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四)
2014-01-28
・自我测试・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四)
[A1型题]
1.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
A.幼儿
B.儿童
C.青年女性
D.壮年男性
E.老年人
答案:C
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皮肤黏膜出血往往较重,常见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出血,颅内出血虽属少见,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慢性型以青年女性发病较多。起病缓慢,出血往往较轻,以反复发作的皮肤淤点为主。故选C。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见于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答案:B
考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急性白血病时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为贫血、发热及出血等,其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高,大约60%的患者发生DIC。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可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睾丸浸润(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故选B。
3.缺乏时可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而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的凝血因子是
A.Ⅱ
B.Ⅴ
C.Ⅶ
D.Ⅷ
E.Ⅹ
答案:D
考点:凝血机制
解析:凝血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参与的凝血因子有Ⅶ、Ⅺ、Ⅸ、Ⅷ及Ⅹ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临床上以PT来反映,参与的凝血因子有组织因子、Ⅶ、Ⅹ等。故选D。
4.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的是
A.急性型常见于老年人
B.慢性型常见于男性
C.脾脏一般不增大
D.骨髓巨核细胞数大多减少
E.脾切除对慢性型无效
答案:C
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青年女性。故A、B错。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血小板计数减少,脾不大或轻度肿大,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D错,治疗上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脾切除、免疫抑制治疗等,脾切除治疗的有效率约为70%~90%,E错,故选C。
5.急性白血病诊断必须具备
A.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B.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
C.骨髓中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D.胸骨压痛伴肝脾增大
E.发热、贫血及出血
答案:C
考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解析:急性白血病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进行性贫血,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尤其胸骨压痛。白细胞计数常增高,有的多至(300~500)×109/L,也有部分少至(0.2~0.5)×109/L。血片中可有原始、幼稚细胞。骨髓增生多明显或极度活跃,也有少数增生或低下者。一般原始细胞如早幼粒细胞(或加幼稚细胞)>30%,其他系细胞受抑。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及必做检查,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30%为急性白血病的
诊断标准。故选C。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有
A.骨髓巨核细胞消失
B.凝血时间延长
C.血小板寿命缩短
D.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
E.Coombs试验(+)
答案:C
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A错,血小板减少时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不变,B错,网织红细胞可由于贫血而增高,但不会降低,D错,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免疫性溶血的检查,E错,故选C。
7.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高最常见于
A.血管性出血疾病
B.血小板疾病
C.血凝固异常
D.血抗凝物增多
E.纤溶亢进
答案:E
考点: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意义
解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①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③血管栓塞性疾病(肺栓塞、心肌梗死、闭塞性脑血管病、深部静脉血栓);④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尿毒症、肝脏疾病或各种肿瘤。降低无临床意义,综上,选E。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首选
A.长春新碱静脉滴注
B.脾切除
C.输浓缩血小板
D.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答案:E
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解析: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激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的Fc和C3b受体,从而减少对被覆抗体的血小板的吞噬清除;脾切除,脾脏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及破坏被覆抗体的血小板的主要场所,因此,脾切除治疗被认为是仅次于皮质激素的主要治疗方式;免疫抑制治疗不宜作为首选,经皮质激素或脾切除后疗效不佳者或不宜使用皮质激素而又不适于脾切除的患者,可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选项C、D是急症处理的方法,不是治疗的首选,故选E。
9.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B
考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发生在白血病的各个时期,但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这是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晕、颈项强直,甚至昏迷。故选B。
10.对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最有价值的是
A.血小板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Ph染色体测定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
E.外周血幼粒细胞计数
答案:C
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判断
解析:>90%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有效治疗后,Ph染色体可转阴,通过检测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mRNA来进行微小残留病灶的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的治疗,以达到疾病的根除。故选C。
[A2型题]
1.患者男,25岁。四肢皮肤间断分批出现紫癜1个月,紫癜稍痒,略高出皮面,其余部位皮肤正常,既往体健。对诊断最无帮助的是
A.血小板计数
B.尿常规
C.粪便常规
D.束臂试验
E.骨髓检查
答案:D
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解析:血小板计数发现急性型血小板多<20×109/L,慢性型常在50×109/L左右,A对诊断有帮助,尿便常规可有助于内脏出血检查,骨髓检查可发现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有助于诊断,束臂试验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无帮助,故选D。
2.患者男,25岁,半个月来原因不明的牙龈出血,下肢皮肤发现出血点和淤斑,既往体检。血常规:血红蛋白122 g/L、白细胞5.4×109/L、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32、单核细胞0.04、血小板23×109/L。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凝血功能
