政府的管理行为,做到行有依归。同时乡镇管理部门也要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行为引领乡村的社会舆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新时期凝聚广大乡镇居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武器。

[1][美]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侯江红.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6]徐秀丽,王先明等主编.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8]张鸣.乡村社会权利和文化结构的变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9]王先明.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再版序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乡绅皇权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文化分裂与秩序失落:《好兵》对英国乡绅文化的反思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西夏佛教图像中的皇权意识
动车段(所)控制集中仿真测试平台中TDCS/CTC仿真子系统的研究
画痴
画痴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