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击剑项目长盛不衰的原因探究
2014-01-29肖爱华
肖爱华
1 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击剑队自1979年完成新老交替后参加第4届全运会以来,一直居于我国击剑强队的前列,并长时间占据我国击剑界的半壁江山,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击剑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奥运会上,我国在击剑项目上共计获得四枚奥运会金牌,取得金牌的七位运动员,均是江苏省运动员或是江苏籍教练培养的运动员;在亚运会上,江苏省运动员获得过20枚亚运会金牌;在全运会上,江苏省击剑队为江苏省体育军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过40枚全运会金牌,其中剑坛名宿肖爱华创造了全运会“五连冠”,获得过九枚金牌。笔者通过分析江苏省击剑队长盛不衰的原因,探索江苏省击剑队取得成功的经验,旨在为江苏省其他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2 江苏击剑长盛不衰原因分析
2.1 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之源,各国竞技体育的兴衰均与后备力量状况紧密相关[1]。江苏省历来重视击剑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截止2012年11月,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体校中,有12所开设了击剑项目训练,参训人数接近800人。仅2012年江苏省青少年击剑冠军赛参赛人数就达405名,为击剑项目早期选材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任务和选拔时间的不同,运动员选材可分为早期选材和优秀运动员选材两类。早期选材是以先天条件为主。优秀运动员选材是在先天与后天条件均优越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员成才方面的预测与甄别[2]。通过对江苏省击剑队62名全运会金牌得主运动员的运动经历调查得知(见表1),除击剑项目外,从事过一个其他项目训练的运动员占总人数的56.5%,从事过两个其他项目训练的运动员占总人数的9.7%,从事过三个其他项目训练的运动员占总人数的1.6%。说明江苏省击剑队的优秀运动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基础性运动项目中选拔过来的。
表1 江苏省击剑队全运会冠军运动员运动经历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击剑队。
江苏省绝大多数县(市)、区体育局都有一所三集中或二集中的业余体校或体育中学,长年开展业余训练。2011年承担业余训练任务的县级业余体校共计63家,在训人数9 328人,教练员667人,运动员与教练员比值为14:1,基本能保证业余训练质量(见表2)。全省各县(市)、区创建的各级体育传统校共有982家,其中省级传统校57家,市级传统校297家,县级传统校628家(见图1)。形成了由业余体校、体育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组成的业余训练网络,为击剑项目运动员选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2 2011年江苏省县级业余体校概况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
图12011年江苏省体育传统校创建数量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
2.2 完善的运动员保障体系
运动员保障体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成绩。保障体系完善,运动员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体育局和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省退役运动员保障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标准高,种类全。
在政策法规方面,江苏省体育局围绕运动员综合保障、选招聘用、在役管理、退役安置、职业鉴定、困难关怀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如《关于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安置管理的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关怀基金实施暂行办法》、《江苏省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各个方面突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重点;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省体育局成立了江苏省体育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重点负责优秀运动员的职业转换过渡期培训、就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运动员档案管理、各项保险工作等;在经费保障上,仅2008年、2009两年用于优秀运动员保障工作的经费支出约为1.3亿元。截止2012年11月,江苏省体育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为所有在役运动员办理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户工作,并为所有退役运动员办理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相关手续。
此外,2009年,省体育局和省发展体育基金会联合启动了以保障江苏省退役运动员为主要目的“勿忘我计划”,设立“勿忘我5领航体育基金”。每年资金达200万元,为解决运动员困难和教育培训、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2010年,江苏省体育局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孵化基地,实施退役运动员创业孵化项目,每年有近百人参加培训。创业孵化项目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表扬,各兄弟省市纷纷前来取经。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司长高志丹同志在2012年全国运动员职业转型专项工作会议上谈到,“我们选择在江苏召开全国运动员职业转型专项工作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组织全体会议代表观摩和学习江苏2012年度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班,推广江苏的办班经验和做法,可以说是具有现场会性质的一次专项会议。”
