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14-01-26赵久龄王玉水郭泽洋
赵久龄 王玉水 郭泽洋
(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赵久龄 王玉水 郭泽洋
(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中医药 治疗综述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肺炎之一,肺炎支原体是5~15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占10%~30%以上[1]。近年来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部分患儿可出现肺外临床表现如脑炎、心肌炎、肝炎等,严重危害小儿健康[2-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但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明显,临床依从性差。应用中医药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中医辨证论治
1.1 辛凉清肺法 目前多数中医药专家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温热病”之“风温犯肺”、“肺热咳嗽”等范畴,多因肺脏娇嫩、卫外不固、风邪袭肺、夹杂多种邪气,壅遏于肺所致,病机总属邪热闭肺、肺气失宣,治疗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为主,代表方剂为麻杏甘石汤。如沈克彦等以辛凉清肺之麻杏甘石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治愈率达70.2%,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之38.3%[5]。廖颖文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治疗组愈显率为86%,对照组为70%;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6]。李淑芳将76例确诊为痰热闭肺证住院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的同时予麻杏甘石汤合泻白散汤剂口服,观察体温、不同时间段咳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7]。
1.2 养阴润肺法 有学者通过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证候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干咳痰少为特点,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由于小儿“稚阴未长”,易阴伤阳亢,外邪犯肺易入里化热,而伤津化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治疗上提倡润肺养阴。如尹蔚萍等将79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使用红霉素静滴的基础上予润肺止咳汤(桑叶、沙参、麦冬、桔梗、百部、天花粉、黄芩、蝉蜕、紫菀、射干、炙枇杷叶、杏仁、谷麦芽、生甘草)治疗,14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和94.44%,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
1.3 清肺通络法 清肺通络法是以中医络病理论为基础,笔者认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基础在于多种因素造成“肺络”狭窄、堵塞而致“不通”,其病机主要在于邪热入肺络、壅滞气机、闭阻肺络,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9],所以肺络病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肺络通畅以恢复其正常功能,故以“络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王玉水等将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5 d,吉他霉素静脉输液治疗2 d,治疗组加用清肺通络法组方的清肺通络合剂口服7 d,结果显示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0]。
1.4 清肝理肺法 李秀亮根据小儿支原体肺炎往往病程较长,则肺虚阴伤,阴伤则阳亢,再加之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体质特点,肺虚则金不制木,故木亢侮金,发为痉咳,而在治疗上立清肝理肺之法[11]。施益农等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和单纯西医疗法(对照组)各治疗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静滴阿奇霉素基础上加服清肺平肝饮(桑白皮、蛤黛散、杏仁、白前、干地龙、钩藤、僵蚕、赤芍、北沙参),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单纯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2]。
1.5 涤痰通瘀法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主气司呼吸,其性喜清肃,如风邪侵袭,上先受之,使肺失宣肃,肃降失职,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而聚液为痰,肺主气而朝百脉,心主血而行营阴,肺气郁闭,则心血运行受阻,脉道壅滞,出现痰滞血瘀,从“心与肺同居上焦,二者通过气血关系相互依存”的观点入手,故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则能收到显著疗效。如方芳等认为,肺主治节,肺气郁闭,则气滞血瘀;痰热瘀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因,支原体肺炎轻症仅表现为肺内血络的郁塞不通,咳嗽咯痰,血瘀之象不显;重症则表现为脉道涩滞、心血运行不畅,而见紫绀、舌质紫暗等气滞血瘀的征象,据此方氏提倡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13]。
1.6 益气活血法 有学者研究认为外因和内因交织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感受六淫,疫病之邪”为外因之责,“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或患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为内因之责。因肺气闭塞,气不得宣而气滞,气滞则血瘀,出现胸闷、胸痛等症。肺气郁闭、痰瘀阻滞为主要病机,因而选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本病。刘洪敏等将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益气活血方加阿奇霉素治疗,疗程均为 10 d。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治疗后两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组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益气活血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能使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提高临床疗效[14]。
1.7 培土生金法 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脾易受邪,感受风热之邪,日久肺热熏蒸,易伤津耗气损伤肺脾,而见脾肺气虚之证。此时邪气未去,正气受损,证属正虚邪恋,肺脾气虚。崔秀川采用自拟参芪五味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78例,治愈36例,好转3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9%[15]。张立秋等从脾论治小儿咳嗽,观察健脾补气组方的苓术冲剂对55例痰湿咳嗽患儿的治疗效果,痊愈47例,好转6例,无效2例[16]。这些研究均表明了健脾培土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
2 中药针剂
2.1 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以黄芩为主配方的复合中药制剂,方中以黄芩为君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熊胆粉、山羊角为臣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等功效;金银花为佐药,连翘为使药,二者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抗炎能力,提高血清溶解酶含量,以提高免疫力。全方5味相互配合,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和抗惊厥功效。王海山将临床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4例。两组均同时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及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未出现明显副反应;提示痰热清具有明显的退热、镇静止痉、止咳祛痰作用,副反应小、安全性好[17]。汪爱民等将54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退热、止咳、肺部炎症吸收和末梢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8],提示痰热清注射液协同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
