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灾害救援分类后送的特点

2014-02-02朱祥悌王锦波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伤病员卫勤高原地区

李 军,朱祥悌,汤 寅,王锦波

高原地区灾害救援分类后送的特点

李 军1,朱祥悌2,汤 寅3,王锦波4

本文根据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和跨区域机动高原卫勤支援保障演练的情况,对高原分类后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原地区灾害救援分类后送的特点,提出了改进高原地区分类后送的一些建议,希望对高原地区分类后送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原;灾害救援;分类后送

高原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多发,地广人稀,环境险恶,交通闭塞,资源保障不足[1],基础卫生力量薄弱,一旦发生灾害,大多数情况要从内陆地区调集力量进行救援。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导致高原救援具有不同的特点,分类后送作为野战医疗队的首要环节,其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灾害救援的救治效率和保障效能,在灾害救援中,对伤员实施快速、合理和有效的分类后送,是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从近年来国内数次灾害救援看,军地应急机动卫勤力量成为救援的主要支撑,为突发大批伤病员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笔者结合我院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和跨区机动高原卫勤支援保障演练的经验,总结分析了高原地区灾害救援分类后送的特点。

1 高原地区伤员的特点

1.1 救治难度大 由于灾害的突发性、交叉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灾害现场短时间内可能会集中出现大批量伤员[2],伤员发生的时间、数量难以预测,大大增加了救治难度。

1.2 伤势重、伤类复杂 高原伤员一般伤势较重,伤类复杂,出现重伤员多、多发伤多、烧伤复合伤多以及高减员率、高休克率、高手术率。

1.3 自然环境影响救治 高山寒带自然环境非常不利于伤员病情的救治,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高原缺氧环境对人体的神经、呼吸、血液循环系统等都造成危害[1],对卫勤保障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①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原发(伤)病病情加重,加速病程恶化;②并发新的疾病,如急性高原病、肺水肿、脑水肿、血循环障碍等;③降低伤病员的液体耐受量,造成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建立快速给药通道等治疗的难度加大。

2 高原地区伤员分类后送的流程

2.1 分类流程 接到接收大批量伤病员的命令后,及时设置分类场,明确分类成员;前接小组根据伤员伤情可在前接地就开始进行预分类,并将分类情况反馈给后方;伤病员到达分类场后,一般患者在门诊就诊,分专业挂号分诊;急重症患者直接抬送至分类帐篷,经简单必要处置后送至相关诊疗室;批量伤员由若干检伤小组同时进行检诊、简单处置和分类送至相关功能诊室。

2.2 后送流程 接到伤员后送命令后,及时调整分类后送组成员;对门诊和收容区符合后送指征的伤员,再次进行复查,由医师填写伤票,送至后送帐篷,由后送小组实施后送,后送前要明确后送途中注意事项、伤员后送工具和后送体位,确保安全。

3 高原伤员分类后送的特点

(1)高原高寒低氧的恶劣条件下,卫勤人员的脑力和体力水平降低,直接影响分类速度和准确度,在单位时间内,必然造成救治伤病员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尤其影响群发性伤病员的救治。(2)灾害发生后会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原地区地理环境复杂,道路崎岖险阻,冬季大雪封山一般长达4-5个月,到夏季则常常发生道路塌方、洪水泥石流等,交通中断,严重影响医疗后送,军地卫勤救援装备也难以送抵灾区。(3)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使卫生技术车辆性能、效率下降,机械故障率高,损耗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后送任务的完成。例如:在我院数次高原卫勤保障任务中,因高海拔地段,车辆都需要预热启动,多次出现机车燃停现象;车辆使用寿命不到平常车辆的三分之一;各类设备受风沙、低温等影响,易出现霜冻、断裂等情况无法使用;且由于山多沟深,在应用直升机后送伤员的时候,选择起降场地难度大。(4)从野战医疗队后送到医院的距离长、间隔大,整个交通线曲折漫长,加上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可动员的地方卫生力量较有限,一旦出现大批量伤病员,仍需依靠马驮、担架等传统后送方式,而后送中缺氧、反复颠簸则可能进一步加重伤员病情,形成二次损伤[3],并且当前高原空中后送救援机制也不够完善,救援能力十分低下。(5)因高原地区的复杂地形,通讯信号盲区范围大,导致通讯效能降低,无线通讯联络不畅,有线通讯架设困难,通讯受影响。沟通不畅会严重影响伤病员后送,尤其是当伤员集中发生时,平原地区有效的后送工具和方式不能满足高原地区医疗后送的需要,不能达到“快救快送”的要求。(6)面对突发大批量伤病员,高原地区进行灾害医学救援的主力往往来自于内陆平原地区,救援队员因缺乏高原救治经验,日常配套训练也未必能及时跟上,初上高原者一般难以适应高原救治环境,也会影响伤员后送效率。

