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疗法研究
2014-01-26王金菊杨旭光贾守凯
王金菊,杨旭光,贾守凯
(1.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2.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 3.中医杂志社,北京 100700)
中风后抑郁症是指中风患者发病后出现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为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一般为40%~50%。临床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情绪低落、行动变慢并减少、思维迟缓、丧失兴趣等;二是身体上伴随有失眠、疲劳、食欲减退、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中风的治疗效果。目前中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中风后抑郁症也随之增多,因此研究探索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极其重要。中风后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与心、肝、脾、肾紧密相关,现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随着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不断深入研究,现代中医学者对该病的引发原因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使人们对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现对其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分述如下。
高向丽[1]认为,中风后抑郁症是由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从生理因素讲,大脑左前半球器质性损伤导致脑功能受损,5-HT功能活动降低,这些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因素讲,中风患者由于行动不便、活动范围减少,与人交往也随之变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情绪长期低落而造成抑郁;从社会因素讲,生活中缺乏朋友、家庭的支持或者失业等也极易造成抑郁心境。
丁训艳等[2]认为,年老者由于肝肾阴精逐渐亏虚、阴虚阳亢、虚火灼津、气血不畅而产生痰瘀阻络。通过研究发现,许多老年血管病都与该原因相关,且中风后抑郁症多发于老年患者并与血管病变有关,因此认为中风后抑郁症的病理基础为“肝肾亏虚,痰瘀脾阻”。肾虚瘀阻则气机不畅、情志失常,气郁日久不愈、气血失调,血液不能正常运行而瘀阻脉络;瘀阻脉络则会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更新而产生血虚;肾虚精亏则元气不足,导致脾胃化生水谷精微受阻,也会产生血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则瘀阻脉络,气机不畅加重。郁滞与亏虚相互作用、相互加重,最终导致气血受损、病情恶化。
蒋振亚等[3]认为,中风后抑郁症与中风本身密切相关,中风病位在脑而清窍蒙油,导致脑功能损伤、心神失养、气血上逆,气机失调为中风后抑郁症病机。肝气郁结为郁证病机核心,气郁生痰、痰气交阻致使心神不宁。滕晶[4]认为,中风后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情志内伤,病理基础为脏腑虚衰,而气郁、痰瘀、正虚为其病理变化。刘庆宪等[5]认为,肝气郁结、心脾亏虚、脾血两虚会导致心神失养、心神不宁,最终使患者出现抑郁症,并产生情志失常等精神疾病。虚为本,郁为标。
除此之外,中风后抑郁症治愈困难且病程较长,致使脏腑功能减退产生气血两虚,加之患者的情志失调,如发怒、烦恼、悲伤等会加重人体气机不畅的状况,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最终产生抑郁症。
2 中医治疗
2.1 中药治疗
许二平[6]选取9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味进行治疗,并观察用药前、用药2周、用药4周的HAMD平均积分,发现积分越来越低,最终治疗结果为显效41例,好转50例,总有效率为94.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针灸治疗
2.2.1 电针治疗 王忠华[7]将8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口服氟西汀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各40例。治疗结果显示,2组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的效果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体针治疗 郭瑞友等[8]将12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0例,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和二级预防基础之上,观察1组在灵龟八法治疗3周后进行针刺治疗,观察2组在同一时间进行口服舍曲林治疗,对照组进行早期康复和心理疏导。治疗6个月后,结果发现观察1组优于观察2组,观察2组优于对照组。
2.2.3 其他针法治疗 张淼[9]在对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耳压配合针刺)和治疗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各30例。经过治疗,2组的HAMD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针药结合治疗
李少兰等[10]在对7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口服百忧解)和治疗组(针刺治疗加服中药汤剂温胆汤)各35例,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和HAMD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中风后抑郁症的病机病理目前尚不清楚,但通过文献报道来看,肝气郁结、气血两虚、痰瘀脾阻、气机失调是中风后抑郁症的主要病因。除此之外,还有心理、社会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患者的抑郁症产生很大影响。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具有很好的效果,其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中风后抑郁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在进行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会对病情的控制治疗起到良好的效果。
[1] 高向丽. 中风后抑郁症病机特点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2): 25.
[2] 丁训艳. 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及治疗[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6(8): 173.
[3] 蒋振亚, 何玲娜, 彭力群, 等. 针刺天谷八阵治疗中风后抑郁症[J]. 中国针灸, 2002, 22(1): 30.
[4] 滕晶.中风后抑郁症发病机制探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27(2): 102.
[5] 刘庆宪, 宋永建. 固本解郁法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162例[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0(6): 12-14.
[6] 许二平.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 2007, 27(3): 42.
[7] 王忠华.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3(11): 1032.
[8] 郭瑞友, 苏莉, 刘立安, 等. 灵龟八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09, 29(10): 785-790.
[9] 张淼. 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2): 90-92.
[10] 李少兰, 金海涛. 针刺配合温胆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09, 31(4):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