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疗效观察

2014-11-30牛淑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8期
关键词:身痛电针体征

牛淑芳

(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3)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属中医学“腰腿痛”范畴,该病系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在扭伤及劳损等内外因的作用下,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组织而产生。笔者近年来采用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40例,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1)疼痛好发于下腰,且向下肢放射;(2)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发作期;(3)有局限性压痛点;(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5)皮肤感觉、肌力和膝反射的改变;(6)脊柱姿态的改变;(7)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8)CT或MRI提示有椎间盘突出。其中前4项为基本根据,第8项为确诊根据[1]。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辨证标准拟定。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治疗前1周及入组后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者;(2)高血压、心血管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妇女妊娠期、哺乳期;(3)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4)伴有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脊髓肿瘤等病变或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者;(5)巨大型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马尾神经症状者;(6)有手术适应症者。

1.2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0~45岁;病程5 d至2年;发病部位在L3/4者10例,L4/5者30例,L5/S1者33例。对照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9~45岁;病程6 d至2年;发病部位在L3/4者11例,L4/5者28例,L5/S1者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阿是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委中、次髎、后溪、膈俞。针刺采用泻法,用805-AⅡ电针仪接电针4穴,分别为双侧大肠俞及次髎,用连续波,频率100 Hz,留针30min,电流强度以患者舒适度为宜,每日1次。配合口服身痛逐瘀汤:当归15 g,川芎、香附、秦艽、羌活各15 g,桃仁、红花、地龙、牛膝各10 g,五灵脂(包)、甘草、没药各 5 g。 水煎服,每日 1剂,煎药取汁400 mL,分早晚饭后温服。对照组单纯口服身痛逐瘀。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 参考文献[2]腰椎间盘突出症质控标准。采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主诉分级法进行评定疼痛程度。0分:无痛。1分:轻度疼痛,人体可耐受,不影响睡眠并可正常生活。2分:中度疼痛,较为明显,睡眠受干扰,需要一般性止痛镇静和安眠药物。3分:重度,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要麻醉性药物。评估时间与腰腿疼痛评估量表相同。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3]拟定。治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恢复日常生活,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90%。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严重,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小于3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 (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2.3 两组治疗前后主诉分级法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随着LDH自然吸收学说[4]被广泛认可,针刺在该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5]。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与督脉相通,可治腰背部疼痛。“腰背委中求”,委中可疏通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补肾壮腰。大肠腧、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腰部经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络止痛。足太阳膀胱经穴大肠俞是治疗LDH的常用穴位,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6]。膈俞穴为八会穴之血会,针刺膈俞穴可调节血瘀证患者失衡的PGI2-TXA2系统,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7]。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其位于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与肾督二脉密切,针刺可补肾理气,行气止痛,是治疗腰痛病的经验穴。现代医学认为,针刺次髎穴可使脑内内啡肽含量升高,与阿片受体结合起到镇痛作用[6]。

表3 两组主诉分级法疼痛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主诉分级法疼痛评分情况比较(分,)

身痛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方中川芎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可行气开郁而止痛;当归、桃仁兼有润肠通便之功,可预防本病卧床导致的便秘;没药、五灵脂活血兼有止痛之功,辅以通络宣痹止痛之秦艽、羌活、地龙,佐以香附调理气机,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使药到病所,最大限度地发挥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和吸收。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LDH(血瘀证)有确切疗效。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

[2]石关桐,石印玉.腰椎间盘突出症质控标准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4):3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02.

[4]姜宏,施杞,郑清波.腰椎间盘突出后的自然吸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2):755.

[5]韩济生.针刺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J].针刺研究,1988,13(1):36-38.

[6]马卫东.大肠俞穴的针刺技巧及作用机理探究[J].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8(2):32.

[7]蔡国伟,贾玉英,戴春林.中国临床康复[J].针刺研究,2006,11(2):160-161.

[8]朱丽霞.阿片系统在针刺镇痛外周机制中的作用[J].针刺研究,1993,18(3):214-218.

猜你喜欢

身痛电针体征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产后身痛怎么办?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