2.2 热毒宁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宋亚娣将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单独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及联合使用热毒宁及阿奇霉素的观察组各40例,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19]。冯晓纯等将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之86.66%。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提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20]。
2.3 炎琥宁注射液 炎琥宁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从天然植物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经人工半合成制成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能明显抑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及复制,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炎性渗出和水肿,抑制内毒素所致的发热及炎症发展,是治疗高热不退或反复发热性疾病的有效药物。苏炜将11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炎琥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56例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与84%。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炎琥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疗程短、症状体及阳性征消失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21]。
3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中医学外治疗法的一种,其作用机制是使药物与局部皮肤接触,穿过角质层,扩散透过皮肤,然后由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体循环,从而发挥其药物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内病外治”的原理。本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王海铭等选择63例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加用清肺敷脐散治疗。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缩短病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2]。魏昆应用天花粉、大黄、天南星、白芷以清热化痰,黄柏、樟脑以清热、芳香化湿,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上药等份研成细末加赋形剂,于患儿两侧中府、屋翳等外敷起活血化瘀、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体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23]。吕英豪等应用止咳穴位贴(采用吴茱萸、白醋、皮肤渗透剂氮酮调和制成)贴敷于涌泉穴以治疗支原体肺炎,结果显示可显著改善血清总IgE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了感染后组织血清IgE的释放,从而对支原体感染治疗有效[24]。
4 中药透皮导入法
中药透皮导入法运用中医学经络学理论,有效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该法将药物制成透皮药剂,再结合脉冲电流导入,将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改善肺部微循环,加速肺部罗音消除,促进肺部炎症吸收。黄建萍等将临床诊断为大叶性支原体肺炎的患儿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为常规静脉西药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透皮导入法治疗,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和肺部体征改善情况、影像学吸收情况。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透皮导入法配合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小儿大叶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缩短病程[25]。
5 总结
从上述文献报道可以看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但可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而且缩短了疗程,疗效肯定。各医家从多方面辨证论治,采用辛凉清肺、养阴润肺、清肺通络、清肝理肺、配土生金、涤痰通瘀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但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临床研究以个体经验研究为主,很难有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规范化研究,这些应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2):84
[2]董晓艳,陆权.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235
[3]徐锐.10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1,24(1):121-122.
[4]徐建营,周福军,王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68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4):273-374.
[5]沈克彦,欧霞.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2013,25(5):403-404.
[6]廖颖文,陈南官,吴子承.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11):51-52.
[7]李淑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19(6):1022.
[8]尹蔚萍,夏杰.养阴润肺法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43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1):20-21.
[9]赵久龄,王玉水,赵亚娟.清肺通络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844,1916.
[10]王玉水,赵久龄,赵亚娟.清肺通络法治疗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0):322-324.
[11]胡鹏.李秀亮教授从肝论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8,4(2):7-8.
[12]施益农,董克州.清肺平肝饮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J].四川中医,2011,29(8):99.
[13]方芳,王明明.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J].河南中医,2013,33(2):211-212.
[14]刘洪敏,王春霞,王志祥.益气活血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9):71-72.
[15]崔秀川.参芪五味汤加减治疗正虚邪恋型小儿肺炎 78例[J].中医研究,2011,19(8):44-45.
[16]张立秋,宋长艳,徐薇薇.从脾论治小儿咳嗽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3):275-276.
[17]王海山,马凯.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3):272-273.
[18]汪爱民,韩勇,李华,等.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3,16(2):263-264.
[19]宋亚娣.热毒宁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8):312-314
[20]段晓征,冯晓纯.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171-172.
[21]苏炜.炎琥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42-543.
[22]王海铭,康静.清肺敷脐散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29(4):22-23.
[23]魏昆.中药穴位外敷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4):308-310.
[24]吕英豪,葛金玲.止咳穴位贴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4):2647-2648.
[25]黄建萍,胥会英.中药透皮导入法辅助治疗小儿大叶性支原体肺炎44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2):29-30.
R725.6
A
1004-745X(2014)08-150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8.044
2014-01-28)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项目(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