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中疼痛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4-01-26蔡皓伟蒋戈利刘文红
蔡皓伟 蒋戈利 刘文红
(1.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天津 300191;2.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中医针灸康复研究所,天津 300191)
·临证经验·
针刀治疗中疼痛问题分析与对策
蔡皓伟1蒋戈利2刘文红1
(1.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天津 300191;2.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中医针灸康复研究所,天津 300191)
疼痛 针刀治疗 问题 分析 对策
针刀疗法是治疗慢性软组织劳损和骨科疼痛性疾病的新途径。近年来,随着针刀技术的推广,其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扩大,临床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疼痛是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是一种生理与心理的综合现象,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临床治疗发现,针刀操作中疼痛问题是患者终止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针刀治疗中的疼痛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针刀操作及减轻患者痛苦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疼痛问题原因分析
1.1 局部麻醉产生的针刺痛 针刀操作前局部浸润麻醉是关键,常规的浸润麻醉方法采用针头斜面向下先刺入皮内,注药后则桔皮样隆起,再经皮丘向皮下组织注射麻药。一般人的表皮厚约0.26 mm,真皮0.5~2.0 mm,皮下组织2~2.5 cm,然后才到肌肉层。其中痛觉神经主要分布于真皮内,斜刺法进针时针头通过真皮层的距离和时间长于直刺法,因而疼痛较重。这与损伤组织细胞毛细血管较重,从而血细胞破坏释放出递质较多,引起反射性疼痛有关;常规局麻时的位置在表皮与真皮结合部,缓慢穿刺会增加疼痛,注射麻醉药物时所形成的张力再次产生疼痛。针头的选择对疼痛亦有重要影响,针尖情况及针头粗细至关重要,如针尖变钝或带勾可以引起进针和拔针疼痛。针头型号越大疼痛的程度越重,反之针头型号越小,疼痛的程度越轻[1]。
1.2 操作中引起的疼痛 针刀操作时按照针刀八法进行组织切割、松解时,由于针刀治疗本是闭合性手术,因此有时会遇到血管组织。针刀刺中较大血管壁,因血管壁上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束梢,患者多有刺痛感,或向远处传导或放散,出现避让反应。术者手下有弹性条索阻挡感,刺中较小血管,患者多感刺痛,有些患者会觉局部发热,而术者手下感觉不是很明显。
1.3 术后疼痛 针刀刺入体内寻找病变部位,切割、剥离病变组织,而细小的毛细血管无处不在,出血是不可避免的。针刀操作术后局部会出现渗出,渗出物如果积聚增多会增加皮下张力,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如吸收不佳则容易产生硬结,延长患者疼痛时间。
2 相应对策
2.1 痛苦小的局麻方法是患者接受治疗的基础 无痛局部麻醉进出针技术:先在局部指压30 s后,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向左下方绷紧并固定注射部位皮肤,将注射器针尖垂直刺入至皮下组织并推注局麻药,然后缓慢推注局麻药并退针至表面与真皮联合部。此法原理在于:首先,做到压迫止痛,再快速刺入皮下组织时,穿刺痛不明显;其次,中指、无名指向左下方绷紧皮肤,力量集中,使皮肤移位后,注射部位皮肤变簿,注射结束后,松开手指,使皮肤复位时,皮肤上的针眼和肌肉上针眼错位,药液不会外溢,拔针时,采用注射器向左转动针头90°后拔出针头,针眼不会出血。这是因为旋转的皮肤起到了压迫止血作用。快速拔针时,针头与周围的组织产生一些摩擦力。在顺着进针方位快拔针时,很短时间内克服组织的夹持力和摩擦力,患者无拔针的感觉[2]。留置气泡技术:注射器针柄上方保留0.1~0.2 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空气正好到达针头部位,以便使针柄内药液也推进肌肉层,预防拔出针头时,药物渗入皮下组织,以减轻组织受到刺激程度[3]。注射前检查针尖是否变钝或为带勾针头,尽量选择小号偏细针头,能用小号针头顺利完成治疗就不选择大号针头。
2.2 解剖学是外科学的基础 针刀治疗是准手术,属侵入性治疗,局部解剖不熟悉,极易切伤局部组织,造成医疗事故,熟悉掌握解剖知识是针刀操作者基本要求。对局部解剖的了解也为针刀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操作时尽量避开大血管走形部位。针刀操作时严格按照针刀八法规程操作,避免盲目地无方向、无层次地对组织进行松解,也切不可过多广泛剥离,在特殊部位亦要十分小心[4]。
2.3 表浅血管出血 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手足、头部、后枕部等小血管丰富处,针刀松解后,无论出血与否,都应常规按压针孔1 min;较深部位血肿则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或仍维续加重,可先做局部冷敷止血或肌注止血敏。24 h后局部热敷、理疗以加速瘀血的消退和吸收[5]。
总之,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寻找简单、方便、痛苦小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务工作者的奋斗目标。目前针刀治疗的疼痛问题已经妨碍了针刀的发展。有学者在针刀操作时应用中枢镇痛麻醉药,虽然能够缓解疼痛,但同时也增加了麻醉风险,也淡化了针刀操作 “简便廉效”的特点。因此寻找一种广大患者能够接受的方法来消除针刀治疗时的疼痛是针刀医学发展史上急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1]蒋艳娟.选择注射针头对注射疼痛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21(4):49-51.
[2]任继风,李俊玲.无痛注射技术在预防接种中的观察与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3,26(3):499-501.
[3]陈惠容,陈楚君,陈玉纯.注射器内少量空气对肌肉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1,16(2):70-71.
[4]李义凯.小针刀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J].颈腰痛杂志,1997,18(2):143-143.
[5]柳百智.针刀临床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5):3-4.
R247
A
1004-745X(2014)08-157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8.080
201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