2.3 良好的文化传统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知识。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越高,就越能理解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和技战术特征规律,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也就越有可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创造出最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较高的文化素质对于运动员领悟运动的精神和内涵,深刻理解项目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3]。江苏击剑队历来重视文化学习,截止2012年11月,江苏击剑队有运动员105人,运动员入学率达100%。江苏击剑队一二线运动员有69人,4人完成了硕士研究生教育,2人在读,占总人数的9%;10人完成了运动员的本科教育,38人在读,占总人数的70%;其余22%的运动员为高中在读。江苏击剑队三线运动员有36人, 8人高中在读,其余运动员正在进行九年义务教育(见图2)。
图2江苏省击剑队运动员文化学习情况统计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击剑队。
击剑运动属于技能类一对一的格斗项目。它是由双方运动员手持钢剑,头戴面罩,身着击剑服,在专门的剑道上,按统一的规则,以对手身体上的有效部位为攻击目标,用刺(劈)的动作方法进行攻防格斗的竞技运动[4]。根据击剑运动的特点,双方运动员都千方百计采用欺骗性手段以及根据对方的打法及其弱点去制定克敌的战术或打法。这既是斗勇的比赛,更是斗智的比赛,对运动员的心智要求较高。为锻炼运动员的心智,江苏击剑队在队伍管理中不仅仅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严格要求,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运动员每日完成一篇训练日记;每周组织一次桥牌比赛;每个剑种的教练员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运动员的业务学习;每年进行一次军训等。
2.4 极具特色的高校办运动队
江苏击剑队隶属南京体育学院。2012年伦敦奥运会,南京体育学院四名运动员五人次获得三枚金牌,并且再创多项中国第一。可以说南京体育学院办运动队是当前最为集约和高效的形式之一。南京体育学院提出 “三位一体、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共同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运动训练形成了从业余训练到专业训练的一、二、三线队伍并存的一条龙训练体系;体育科研形成了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和院科研处一体化的结构;文化教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本科—研究生”一条龙的教育体系;构筑了集训练、科研和教学 “三位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三位一体”办学模式不仅改变了运动员单向发展所带来的文化缺失,提升了运动队科技文化水平,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运动队提供了强大的科研保障。南京体育学院的学科建设推动了竞技训练,竞技训练的成果也丰富了学科建设,如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秦学林,一直负责跟踪仲满、骆晓娟、许安琪,为他们顺利夺取奥运会金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京体院运动健康科学系老师吕远远借助学科建设平台直接参与国家跳水队奥运攻关,对陈若琳成功控体重、夺金牌收效显著,深受国家跳水队好评。
2.5 高水平的教练员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优劣。学历代表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其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教练员的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练员运用多学科知识指导训练的能力。江苏省击剑队现有24名教练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5%、本科40%、大专35%(见表3),学历普遍较高。这充分说明江苏省击剑队教练运用多学科知识指导训练的能力较强。
表3 江苏省击剑队教练学历基本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击剑队。
教练员的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训练水平和学术水平。从江苏省击剑队教练员的职称来看,有40%取得国家级教练员职称,35%的教练员取得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占到20%,初级职称有5%(见表4)。这样庞大的教练员队伍在江苏的运动队乃至全国兄弟运动队中都是屈指可数的。国家级教练员执教年限长,且全部在国家击剑队担任过主教练,综合能力强和经验丰富,对现代击剑的打法特点、发展趋势和内在的规律研究较为系统,在队伍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江苏省击剑队充分利用了国家级教练员这一宝贵资源,成立击剑项目专家组,组织国家级教练员看公开课,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年轻教练员的提高保驾护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表4 江苏省击剑队教练职称基本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击剑队。
调查得知,江苏省击剑队教练员每个月能保证二至三次业务学习,每个全运会周期在正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人均不低于一篇。训练计划是训练目标的具体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衡量一名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对江苏省击剑队各个训练组的资料库调查结果看,江苏击剑队六个剑种的教练员都有完整的周期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每日训练教案。每个剑种的教练员能够做到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运动员的训练日记,及时了解运动员的动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六个剑种的资料库中都有主要对手的详细资料,并通过比赛不断完善。
3 结语
任何一支长盛不衰的运动队,都离不开诸多制胜因素。江苏省击剑项目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运动员保障体系外,独具特色的高校办运动队、高标准的训练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合理的教练员梯队、尊重科学训练的态度,共同促成了江苏省击剑队的竞技水平始终走在中国剑坛的前列。
[1] 侯海波,等.国外竞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1~8.
[2]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3] 楼建新.运动员文化学习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4):33~34.
[4] 国家体委《击剑》编写组.击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5] 肖天,文国刚.击剑理论与方法[M].成都:成都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6] 储伟.关于击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