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阻塞的护理干预

2014-01-25张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生理盐水输液冲洗

陈 洁 张晓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降低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阻塞的护理干预

陈 洁 张晓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探讨降低静脉留置针导管阻塞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3例,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观察组116例,给予对静脉留置针所致导管阻塞原因分析,并给予相应制定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明显降低了静脉留置针所致的导管阻塞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的所致导管阻塞是多方面的,用正压脉冲式封管,封管冲洗彻底,更换液体及时,留置针更换时间正确是防止导管阻塞的重要干预措施。

静脉留置针;导管阻塞;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近几年在我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具有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等多种优势,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在临床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封管不正确、冲管不及时或不彻底、换药不及时和留置针时间较长等原因造成阻塞,从而减短了留置的时间,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针对临床上出现导管阻塞的问题,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3例,男性62例,女性61例,年龄在18~73岁,平均年龄(41.30±10.51)岁;观察组116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67例,年龄在19~80岁,平均年龄(42.63 ±9.9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经统计学处理,P>0.05,未见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②观察组患者封管液根据医嘱选择生理盐水或稀释肝素液,冲洗彻底,封管方法为正压封管,留置时间不超过72 h,药物及时更换,杜绝滴空现象,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认真询问患者自身状况和正确穿刺

先询问患者之前是否穿刺过及使用病史,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合理的选择静脉。对于长期需要输入高渗的液体及刺激性药物者,可采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2.2 认真选择正确的封管液及封管量

一般成人用肝素钠溶液浓度是25~125 U/mL,但对于出血性疾病不适宜用,可采用生理盐水封管。对于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也要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或用5 mL的0.1%肝素生理盐水封管。

2.3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操作前的七部洗手法,消毒,穿刺失败的留置针勿使用等等[2];每次冲管前都检查输入液体,特别注意对于高浓度和刺激性的药物要冲管彻底;换药及留置针维护及时,医院每个人都按时记录每个患者的输液时间及时的查看病房患者输液情况,在床栏上贴纸注明留置针的日期及穿刺部位,认真记录1周一维护。

2.4 规范封管的操作

封管时应该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其可以使套管内保持正压。脉冲式正压封管可以避免血液回流导致阻塞[3]。

3 结 果

两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后,对照组发生导管阻塞15例,发生率12.2%,其中静脉输高营养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后封管冲洗不彻底7例,静脉留置针时间较长为3例,封管操作不正确有2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发生导管阻塞1例,封液用量不当2例。观察组发生导管阻塞5例,发生率4.3%,其中发生导管阻塞3例,患者凝血功能阻塞1例,冲洗不彻底1例,封管液用量不当1例。两组导管阻塞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导管阻塞原因分析

4.1 患者自身因素

自身免疫力低下、凝血机制异常等对穿刺造成的刺激及异物感受性和处理性较差,易发生导管阻塞。

4.2 穿刺选择的封管液种类及用量不正确

一般封管液会选择生理盐水和稀释肝素。用生理盐水的是5~10 mL,需6~8 h封管一次;稀释肝素溶液2~5 mL,抗凝作用可持续12 h以上,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封管液,因此,没有依照医嘱使用正确的封管液和封管方法会造成导管阻塞[4]。

4.3 封管冲洗不彻底

经常用静脉留置针输入高浓度的营养液,而这也造成了长时间冲洗不彻底会造成导管阻塞的问题,或者输入了刺激性的药物冲洗不彻底也会造成导管阻塞的问题。

4.4 留置针时间过长

应用留置针能较长时间留置,便于即使输液和减少穿刺次数。静脉留置针应该1周换一维护,当院外的患者未例行1周一维护,易造成阻塞。本调查中院内患者的不按时的维护也是造成导管阻塞一个原因。

4.5 封管的操作不规范

封管是留置针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操作不当易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由于肝素帽密度极强,退针速度难以把握,如果将封管针头全部扎入留置针肝素帽中,封管液推注完了再退出易造成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流入管腔内导致凝血阻塞;或者在连接输液瓶的输液管牵拉脱出后血液反流后阻塞血管等原因。

4.6 换药不及时

本干预就有1例因为换药不及时而造成了导管阻塞,这些都是日常医院管理和护士的责任意识的原因。

5 小 结

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的科研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5]。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可以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新生儿、儿童、成年人、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6],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要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如发现发生阻塞堵管要及时进行处理。而在平时护理人员要提高操作机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技术,掌握引起阻塞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以防止阻塞或堵管的发生。本次临床护理研究显示,经过对患者询问状况和正确穿刺、选择正确的封管液及封管量及应用正确的规范操作流程等护理措施干预,明显的降低了静脉内留置针的阻塞率,观察组的阻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疗效显著。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只要能够掌握引起静脉留置针阻塞的原因,并掌握狐狸预防措施,正确应用,做好日常观察和预防护理,就可以减少留置针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1] 管海燕.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7, 5(9B):2627.

[2] 翁莉,韩树萍.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1):66.

[3] 柴守霞,丁永红.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2):30.

[4] 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理进修杂志,2010,25(21):1996.

[5] 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576.

[6] 黄宁静,贾桂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现状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31):3053-3054.

R473.5

B

1671-8194(2014)18-0334-02

猜你喜欢

生理盐水输液冲洗
Physiological Saline
核电站核岛管路冲洗方式分析
生理盐水
鼻腔需要冲洗吗?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自制生理盐水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早期应用低温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