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2014-01-25黄开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糖苷信息管理系统

骆 霞 黄开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湖北 十堰 442000)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骆 霞 黄开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探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 从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800张抗生素处方信息,统计了不同抗生素类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分析了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通过对本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800例抗生素处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88.13%(705/80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11.87%(95/800)。结论 目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广泛存在,滥用抗生素会大大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加强用药管理,规范用药制度,并且在用药过程中尤其要严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出现不良反应。

抗生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除了药物自身所具有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药物所引起的特异性、继发性、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现象。抗生素,作为有助于治疗、恢复患者健康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大量使用抗生素,也导致了大量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相比于普通药物,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往往还更严重[1]。现从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800张抗生素处方信息,统计了不同抗生素类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对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800张抗生素处方信息,统计了不同抗生素类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分析了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除了使用量较少的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占5.28%),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占4.21%),抗真菌类抗生素(占2.78%),以及使用率为4.88%的其他抗生素之外,在使用抗生素的总数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使用量最多的5大类抗生素,分别占到了总使用量的22.89%、21.38%、17.25%、12.24%和9.09%。

1.2 统计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800例抗生素处方信息,对每张处方中抗生素的种类、用量、使用方法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

1.3 抗生素使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

①过敏反应:作为一种免疫病理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使用剂量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临床上,过敏反应常常表现为患者多发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部分还并发严重哮喘。通常来讲,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上述过敏症状,只需暂停用药,过敏反应即可得到逐步缓解。但是不排除个别患者的过敏反应症状较为严重,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妥善处理,患者甚至会遇到生命危险,因此,必须要特别注意。临床上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大致有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等三大种类。②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主要是由于胃肠道受到药物的刺激后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临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抗生素,主要包括制霉菌素、氯霉素、红霉素以及四环素等。③肝脏损害:如果滥用抗生素,可能会直接导致肝脏的损害。除了由过敏反应导致的肝细胞损害,肝脏损害也可能表现为胆汁抑郁症,患者肝脏内的氨基酸代谢功能紊乱,不能正常代谢,从而引起氮质血症,给患者健康带来较大影响。一般如果患者长期服用大量的抗生素,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肝细胞遭到损害,出现肝损害。这些抗生素包括氯霉素、无味红霉素以及四环素等。④肾脏损害: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经由患者机体,以代谢物或原型通过肾脏器官后排出体外。这也就导致抗生素使用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中,对肾脏的损害为最大。一旦患者出现肾脏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现蛋白尿、管型尿、以及血尿等。对肾脏损害较为严重的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磺胺素以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⑤造血系统损害:患者造血系统受损,往往是因为服用抗生素后,患者体内骨髓的造血功能遭到严重抑制,今儿导致造血系统损害。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的减少等。导致造血系统损害的抗生素主要包括:磺胺素、氯霉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青霉素钾盐等。⑥心脏毒性: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心脏产生不良反应相对少见一些,但是一旦出现反应,则后果相比其他几种不良反应可能还要更严重。例如心脏毒性,临床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以及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容易引发心脏毒性的抗生素有: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类。⑦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出现此类损害反应,往往是由于服用了过量的抗生素所导致。其中以患者耳蜗、前庭受损严重。临床主要表现: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呕吐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耳聋以及其他方面的病变。容易引发神经系统损害的抗生素,主要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 结 果

通过对本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800例抗生素处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88.13%(705/80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11.87%(95/800)。

3 讨 论

目前,在我国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占到了药物不良反应的1/3,抗生素的滥用,除了密切关系到医疗质量,而且还关系到耐药菌株的产生、药物资源的浪费、不良反应等。滥用抗生素不仅容易引发菌群失衡,导致二重感染,甚至导致控制感染难度的大大增加[2]。因此,在临床中一定要合理选择并应用抗生素药物。在选择抗生素的品种时,应先进行病原体及药物过敏试验,并据此选择抗生素药物;了解当地的抗生素耐药性,合理给予适当剂量的抗生素,例如对于重度感染或抗生素不易到达的部位感染,可适当增大抗生素剂量,而如果是单纯性的尿路感染,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适当应用较小剂量的抗生素;给药途径依据感染的轻重进行合理选择。轻度感染的,口服给药即可,重症感染及全身感染的,则应给与静脉给药,并在病情好转后适时改为口服给药,尽量避免局部应用[3]。除此之外,为了尽量发挥药效,给药过程中应参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结合的原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像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红霉素、克林霉素以及其他β-内酰胺类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而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可一日给药一次。最后,在给药疗程方面,通常情况下患者体温正常后、症状消退大约72~96 h即可停止用药,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妥善处理。

通过对本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800例抗生素处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88.13%(705/80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11.87%(95/800)。由于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必须加强临床医师对滥用抗生素危害性的认识。而作为医院,应加强用药管理,规范用药制度,并且在用药过程中尤其要严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不断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水平,以减少出现不良反应。

[1] 王其田,王淑红,朱冰,等.回顾性分析解放军534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2):152-153.

[2] 杨德华.基层医疗单位常见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6):733-734.

[3] 莫瑞豪,陈渊青,张雪,等.社康中心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915-2917.

R978.1;R969.3

B

1671-8194(2014)18-0209-02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糖苷信息管理系统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SaaS模式下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信息管理系统
芍药黄色花瓣中黄酮醇及其糖苷类化合物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