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甲基腺嘌呤诱发HeLa细胞自噬及抑制辐照细胞自噬的双重作用

2014-01-29杨艳丽刘晓丹周平坤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肌醇电离辐射毒性

杨艳丽 刘 玲 王 豫 刘晓丹 周平坤

自噬是指细胞将一些聚集或错误折叠蛋白、损伤的细胞器等胞质成分通过包裹并最终运送至溶酶体降解的过程,可促进细胞代谢的原料的循环再利用[1]。目前认为,自噬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真核细胞在营养缺乏、生长因子撤除、能量匮乏或受到应激性的死亡威胁时,使细胞获得对抗不利的生长环境、维持稳态、实现更新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性反应机制[2]。但是,当细胞受到严重的不可修复的损伤,如大剂量的电离辐射辐照、某些化疗药物的作用,自噬就会转变成为细胞的一种死亡机制。正是由于自噬在决定细胞命运中具有双面性,有关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

生长因子刺激信号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Akt/mTOR信号途径抑制自噬,而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PI3KC3/Vps34)是启动细胞自噬的一个关键调控复合体,PI3KC3/Vps34被激活后会产生磷脂酰肌醇3-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3-phosphate,PIP),PIP则促进其他自噬相关蛋白家族成员(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family,Atg)的募集,启动自噬过程[3,4]。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是一种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因其能抑制参与自噬调节的Ⅲ型PI3K的活性,而被广泛用于自噬研究[6]。笔者前期的实验也证实,3-MA可以抑制饥饿诱导的细胞自噬,并增加细胞的放射敏感度。本研究发现,3-MA单独作用也能诱导细胞自噬和促进细胞凋亡。因此,进一步对3-MA在辐射诱导的细胞自噬及凋亡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将为今后3-MA合理使用以及放射诱发自噬机制的阐述提供新的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细胞培养和试剂: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为本实验室留存。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Hyclone公司)的DMEM(Hyclone公司)中,37℃ 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3-甲基腺嘌呤(3-MA)购自Sigma公司。

2.细胞照射:利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的60Co放射源γ射线照射,照射剂量率为128.81 cGy/min。

3.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验分析细胞存活:将预定数量细胞接种于A、B两个96孔板中,A板4Gy γ射线照射,B板不照射。照射组和不照射组分别又分为加3-MA组和不加3-MA组,细胞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分别于不同时间吸干培养液(每个时间设3~5个复孔),加入含10μl CCK-8(DojinDO公司)的新鲜培养液 100μl,孵育 1h后,450nm波长测量吸光值(OD值),根据OD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实验组OD值 -空白孔OD值)/(对照组OD值 -空白OD值)×100%。其中实验组为照射和(或)3-MA处理细胞组,对照组为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组,空白组为单纯培养基加上CCK-8试剂。

4.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检测细胞凋亡:将细胞分为照射和不照射两组,每组又分为照射前3h加3-MA和不加3-MA 两个亚组,分别 4Gy 照射后 0、6、24、30、48、72h 后,用0.25%胰酶消化,并用预冷的PBS洗涤细胞2次;以1×106/ml的密度重悬细胞于500μl缓冲液(含Ca2+)中;分别加入5μl annexinⅤ -FITC 和 5μl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轻轻混匀,室温避光孵育15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进行3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6.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用PBS洗涤各组细胞2次后,使用M-PER蛋白裂解液冰上裂解蛋白30min,12000×g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采用二喹啉甲酸法(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后,将蛋白与6×上样缓冲液混匀,100℃煮沸5min,蛋白上样量为20μg,行8%SDS-PAGE分离蛋白,将蛋白转印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用5%脱脂牛奶于室温下封闭1h;分别加入一抗SQSTM1/p62、GAPDH(Santa Cruz公司),4℃培育过夜后,TBST清洗3次;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北京中杉金桥公司)室温摇晃孵育1h后,TBST清洗3次,显影。

7.GFP-LC3转染及免疫荧光分析:采用Lipofectamine 2000(Invitrogen公司)转染带荧光标记GFP的自噬标记蛋白轻链3(GFP-LC3)的质粒于HeLa细胞;转染后24h 4Gyγ射线照射,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4%多聚甲醛固定并置于4℃冰箱。将固定好的细胞 PBS洗3次,每次5min。用终浓度0.3%TritonX-100 透膜处理15min,PBS洗3 次每次5min,最后用DAPI染色细胞核20min,再用PBS洗3次每次5min,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计数自噬体数量,实验重复3次。