4 讨 论

现行医疗后送体制仍沿袭传统的三区七级模式,战时或灾害条件下伤病员大量集中出现,根据各级医疗救治机构救治功能的不同,及时将伤员进行分类,分别后送救治,将大大提高救治效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伤病员的性质及去向,保证卫生后送链上救治的连续性[4]。

常用的分类分为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根据伤员的伤势、伤部分类,使伤员到达救治地域后可直接进行治疗,缩短了在分诊台的滞留时间。当前,在高原灾害救援伤员分类中,已运用多功能无线遥控摄像系统及平战两用远程监护系统,有效弥补了高原地区有线传输的不足,能确保各级救护人员第一时间掌握伤病员情况,赢得抢救时机。在救援中,尽可能使用电子伤票,电子伤票具有传送速度快的特点,救治人员可以在伤员还未到达时根据伤票内容进行分类,并制定适宜的后送治疗措施,实现伤员零时分类[5]。

伤员的后送包括逐级后送和越级后送,近年来,立体后送成为战场和灾害地区救援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国内相关理论和实践还比较少,这应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高原地区卫勤保障最大的困难就是医疗后送,一般而言,快速实施医疗后送能够有效提高伤病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回顾以往卫勤保障任务的经验,笔者认为快速、准确、有效的分类是救治伤员的首要条件,而快速、安全的后送又是伤病员确保生命安全的基础,因此在医疗队伍中,分类后送是必不可少的。为确保快速有效的分类后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合理部署军地各类卫勤救治力量,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各级机构救治范围,前后衔接到位,确保伤病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和正确的治疗。(2)一线救治单位应配置专用轻便担架和高性能救护车,方便伤病员收救和快速后送。(3)区域内救护力量应尽量前伸,缩短首治时间[6],救护力量前伸可极大缩短前接后送距离,使一线抢救下来的伤员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赢得宝贵救治时间。(4)从数次灾害救援行动来看,空中救治仍然是最高效便捷的救治方式,能够有效地缩短后送时间,降低伤死率,应成为今后高原卫勤保障建设的重要方向。(5)减少医疗后送阶梯,减少伤员在各阶梯中的滞留,加快后送速度,使伤员尽快得到确定性治疗,战时根据分级后送的要求,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救治。(6)积极动员地方救援力量,特别是当地基层卫生人员。他们可在救援人员与伤病员的沟通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大力开展军地联合救援,组建军地联合卫勤保障救援队,实现快速救治。

总之,在高原地区灾害救援中,只有有效地、准确地对批量伤员实施快速分类后送,才能提高伤员的救治率,确保医疗救援发挥出最大效益。

[1] 车 杰,郭生海,杨 娟.高原部队卫勤应急机动力量建设及其特殊性思考[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3, 1(1):42-44.

[2] 王 强,祝丽华.关于大批量伤员快速分类后送组织与实施的思考[J]. 人民军医, 2013(4).

[3] 石 骥,牛文忠,颜碧玉. 对完成高原高寒地区维稳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6):935-936.

[4] 梁华平,王正国. 战伤分级救治体系对灾害医学救援的启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34-36.

[5] 何毅刚,郑 然. 对我军战伤分类的思考[J].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4):445-446.

[6] 王美堂,何 建,李 刚,等. 探索电子伤票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伤分类后送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605-607.

(2014-4-22收稿 2014-4-28修回)

(责任编辑 潘奕婷)

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er Relief Triage and Evacuation on the Plateau

LI Jun1,ZHU Xiangti2,TANG Yin3,and WANG Jinbo4.

1.Depart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2.Department of Emergency,3.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4.Department of Surgery, No.371 Central Hospital,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Xinxiang 453000,China

WANG Jinbo,E-mail:Dr-wang371@sohu.com

Basing on experiences of Yushu earthquake medical rescue and transregional medical support on the plateau,this paper analyzed questions of triage and evacuation on the plateau,and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s of triage and evacuation of disaster relief on the plateau, and propose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riage and evacuation on the plateau, in hope of providing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with regard to developing triage and evacuation on the plateau.

plateau; disaster relief; triage and evacuation

10.13919/j.issn.2095-6274.2014.05.012

李 军,本科学历,主任药师,E-mail:837271487@qq.com

453000 新乡,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1.药械科, 2.急诊科,3.呼吸科,4.外科

王锦波,E-mail:Dr-wang371@sohu.com

R129;S717.195

猜你喜欢

伤病员卫勤高原地区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新形势下军人病区住院伤病员管理模式探讨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