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灾害心理干预研究
2014-07-31邹圣强朱世国董露霖
邹圣强,王 晶,眭 建,魏 超,朱世国,董露霖,王 芝,陶 燕
·论著| ORIGINAL ARTICLES·
基于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灾害心理干预研究
邹圣强1,3,王 晶1,眭 建1,魏 超1,朱世国1,董露霖1,王 芝2,陶 燕4
目的 探讨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灾害心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62例化学品中毒患者和316名现场间接受到影响的群众进行灾害心理救援干预。结果 对比患者接受灾害心理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比现场群众接受灾害心理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受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影响的周围群众实施早期现场灾害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化学品中毒;灾害现场;心理干预
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指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藏等作业过程中,受到光、热、撞击、摩擦等作用,就极易发生爆料、燃烧、中毒、泄漏和放射线辐射的严重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危险化学品事故一旦发生,对现场和周围群众具有扩散性伤害作用,并有发展成为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趋势,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当地社会稳定[2]。为此,本研究对近1年来镇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实施灾害心理救援技术进行了调查,以探讨灾害救援医学中实施现场心理救援技术的科学方法和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03-11至2014-04-01期间,我中心接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氯气中毒、硫化氢中毒、液氮爆炸)第一受害者包括直接中毒受害伤员62例,间接受影响社区公众316名(图1,图2)。
图1 镇江一化工厂危险化学品爆炸现场
图2 急救医生为患者做现场灾害心理干预
1.2 灾害心理急救方法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材[2]中描述的灾害心理救援技术,主要应用以下方法:(1)建立心理急救小组,由急救单元的急救医生、急救护士和急救担架员3人组成;(2)对受灾人群开展访谈技术,由心理急救小组对现场每位伤员进行评估和访谈,内容见表1;(3)建立现场临时医疗服务站,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吸氧和常用精神药物治疗等。
1.3 效果评估工具 (1)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受害者工作信息、间接受到影响的周围社区公众生活信息。(2)焦虑自评量表(SAS)[3]:共20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将20个项目得分相加,得出总分,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
表1 危险化学品事故急性应急阶段灾害心理救援的现场访谈与评估项目
1.4 测评方法 心理救援前由现场事故协调人员(包括临时抽调的实习研究生)发放调查表并指导填表,当场收回。实施现场心理急救5小时后,以同样方法发放调查表并指导填表。共发放378份,收回293份,其中患者62份,群众231份,回收率为77.51%。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采集、分析,应用χ2检验进行心理急救前后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 直接受害伤员心理急救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对比62例直接受害伤员心理急救前后的情绪症状、行为改变、思维和认知改变、生理症状和生命体征等评估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危险化学品事故患者急性应急阶段现场心理急救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2.2 周围群众心理急救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对比现场316名间接受影响的群众实施心理急救前后的意识状态、情绪症状、思维和认知改变等三个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危险化学品事故周围群众急性应急阶段现场心理急救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3 讨 论
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近年来明显增多,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灾害救援医学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表明,灾难不仅损害人的躯体健康,而且使幸存者承受强烈的心理痛苦[4]。但就其急性应急阶段的心理急救,目前报道甚少。本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直接受害者和周围群众的意识状态(有无定向障碍)、情绪症状(有无恐惧、惊恐等焦虑症状)、行为改变(有无不协调的精神运动行为)、思维和认知改变(有无语言抑制和记忆力下降)、生理症状(有无躯体或系统生理症状)和生命体征(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等6个项目实施评估和现场访谈,结果显示对直接受害者实施现场心理急救,以上观察项目的指标无改善,说明对现场明确有生理伤害的人员应重点实施临床医学救治,尽快转送到综合医院进行下一步救治。结果还显示对间接受影响、无明确生理伤害的周围群众实施现场心理干预,在意识状态、情绪症状、思维和认知改变等3个项目的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由此可得出,对受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间接影响的周围群众,实施早期现场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江苏省镇江市是一个化工企业较多的城市,发生突发化学品事故的机率相对增多,笔者曾有研究指出,对此类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目前最缺乏的是对现场群众的心理疏导[5],容易引起现场群众恐慌,可能导致区域社会不稳定,为此本课题专门针对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后的心理急救进行研究。由美国国立儿童创伤应激网络(National Child Traumatic Stress Network, NCTSN)和国家PTSD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TSD)制定的心理急救现场行动指南[6](Psychological First Aid Field Operations Guide)中对心理急救的概念有较早阐述:心理急救是由经验引导的,帮助儿童、青少年、成人和家庭,克服由灾难和恐怖主义造成直接后果的标准方法。由于诸多局限因素,本研究只将早期受化学品事故影响的人员分两个层次进行调查,即:直接受化学品伤害的人员和间接受影响的周围群众。研究还发现,目前没有用于现场心理急救的专用量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起完善的现场实施心理急救的专业小组;由于没有相应收费标准及奖励机制,影响到急救人员实施持续现场心理急救的积极性。