8.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多样本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3-MA的细胞增殖毒性及对γ放射损伤的影响:由于5mmol/L是文献报道中3-MA较常用的的工作浓度,为此笔者设定3-MA作用浓度为5mmol/L,将HeLa细胞分为4组即:60Co γ射线4Gy照射组、3-MA处理组、照射加3-MA组和实验对照组(Control)。分别于照后 3(细胞贴壁后)、6、9、12、48和72h,用CCK-8试剂检测了不同处理后HeLa细胞的增殖和毒性效应(表1),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12h以内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3-MA作用24h可发现明显的细胞增殖毒性,单独4Gy照射组与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尚无明显变化;在照射后或3-MA作用48h以上时间,各实验组的OD值不但不增加,反而低于24h时间节点值,显示出明显的致死性细胞毒效应,而且5mmol/L 3-MA处理比4Gy照射的致细胞死亡毒性更大;72h则显示复合毒性效应,细胞存活率更是下降到正常细胞的40%左右。

表1 4Gy照射和3-MA单独和复合作用的细胞毒性的时间效应(OD值,±s)

表1 4Gy照射和3-MA单独和复合作用的细胞毒性的时间效应(OD值,±s)

a与相应时间对照组相比,aP<0.05;与相应时间的4Gy照射组相比,bP<0.05;相应时间的各组方差分析,cP=0.00

时间(h)处理方式0 3-MA 4Gy 4Gy+3-MA P 93 6 1.27 ±0.02 1.27 ±0.06 1.22 ±0.06 1.22 ±0.02 0.10 9 1.29 ±0.03 1.29 ±0.12 1.24 ±0.06 1.29 ±0.08 0.26 12 1.49 ±0.03 1.48 ±0.08 1.44 ±0.07 1.48 ±0.04 0.61 24 1.86 ±0.04 1.63 ±0.02a,b 1.80 ±0.04 1.73 ±0.02a,b 0.00c 48 1.96 ±0.09 1.14 ±0.11a,b 1.73 ±0.09a 1.13 ±0.05a,b 0.00c 72 1.88 ±0.09 1.00 ±0.10a,b 1.36 ±0.05a 0.91 ±0.02a,b 0.00 3 1.21 ±0.03 1.23 ±0.05 1.21 ±0.03 1.22 ±0.06 0.c

2.3-MA促进受照射细胞凋亡:细胞经4Gy照射或5mmol/L 3-MA单独或联合作用后不同时间,AnnexinⅤ-FITC/PI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图1)。与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加3-MA作用或4Gy照射细胞24h以后,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5mmol/L 3-MA的细胞凋亡效应比4Gy照射更大,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作用48h,显示出3-MA与照射的复合效应,说明3-MA大于48h的长时间处理能显著促进受照射细胞的凋亡发生。

图1 AnnexinⅤ-FITC/PI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MA对4Gy γ射线诱发细胞凋亡的影响

3.3-MA自身及对γ射线诱导自噬的影响:在荧光显微镜下采用GFP-LC3融合蛋白来观察自噬体形成,并计数每个细胞质内的自噬体数目。结果显示:5mmol/L 3-MA单独作用的HeLa细胞,可观察到自噬体的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多(图2A),作用后12h,可以明显观察由3-MA单独诱导的自噬体数目比单独4Gy照射更多(图2B);4Gy照射HeLa细胞,在照后6~9h自噬体的形成达到最高峰;意外的是,当γ射线照射前3h加入3-MA作用时,自噬在各个时间点均处于抑制状态。自噬选择性底物SQSTM1/p62蛋白的降解是细胞自噬的标志之一,各组细胞在4Gy或5mmol/L 3-MA单独或联合作用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QSTM1/p62的蛋白量变化。3-MA和4Gy照射单独处理的HeLa细胞,SQSTM1/p62蛋白量在3h内是表达增加的。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图3)。而细胞在照射前3h加3-MA处理后,SQSTM1/p62表达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说明3-MA与辐射联合作用,抑制了SQSTM1/p62蛋白的降解,显示辐射诱导的细胞自噬受到抑制,此结果与图3一致。

