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斯洛需要理论视阈下的失独中老年人个案调查分析

2014-01-27安民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中老年人对象

安民兵

(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累计失独家庭数量已超过百万〔1〕。日前,北京、陕西、重庆等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补偿、扶助金等制度,但是单纯的物质帮助难以弥补失独老人的丧子之痛。本文旨在探讨马斯洛需要理论视阈下失独中老年人的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于2012年2月在全国14省的15个城市针对49周岁以上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开展启动了“生育关怀·计划生育特别家庭养老服务探索项目”,其中,安徽省A市是试点地区之一,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该市某区的项目实施工作。采取小样本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机构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每个失独家庭中只调查一位成员。调查内容以现实需要和期望为主,还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身体健康状况等基本特征,失独之后精神、心理、社交和身体方面的变化及社会认知(对政府和社会的期望)等。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84%,其中,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88%。年龄50~70岁116人,另外,<50岁7人和>70岁12人。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对于一些主动寻求帮助和愿意进行深入沟通的失独者进行了半结构式的访谈,从主观层面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现状、需求和期望等具体情况。与市及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的有关领导和干事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各级政府的政策及相关机制建设情况,以期在政策建议上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1.2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失独中老年人的主要变化 最大的变化在于“心理”,所占比例为45.7%,其次是“精神”,比例为34.3%。其中,心理方面的变化,“敏感”的比例最高,占被调查对象的65.7%,“脆弱”其次,占57.1%。表明超过一半的失独中老年人在心理层面比较敏感和脆弱,有关力量在进行家庭访视和帮扶行动时,必须加以保护,注意疏导。在精神方面的变化,“孤独寂寞”的比例最高,占88.6%,“情绪波动大”其次,占48.6%,另外,“意志消沉”占42.9%,“精神压抑”占37.1%,“无助绝望”占22.9%,说明失独中老年人长期沉湎于痛苦之中,一时难以自拔。

2.2失独中老年人的需要

2.2.1生理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调查表明,一些失独中老年人没有稳定工作,经济收入低,有的因为领养孩子而导致抚养成本压力增大,还有的因为给子女治病而几乎倾家荡产,甚至负债累累,因病返贫,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其基本生活质量。从曾经或目前职业的分布来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职员42人,国有、民营企业职员23人,个体户16人,而其他54人,表明,近一半为无业或下岗人员,无稳定的收入来源,缺乏退休金保障。另外,根据对失独者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65.7%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或配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炎、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11.4%表示“不清楚”。意味着,失独者目前在基本生活保障上虽然无忧,但是后续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将成为一大难题。

2.2.2安全需要 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自由、防御实力的欲望。养老无疑是失独中老年人的首要诉求。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老化,腿脚不方便,身边需要子女照顾,有些失独者同时也是失能者,入住养老院需要子女或者监护人签字,但是失独之后,他们安全感极度缺乏。访谈中得知,他们最害怕的是将来生病时没有贴心人照顾和护理,做手术时没有子女签字同意而只能躺在病床上等死。根据对“你以后主要担心的问题是哪些方面”的调查, “医疗保障”所占比例最高,为62.9%,其次是“养老保障”和生活照顾,分别占60%、40%。

丧子后,由于失去了最主要的情感寄托,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失独者在精神方面会往往变得压抑,意志消沉,情绪波动大,孤独寂寞,甚至无助绝望,仿佛度日如年。当被问及“你目前最主要的需要是哪些方面”时,“精神支持”的需要所占比例最高,为68.6%。这说明精神关怀的重要意义,必须一方面通过日常生活上的关心、照顾,组织开展各种老年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社会温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逐步增强失独者的安全感。

2.2.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同时也是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和理解。丧子后,有的失独者夫妇之间相互埋怨导致情感破裂而选择离婚,更是雪上加霜,缺少情感依赖。在人际关系方面则表现为有的对国家和政府部门充满抱怨,对社会不满,对他人排斥和敌意,害怕与人交往,不愿意看到他人圆满的家庭,甚至抵触、拒绝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友善帮助。为此,本文设计了“除了工作之外,你现在经常去哪些地方”问题,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都选择“自己家里”,占88.6%,其次分别是“空旷的场所”和“公园”,分别占48.6%、14.3%。可见,失独者大多回避或不愿意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当被问及“你希望获得哪些人士的帮助”时,68.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政府部门”,其次是“亲朋好友”,占45.7%,再次是“社区干部”,占37.1%,只有5.7%的对象选择了“都不希望”。这表明,大多数失独老人渴望获得正式、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相对而言,他们比较容易信赖政府和亲朋好友,而对于社会工作者、心理学者、非政府组织等则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另外,访谈中得知,部分失独者的子女是由于车祸、工伤、从事危险工作等原因导致死亡的,而自身法律知识匮乏,赔偿工作陷入僵局,急需获得维权的咨询和支持,所以应动员法律援助部门积极提供免费的帮助。

