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干部病房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4-01-26温燕霞林梅兰
温燕霞 周 瑾 林梅兰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广东 广州 510180)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干部病房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温燕霞 周 瑾 林梅兰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广东 广州 510180)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干部病房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住院全程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的优良率达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其疗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系统化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房;生活质量
系统化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在传统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内容[1]。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高血压可引起多类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会严重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由于我科收治的患者以老年干部为主,高血压病发病率高,合并基础疾病多,在住院过程中对护理要求高。为了提高疗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老年干部病房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盘松楼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2.6±9.6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高血压定义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本组资料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血压及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高血压病的特点:①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常常>160 mm Hg,而且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舒张压正常或下降,常<90 mm Hg,同时常伴有运动后头晕及心前区不适表现。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②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③老年干部病房患者文化素养较高,且不存在住院费用问题,大部分患者对各项治疗措施能够很好地配合且住院态度积极。但也有患者因为在职时大多是领导干部,职位高、级别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阅历丰富,有极强的成就感和价值感。退下来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与在位时反差很大,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患者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精神不振、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甚至拒不配合治疗和护理。④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因为本科患者的高龄化,病种多、病情反复,因此很多患者是反复多次的入院。离退休干部一般经济及家庭各方面条件相对好些,患病后日常生活主要由家属和护理人员照顾。经过一段住院治疗、调养后,即使身体已部分或完全康复,但心理上仍感到“力不从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依赖性增加,不利于疾病的进一步恢复。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生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高血压病患者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待患者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患者坚持服药,定时复查血压。②用药指导。按照医嘱为高血压病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患者服药后对其血压水平进行测量,以判断药物的疗效,可以通过对生化指标的定期监测来掌握药物对身体的影响程度和观察药物是否对患者有毒副作用。③饮食干预。高血压病患者饮食的总原则是“三低一高”,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优质蛋白。健康饮食可以减少高血压的易发因素,使血压降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运动干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日常生活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心功能情况及个人爱好等指导患者灵活多样的锻炼,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嘱咐患者运动要循序渐进。科学的运动可以使大脑皮质功能的活跃,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及对生活的信心,还可以消除交感神经紧张性,利于稳定及降低血压。老年患者要以舒缓的运动为主,避免短时间剧烈运动。⑤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如板报、讲座、宣传册等方法,使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到每个高血压病患者及家属。叮嘱患者要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冬季室外运动最好不要在清晨。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控制情绪,放松精神,愉快生活。患者安排好自己的休息与睡眠,要按时就寝,可在睡前饮热牛奶或温水烫脚从而帮助入睡,尽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药。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应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伸一下懒腰,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⑥出院指导。老年患者有记忆力下降、健忘、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的现象,故应针对个体差异,将疾病康复指导、功能锻炼方法、活动方式、低盐饮食等知识告诉患者及家属。针对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血压的需要,对患者或家属手把手地教怎样测血压,不厌其烦地示范,对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直到完全掌握正确的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告之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1.3 评价指标
①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变化,治疗8周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血糖、尿酸及心电图变化,并监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②显效为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至正常范围;有效为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而收缩压下降30 mm Hg以上,但仍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为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以显效率加有效合计为总有效。③生活质量的评价:参照孙燕教授改编的生活质量(QOL)评分标准[2],共12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5级,每级1分,总分60分,其<20分,极差,21~30分为差,31~40分一般,41~50分较好,51分以上为良好。总良好率:(良好+较好)/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并将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进行χ2检验,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干预组30例,疗效显著18例(60.0%),有效10例(33.3%),无效2例(6.7%);对比组30例,疗效显著6例(20.0%),有效17例(56.7%),无效7例(23.3%)。由此可以看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干预组的QOL评分显示的优良率达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后也明显改善了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 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也要求我们转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职能,即由针对患者的传统护理转向对老年患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系统的护理干预从心理、行为、运动、饮食多方面进行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专业的饮食与运动指导,使患者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督导患者按时服药,以养成他们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学会自我管理[3]。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为患者解决疾病的需要,还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患者以全方位的护理,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4]。
原发性高血压是世界高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较快,人口老龄化使高血压病患者越来越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常引起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等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心理、性格、行为、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都有较大关系,高血压病的控制与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使用合理有效的药物控制血压外,系统的护理干预亦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措施,且越来越受到医学上的重视[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由于血压控制良好,可以认为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降低,从而提高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系统化护理干预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护理模式,有利于促使患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6]。系统化护理干预通过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饮食、运动、生活、用药、血压监测与心理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注重个体化的护理方式,使高血压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改善了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了其治疗效果。
[1] Shen C,Pang SM,Kwong EW,et al. The effect of Chinese food therapy on community dwelling Chinese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Yin-deficiency[J]. J Clin Nurs,2010,19(7-8):1008-20.
[2] 孙燕.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12-113.
[3] 金向阳.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13-114.
[4] 蒋耀颖,刘洁珍,伍敏琦,等.舒适护理在腰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182-184.
[5] 李一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2): 599-600.
[6] 苏长芝,李桂萍,郝玉梅,等.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119-120.
Application of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adre Ward
WEN Yan-xia, ZHOU Jin, LIN Mei-lan
(Department of Gerontology, Gu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18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adre ward.Methods60 hypertensive patients from Jan. 2011 to Jan. 2012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intervention group(n=30)and control group (n=30).The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was implemen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hile the regular nursing model was appl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pressure control efficacy and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total treatment efficiency i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3.3% and 76.7%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 intervention group QOL score excellent rate of 86.7%,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63.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Primary hypertension; Cadre ward; Quality of life
R473.5;R544.1
B
1671-8194(2014)25-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