B.骨髓检查
C.骨髓活检
D.血小板功能
E.束臂试验
答案:B
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解析:患者有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血小板减少,如骨髓检查发现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基本可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检查可用于凝血功能异常疾病的诊断,A错;骨髓活检用于骨髓成分及结构异常的诊断,如骨髓纤维化等,C错;血小板功能检查可用于诊断血小板质量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等,D错;束臂试验用于毛细血管脆性检查,E错,故选B。
3.患者男,17岁,发热,皮肤紫癜、齿龈肿胀1个月,皮肤散在紫癜,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白细胞42×109/L,分类可见原始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能被氟化钠(NaF)抑制,过氧化酶染色弱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淋巴瘤
答案:A
考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解析:根据患者发热、出血及淋巴结、肝、脾肿大,以及血象白细胞增高等表现可初步确定为急性白血病,另外,单核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能被氟化钠(NaF)抑制,过氧化酶染色弱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弱阳性,NaF抑制低,过氧化酶染色分化差的原始细胞弱阳性,分化好的原始细胞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不能被NaF抑制,过氧化酶染色阴性,类白血病反应无以上反应,D错;淋巴瘤时出血少见,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而且无上述细胞化学反应,E错;故选A。
4.患者男,28岁。低热、乏力伴左上腹肿块半年,检查:肝肋下3 cm,脾肋下8 cm,血红蛋白85 g/L,白细胞100×109/ 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3%,Ph染色体阳性,正确治疗应为
A.DA方案
B.CHOP方案
C.羟基脲
D.VP方案
E.脾切除
答案:C
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解析:根据白细胞增高、肝脾大、Ph染色体阳性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不困难。当临床上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Ph染色体阴性时,应进一步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包括化疗、干扰素、干细胞移植等,羟基脲作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抑制DNA合成的药物,已经成为当前首选的化疗药物和基础治疗药物。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诱导缓解治疗的标准方案,A错;VP(长春新碱、泼尼松)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诱导缓解方案,D错;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标准方案,B错;血小板减少且脾大明显者可考虑脾切除,本患者无明显出血,E错;故选C。
[B型题]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易导致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的是
答案:E
2.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
答案:B
3.常可导致牙龈肿胀、口腔溃疡的是
答案:C
考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急性白血病时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为贫血、发热及出血等,其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高,大约60%的患者发生DIC,故2题选B。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可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故1题选E。5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时有淋巴结肿大,常见
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黏膜可引起牙龈肿胀或口腔溃疡,多见于急性粒-单核细胞型(M4)及急性单核细胞型(M5),故3题选C。
(4~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寒战、高热、出血并迅速衰竭
B.头痛、呕吐、脑脊液可检出白血病细胞
C.低热、乏力、颈部淋巴结肿大、切口不愈合
D.低热、贫血、巨脾
E.贫血、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4.中枢性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答案:B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是
答案:D
考点: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发生在白血病的各个时期,但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昏迷。化疗药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脑脊液可见白血病细胞,故4题选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其后逐渐出现代谢亢进的症状,如乏力、消瘦、低热、出汗。后期有明显贫血、感染及出血倾向。脾肿大是其突出体征。贫血、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需要考虑有淋巴瘤,故5题选D。
(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高血压病Ⅰ期
B.高血压病Ⅱ期
C.高血压病Ⅲ期
D.高血压脑病
E.急进性高血压
6.患者血压持续增高,出现脑出血
答案:C
7.舒张压持续>95 mm Hg,出现脑出血
答案:A
8.舒张压持续>95 mm Hg,左心室增大,心功能1级
答案:B
考点:高血压的分期
解析: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 mm Hg,正常血压<130/85 mm Hg,130~139/85~89 mm 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 mm 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 mm Hg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故6题选C,7题选A,8题选B。
(9~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肺气肿
B.肺不张
C.肺水肿
D.肺脓肿
E.肺褐色硬化
9.慢性心力衰竭出现
答案:E
10.急性心力衰竭导致
答案:C
考点:心力衰竭的肺部改变
解析: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体力下降、乏力,泌尿系统症状等。慢性心力衰竭导致肺循环长期淤血,进而纤维化、硬化,故9题选E。急性心力衰竭时,肺毛细血管楔压急剧上升,而出现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故10题选C。
(11~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P波呈双峰
B.P-R间期逐渐延长
C.P波消失,代之以f波
D.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E.P波为逆行型,与QRS波群关系恒定
1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答案:E
12.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B
考点:心电图特征
解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①心室率150~250次/ min,节律规则;②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差传除外);③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④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发,下传P-R间期显著延长。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②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③包含受阻的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故11题选E,12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