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2014-0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径路龈沟前庭

张 艳 曾 楠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云南 开远 661699)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张 艳 曾 楠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云南 开远 661699)

目的比较2种方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缺点,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13年4月收治鼻前庭囊肿患者54分为2组,分别采用鼻前庭揭盖术和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唇龈沟组有1例复发,揭盖组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揭盖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唇龈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精确、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等优点,故可作为鼻前庭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唇龈沟径路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皮下、上颌牙槽突骨表面上的一种良性肿物。其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产生局部胀痛感,若合并感染则疼痛加剧,囊肿生长迅速,甚至可压迫上颌骨形成骨质缺损[1]。穿刺可抽出透明或半透明的黏液性或浆液性液体,抽吸后囊肿缩小,但易迅速复发。本研究回顾分析了54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例(唇龈沟组)中,男10例,女,女17例;左侧17例,右侧10例;年龄20~52岁,平均37岁。鼻前庭囊肿揭盖术27例(揭盖组)中,男8例,女19例;左侧20例,右侧7例;年龄25~50岁,平均42岁。囊肿均为单侧,最大直径约3 cm,最小直径约1 cm。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7例,分别采用鼻前庭揭盖术和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传统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①鼻前庭揭盖术患者均采用患者取卧位,1%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少许作患侧鼻前庭局部浸润麻醉及做鼻腔表面麻醉后,于患侧鼻前庭囊肿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在鼻内镜监视下,用小尖刀在鼻腔内囊肿最隆起处(下壁或侧壁)弧形切开囊肿,切口不超过囊肿,用鼻窦电动切割器吸净囊内液体后,沿切口将切口扩大,尽量保留鼻前庭皮肤,向外可达鼻腔外侧壁,向前或向后可达囊肿前后径长,向内不超过鼻中隔,囊肿和鼻前庭底壁皮肤交界处修复平整,要求囊肿顶盖约1/3~1/2揭除,完整保留囊肿其他囊壁,使囊肿呈袋状与鼻前庭融合成一个腔,囊腔向鼻前庭充分开放。囊腔内放入膨胀海绵填塞。手术后给予抗炎治疗2~5 d;1~2 d后抽出鼻腔填塞物,鼻腔滴0.02%呋喃西林液及涂红霉素软膏,定期行鼻前庭术腔清理。②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患者卧位,消毒铺巾后用利多卡因(1%利多卡因10 mL内加入0.1%肾上腺素3滴)于患侧唇龈沟向囊肿方向于囊肿周围浸润麻醉。于囊肿一侧上唇系带的外侧0.5 cm作一横切口,朝梨状孔方向分离软组织,暴露囊壁后仔细分离并完整切除。清洗、搔刮术腔后间断缝合唇龈切口,患侧鼻前庭凡士林纱条填塞。2 d后取出油纱条,5 d后拆线。手术后抗炎治疗3~7 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鼻前庭揭盖术组和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的治疗时间分别为 (20.51±0.23)、(65.04±0.78)min,出血量分别为(25.03±0.35)、(96.00±4.54)mL,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9± 0.5)min、(6.5±0.3)d;2组间治疗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3发生感染,分别为鼻前庭揭盖术组1例(3.7%)、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2例(7.4%),经过静脉抗感染治疗和换药后治愈。54例患者手术后均随访1年,仅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有1例(3.7%)复发,考虑系囊壁切除残留所致,再次行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手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未再复发。

根据问卷调查手术患者的不适感,鼻前庭揭盖术组不适感较小,可以忍受;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则认为手术较痛苦,手术后面部麻木肿胀等不适最难忍受。

3 讨 论

鼻前庭囊肿是鼻科常见病,其发生原因多认为胚胎发育期上颌突、球状突和鼻外侧突相互联合处,胚性上皮残余或迷走发展而成,因此属于胚性裂隙囊肿。也有人认为由鼻底黏液腺管口堵塞,引起分泌物潴留而形成[2]。其发病机制还有其他解释:①鼻软骨炎,认为鼻前庭囊肿是鼻软骨炎造成的;②鼻泪管退化不全,认为鼻前庭囊肿的发病机制在于鼻泪管退化所导致的鼻腔底残留所致;③面裂囊肿,认为该病症是面部裂隙囊肿的一种类型,是胚胎颌面发育融合过程中上皮组织残留所致[4]。部分鼻前庭囊肿在鼻翼的软组织的下部,表现为球形肿块。如果囊肿进一步向前发展或者进入梨状孔中,势必引起面部畸形。肿块向下扩张进入唇龈沟者向外波及面部软组织,会引发鼻前庭变宽,上唇肿大膨胀,鼻底向上抬高,鼻和口腔肿胀变形。下鼻甲的上抬或内移可引起鼻塞[3]。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手术方法为经唇龈沟切口径路行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经唇龈沟径路行手术切除,其优点是视野宽、暴露充分、手术方便、效果良好。缺点是若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易致术后复发,因切口离囊肿稍远,手术操作复杂、损伤相对较大,术后局部反应重,可造成局部麻木感和短时间进食不便。如囊肿感染者,术后由于引流差,伤口感染机会增多,本组病例中术后感染2例中有1例就是术前有感染症状。为了克服经唇龈沟径路手术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鼻前庭径路治疗鼻前庭囊肿,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得到推广。王卫红等[4]报道经鼻内径路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韩德民等[5]认为对于鼻前庭囊肿,只做造袋术就足够了,而不必做根治性切除术。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其关键是囊肿残缘与窗状皮肤创缘吻合,即形成向鼻腔内开放之囊腔,随着伤口的痊愈及组织的修复,囊腔渐渐变浅甚至消失。由于囊壁与鼻腔黏膜相似,故术后囊壁形成鼻前庭及鼻腔黏膜的一部分,术中虽然切除囊壁即皮肤与鼻黏膜,术后观察未造成鼻腔结构改变,对鼻腔功能也无影响,患者鼻部无不适感觉。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点:①鼻前庭囊肿常突起于鼻前庭,切开外侧壁即见囊壁,经此进路最易找到囊肿。②手术操作简单,可一人操作,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不需缝合。③手术时间短,一般20~25 min左右即可完成。④切口不与唾液接触,避免其对伤口的不良影响。⑤术后反应轻,患者痛苦小,术后康复快。⑥手术自始至终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的准确性高。⑦复发率与传统术式无明显差异,对于复发者再次手术时,仍可选择揭盖术或者是传统术式(也没有粘连的忧虑)。总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较传统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有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等优点[6],复发率与传统术式无明显差异,可以成为鼻前庭囊肿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

[1] Hill M,Todd MD.Pathology quiz case [J].Head Neck Surg,2001, 128: 452-455.

[2] 樊忠,王天铎.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7:308.

[3] 李福军,杨蓓蓓,王海军.鼻前庭囊肿发生气制的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2):82-83.

[4] 王卫红,白国荣.经鼻内进路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8):436-437.

[5] 韩德民,周兵.鼻内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46-151.

[6] 周智永,庞康,邓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1):1365-1369.

R765.9

B

1671-8194(2014)25-0175-02

猜你喜欢

径路龈沟前庭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引起困惑的左右束支交替阻滞的室上速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