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14-01-28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后踝隐匿性外伤

王 亮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24)

隐匿性骨折一般移位不明显,骨折端连接紧密,相对稳定,不易被发现,发病位置多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常规X射线平片往往难以检查出骨折表现〔1〕。随着MRI检查的广泛应用,膝关节隐性骨损伤检出率显著提高〔2〕。很多临床试验表明,MRI检查可作为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典型的MRI影像学表现,旨在探讨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检验设备 采用西门子公司MAGNETOM Avanto Tim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采用表面线圈,工作站为Syngo MR B15。

1.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2~75岁,平均(34±12)岁。外伤史:车祸伤27例、扭伤或跌伤5例、打击伤2例、其他6例。外伤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关节肿胀、压痛、疼痛等症状,其中20例伴有行走困难。外伤至行低场强MRI检查时间为1 h~2 w,平均3 d。

1.2 方法

1.2.1 扫描参数〔5〕患者仰卧位平躺,取膝关节外翻10°~15°常规检查,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FSE)、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和梯度回波(GRE)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检查。扫描参数:矢状位自旋回波 T1WI TR 512 ms,TE 11 ms;冠状位 T1WI TR 510 ms,TE 11ms;矢状位 FSE T2WI TR 4 360 ms,TE 101 ms;矢状位 STIR TR 5 060 ms,TE 11 ms;激励2 次;层厚4 mm,层间隔0.4 mm,矩阵 512×512。

1.2.2 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6〕①患者具有膝关节外伤史,患处局部疼痛、活动受限。②常规X射线检查未见明确骨折征象。③MRI检查骨折线在T1WI及T2WI均表现为不规则线状、条状或网状,T1WI呈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周围高信号。④完全性骨折为贯通肋骨皮质的骨折线,断端出现轻微的嵌插、成角。

1.2.3 分型 根据不同的损伤累及部位,将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分为3型〔7〕:Ⅰ型:隐匿性皮质下骨折(骨皮质未受损);Ⅱ型:隐匿性骨皮质骨折;Ⅲ型:隐匿性骨软骨骨折。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结果 纳入的40例患者X射线平片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6例CT检查未见骨折征象,以往无外伤及膝部疼痛病史,有12例提示关节软组织肿胀。MRI检查提示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其中13例还伴有其他膝关节复合伤,合并韧带损伤6例,合并半月板撕裂7例。合并不同程度关节、髌上囊积液17例。隐匿性骨折部位:40例病例中单骨单发15例,多发5例,多骨多发20例。股骨内外侧髁同时受累27处,股骨外侧髁13处,股骨内侧髁14处,胫骨平台外侧10处,平台内侧12处,干骺端5处,髌骨4处,腓骨小头1处。以股骨内外侧髁及胫骨内外侧平台处骨折为多见。

2.2 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 隐性骨折在磁共振T1WI、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带,T2WI低信号骨折线周围片状的高信号,是骨髓水肿所致。

Ⅰ型28例,骨折线不清,骨皮质、软骨未受累,T1WI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片状高低混杂信号,STIR像呈明显高信号,较其他序列更为明显。Ⅱ型3例,可见线状、放射状等低信号影,并可延伸至骨皮质,骨皮质低信号带中断,此型骨折较为严重,骨松质信号在T1WI序列上呈中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STIR序列上则呈明显高信号。Ⅲ型9例,关节软骨骨折、断裂的骨折线、软骨形态不规则,还可见相邻关节软骨损伤表现为缺损。T1WI序列为低信号,T2WI信号多为高信号,STIR序列上为明显高信号。

3 讨论

随着交通业、工农业等的发展,车祸、工伤等事故增多,外伤患者不断增多。隐匿性骨折系指由不同程度外伤造成的不易被常规X线片所发现的骨折,因其部位隐匿或骨折轻微,常是诊断的难点,也是放射科及外科医师常常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8〕。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损伤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MRI检查。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轴位扫描,多参数成像等优点。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征〔3,4〕,创伤后局部骨髓腔充血、水肿、出血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骨折线以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部分为低信号,提示骨痂生成,多为线样或树枝样改变,因此MRI对隐匿性骨折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隐匿性骨折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骨小梁压缩、中断,骨髓腔内局限性充血、水肿,或局灶性骨破坏等表现,这些尚不足以引起X射线平片的改变,CT也因受软组织分辨率及横断面成像等限制,对该病诊断有一定难度〔9〕。而MRI其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能清楚地显示隐匿性骨折后骨小梁断裂交错的骨折线,因此在诊断隐匿性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0〕。郭智萍等〔11〕对39例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X线片、CT、MRI对后踝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3%、94.9%、100%,假阴性率分别是89.7%、5.1%、0,假阳性率均为 0,试验结果说明 CT、MRI可以提高胫腓骨螺旋骨折患者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但MRI是显示后踝隐匿性骨折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MRI能敏感显示膝部隐匿性骨折及合并的其他软组织损伤,对于疑为膝部隐匿性骨折的病例应列为首选检查,以防漏诊和误诊。

1 韩春庆,孙英彩,崔建岭,等.显示正常人膝关节软骨分层的最佳MRI序列〔J〕.放射学实践,2007;22(7):747-5.

2 戴平丰,章士正,范顺武,等.MRI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8):503-4.

3 Blin D,Cyteval C,Kamba C,et al.Imaging of traumatic injuries of the knee〔J〕.J Radiol,2007;88(5 Pt 2):775-88.

4 Ucar BY,Necmioglu S,Bulut M,et al.Determining bone bruises of the knee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Open Orthop J,2012;6:464-7.

5 顾基伟,陈小启,黄 峰,等.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低场MRI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0):3463-4.

6 潘交海,梁晓超.MRI对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90-3.

7 刘 磊,孙 刚.隐性骨折的分类及影像学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63-5.

8 Heideman GM,Baynes KE,Mautz AP,et al.Fabella fracture with CT imaging:a case report〔J〕.Emerg Radiol,2011;18(4):357-61.

9 侯安海,陈幸福,周晓燕,等.低场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24-5.

10 王建华,黄华杨,章 莹,等.MRI对急性膝关节外伤诊断的价值〔J〕.临床骨科杂志,2005;8(3):218-20.

11 郭智萍,李石玲,张英泽,等.CT和MRI在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1(5):429-32.

猜你喜欢

后踝隐匿性外伤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警惕隐匿性肾炎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胫骨髓内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