讨 论

自噬被认为是除DNA修复和细胞周期检查点反应以外的细胞免受电离辐射DNA损伤致死效应的保护性机制之一[8,9]。也有研究报道,自吞噬如同凋亡一样,是电离辐射所致细胞死亡的通路之一[10]。由此可见,电离辐射作用细胞的自噬机制和生物学后果比较复杂。而在自噬的研究中,3甲基腺嘌呤因被视为自噬关键调节分子Ⅲ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抑制剂,而用于包括辐射在内的多种理化因子和环境因素诱发自噬的研究,在运用中普遍采用5mmol/L的较高作用浓度。本研究发现,3-MA在较高浓度下(如5mmol/L)长时间作用超过24h能显著影响细胞存活率,并比4Gy照射更能促进细胞凋亡,3-MA与辐射同时作用超过一定的时间,则显示出更强的复合毒性。因此3-MA抑制自噬作用的时间和剂量特异性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显示辐射可以诱导细胞自噬,但3-MA单独作用于细胞也可以促进自噬,这很可能与3-MA持续抑制Ⅰ型PI3K从而促进自噬有关[11]。实验还发现,3-MA与4Gy照射联合作用的24h内,HeLa细胞自噬和自噬底物SQSTM1/p62蛋白的降解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可能是3-MA诱发自噬后,使细胞对后来的4Gy照射产生了适应性反应,也可能是辐射后,3-MA作为PI3K抑制剂发挥功能,通过抑制Ⅲ类PI3K抑制了细胞自噬。

图2 免疫共聚焦检测5mmol/L 3-MA处理后,照射及未照射细胞自噬体的形成

图3 Western blot检测5mmol/L 3-MA处理后,照射及未照射细胞自吞噬蛋白SQSTM1/p62表达变化

对照之前的细胞存活及凋亡结果,笔者得出结论,3-MA能有效抑制辐射诱导的细胞自噬,也能有效促进正常培养的细胞自噬。长时间作用能促进细胞凋亡,尤其促进辐射后的细胞凋亡。细胞毒性效应浓度下的3-MA诱发自噬和凋亡作用的揭示,为今后工作中3-MA作为自噬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和结果的解释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1 Mizushima N.Autophagy:process and function[J].Genes Development,2007,21(22):2861-2873

2 Shintani T,Klionsky DJ.Autophagy in health and disease:a doubleedged sword[J].Science,2004,306(5698):990-995

3 Funderburk SF,Wang QJ,Yue Z.The Beclin 1-VPS34 complex--at the crossroads of autophagy and beyond[J].Trends Cell Biol,2010,20(6):355-362

4 Mah LY,Ryan KM.Autophagy and cancer[J].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Biol,2012,4(1):a008821

6 Kong D,Yamori T.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inhibitors:promising drug candidates for cancer therapy[J].Cancer Sci,2008,99(9):1734-1740

7 李俊英,杨艳丽,张赫,等.自吞噬促进电离辐射之后细胞的存活[J].辐射防护,2013,33(4):193-198,248

8 Qiang L,Wu C,Ming M,et al:Autophagy controls p38 activation to promote cell survival under genotoxic stress[J].J Biol Chem,2013,288(3):1603-1611

9 Liang B,Kong D,Liu Y,et al:Autophagy inhibition plays the synergetic killing roles with radiation in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SKVCR ovarian cancer cells[J].Rad Oncol,2012,7:213

10 Anbalagan S,Pires IM,Blick C,et al.Radiosensitizat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vitro through the induction of autophagy[J].Radiotherapy Oncol,2012,103(3):388-393

11 Wu YT,Tan HL,Shui G,et al:Dual role of 3-methyladenine in modulation of autophagy via different temporal patterns of inhibition on class I and III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J].J Biolo Chem,2010,285(14):10850-10861

猜你喜欢

肌醇电离辐射毒性
低蛋白质日粮添加植酸酶和肌醇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肌醇对鲫鱼组织脂肪、蛋白质氧化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电吹风的辐射真的很大吗?
对基层医务人员电离辐射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低水平电离辐射危害小于不良生活习惯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