2.2.4尊重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等。根据对“你现在是否害怕与亲朋好友一起谈论孩子”的调查,57.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害怕”,14.3%的对象选择“不害怕”,“28.6%”的对象选择“无所谓”,显然,失独者在认知方面已产生了“另类”的想法,自我评价较低,害怕谈论孩子时触景生情,丧子成为了永远的痛。我们设计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建立专门面向失独家庭的独立养老院?”问题,34.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是”,5.7%的对象选择了“否”,60%的对象选择了“说不清”。这说明,失独者对于将来的养老问题还处于摇摆状态,充满着不确定性。对于“是否希望被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都选择了“否”,占82.9%,选择“是”或“无所谓”的占17.1%。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失独者一方面希望自己的隐私能够得到尊重,更不希望因为媒体的报道而使自己受到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又希望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能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事实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2.2.5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的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代表着个体能最大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而根据前面关于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要的调查分析,失独者的自我实现需要显然难以获得满足,因而首先要从外部条件上加以保障。根据对“你认为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的调查,94.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8.6%的对象认为是“建立专门救助机制”,62.9%的对象认为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51.4%的对象认为是“提供经济补偿”,这表明,失独者能够理性认识到政府在计划生育政策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充满期待。

调查访谈中,失独者大多强调“我们是计划生育的受害者”、“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我们的现状无法改变”、“我们自己已放下包袱,正常的生活没有太大问题”、“身体状况良好,精神上有时有些焦虑,不知道将来怎么办”、“希望政府和社会对我们多加关心,给予一些实质性的帮助,解决我们的养老和医疗照顾问题”等等。

3 讨 论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最新检索,目前为止关于失独中老年人的理论研究有4篇,主要涉及失独者的生活状态、家庭结构变化、政府和社会的应对措施等。失独之后,其父母在精神、社交、心理和身体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需要通过亲朋好友的支持、社会组织力量的干预等措施加以解决〔2〕。有研究指出,失独作为不幸的家庭变故,不仅破坏了家庭结构,更颠覆了家庭关系,因而导致家庭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失独家庭的重构需要失独者自身的重振,更需要国家与社会的全面支持〔3〕。研究表明,丧失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三种困境:双重排斥与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人际交往困境、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组织化过程与“群体融入困境”、政府的非深度回应与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组织合法化困境,应通过建构沟通性文化网络、风险分担机制满足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诉求〔4〕。有研究运用增能理论分析了失独老人的消权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低、个人资源缺失、救助法规不足三个方面,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方法能够帮助失独老人“增能”〔5〕。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生理、安全、社交需要是低层次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能满足,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必须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当然,一种需要的满足并不代表另一种需要的消失。

马斯洛需要理论对于解决失独中老年人问题的启示在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失独者作为社会主体的基本需要,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角度,这些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是决定他们未来生存和发展质量的内在动因。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失独者也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失独老人的“6·5”上访事件及其之后各种媒体的报道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群体的呼声日益高涨,倘若得不到重视,随着失独老人数量的增加,极有可能引发不良的后果,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认为:一是失独中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失独之后,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变化最大,孤独寂寞和敏感脆弱是典型表现,因而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疏导是当务之急。二是作为决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失独者的现实需要涉及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诸多方面,单靠现行以物质补偿为主的措施难以充分满足,而是必须多管齐下,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作用。三是失独者具有比较理性的社会认知,对政府和社会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因而,政府和社会都应该正视这个群体的存在,加快构建面向失独者的多元化保障体系,努力帮助满足他们的养老、精神、物质和医疗等合理的现实需求,让他们老有所养,情有所寄,心有所托,病有所医,真正无后顾之忧。

独生子女家庭在养老和晚年生活不得不面临的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潜在风险〔6〕,在失独之后就成为了真正现实的困境和问题。因而,必须坚持物质补偿与精神抚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才能真正满足失独者的需要。

4 参考文献

1周 静.“失独家庭”,谁来抚平你的伤痛〔J〕.法律与生活,2012;7(14):32-4.

2柳志艳.勇敢地生活下去——呼唤社会关注失独者群体〔J〕.学理论,2012;32(20):57-8.

3杨宏伟,汪闻涛.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2;18(11):21-6.

4张必春,江立华.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三重困境及其扶助机制〔J〕.人口与经济,2012;16(5):22-31.

5姚金丹.社会工作增能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分析〔J〕.社会工作,2012;8(10):24-7.

6徐 俊.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与风险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18(5):2-9.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中老年人对象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