尽管心理急救在我国灾害救援医学中的应用并不多,但本研究表明,对没有直接受到伤害的周围群众实施早期心理急救,可以帮助稳定情绪,并促进当时的区域社会稳定。由于灾害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心理危机干预方法没有统一固定的程序,但一些基本步骤和关键点是共同的[7]。本研究实施的现场心理急救的程序为:接警;启动预案;派出标准急救单元前往现场;检伤分类;将直接受害伤员尽快转送医院进行救治;对间接受影响的周围群众实施现场心理急救;对确认有生理伤害的群众需转送医院进一步观察,持续观察6小时后,对无加重病情的群众,终止心理救援干预。
本研究发现急救医生和护士的现场心理救援干预能力明显跟不上大量干预对象的需求,因此面临接踵而至的突发事件中的灾害救援,当务之急是重视参与救援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建设,对在岗护士实施教育培训[8],而灾害救援医学技能培训,应涉及针对受灾者进行现场心理救援的内容。同时,届于灾害心理救援的干预技术或流程已经编入《急诊与灾难医学》、《灾难护理学》等临床医学和护理本科专业的学历教育教材[9],医学院校在教学时应尽快将灾害心理救援技术的相关知识纳入学历教育内容,以系统培养医学生灾害心理救援能力。
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一旦发生,不但要对直接伤员实施紧急灾害医学救援,必要时还应对可能引发区域社会恐慌的周围群众实施现场心理救援技术干预。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样本量、量表回收率、观察时间等因素的局限性,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多提指导性意见,以共同探讨和推进心理救援干预技术在灾害救援实践中的应用。
5 致 谢
感谢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灾难与急救医学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所做的现场发放调查表和指导填写调查表的工作。
[1] 王一镗,刘中民. 灾难医学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21-425.
[2] 沈 洪, 刘中民. 急诊与灾难医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27-329.
[3] 戴晓阳,张进辅, 程灶火,等.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153-155.
[4] 袁 红, 陈金宏, 刘惠亮,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53-57.
[5] 邹圣强, 孙炳伟, 赵 伟,等. 34例化学气体爆炸伤患者的院前与院内急救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7):687-688.
[6] Ruzek J I, Brymer M J, Jacobs A K,etal.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J]. J Ment Heal Counse, 2007,29(1):17-49.
[7] 汪 茜,彭碧波, 史 宇,等.地震现场心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2):101-103.
[8] 崔晓静,徐维明, 李鸳鸳.加强医院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59-60.
[9] 邹圣强.论灾害救援医学学历教育在我国的实践[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2):64-66.
(2014-05-03收稿 2014-05-20修回)
(责任编辑 罗发菊)
Disas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tudy Based on Sudden Hazardous Chemicals Accident
ZOU Shengqiang1,3, WANG Jing1, SUI Jian1, WEI Chao1, ZHU Shiguo1, DONG Luling1, WANG Zhi2, and TAO Yan4.
1. Department of Disaster and Emergency, Faculty of Clinical Medicine, 2.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Faculty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2, China; 3.Emergency Medicine Center, Zhenjiang 212003, China; 4.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disas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at the scene of sudden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s. Methods Disaster psychological relief was conducted for 62 patients with chemical poisoning and 316 people indirectly affected at disaster scene. Results The patients’ relativ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accepting disaster psychological relief were compared,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owever, relative indexes of the public at the scene before and after accepting disaster psychological relief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s The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disas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 masses in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sudden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 is effective.
chemical poisoning; disaster sce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10.13919/j.issn.2095-6274.2014.05.003
江苏省镇江市社会发展科技支撑项目(SH2013068)
邹圣强,硕士,主任医师,E-mail:1210xyz@163.com
212002 镇江,江苏大学:1.临床医学院灾难与急救医学系,2.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3.212003,镇江市急救中心;4. 212000 镇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R136.3;R129;B8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