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
2014-01-25李月李双
李 月 李 双
(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
李 月 李 双
(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磁共振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间1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患者的预后。结果12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其中言语不清6例;单侧肢体瘫痪5例;观念性失用2例;精神障碍1例;偏瘫1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3例,高胆固醇血症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3例,同时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为2例,高半胱氨酸血症1例,7例患者吸烟。头MRI示胼胝体嘴、膝部病变1例;膝部和体部病变3例;体部病变3例,压部病变1例。合并左侧额叶梗死1例,合并左侧顶叶梗死2例,合并右侧半卵圆区梗死的患者1例,合并左侧基底节梗死1例。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合并其他部位脑梗死,同时该病预后较好。结论胼胝体梗死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预后。
脑梗死;胼胝体;临床表现;核磁共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脑梗死目前发病率在我国非常高,同时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胼胝体梗死在临床比较少见,同时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故本文搜集了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间1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以探讨该病临床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共收治胼胝体梗死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9~83岁(平均65.3岁)。本研究中12例患者全部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同时全部经头CT和MRI检查证实为胼胝体梗死,与此同时全部为新发病例。
1.2 危险因素:12例患者中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3例,高胆固醇血症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3例,同时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为2例,高半胱氨酸血症1例,7例患者吸烟。
1.3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概括如下:言语不清6例;单侧肢体瘫痪5例;观念性失用2例;精神障碍1例;偏瘫1例。
1.4 影像学检查:检查检查方法:使用Ρhilip1.5T磁共振扫描仪。平扫SE序列:横轴面、矢状位及冠状位序列,横轴面T1WI:TR398,TE15,横轴面T2WI:TR3045,TE100;矢状位T1WI:TR398,TE15;冠状位T1WI:TR398,TE15。本组病例均行头MRI,其中胼胝体嘴、膝部病变1例;膝部和体部病变3例;体部病变3例,压部病变1例。合并左侧额叶梗死1例,合并左侧顶叶梗死2例,合并右侧半卵圆区梗死的患者1例,合并左侧基底节梗死1例。
2 治疗结果
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清除氧自由基、扩容、营养脑细胞、康复等治疗,8例患者痊愈,剩余4例患者症状改善。
3 讨 论
胼胝体位于半球间裂的底部,分为膝部、嘴部、体部和ā部四部分,胼胝体的前方为膝部,其向下弯曲形成嘴部,中间为体部,胼胝体的后下方为其压部。它主要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相应皮质,是构成半卵圆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胼胝体的纤维向两个半球前、后、左、右方向辐射,广泛联系大脑的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协调两侧大脑半球共同参与学习、记忆和感觉等活动,其一旦病变,两次大脑半球的联系中断,患者即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另外胼胝体血液供应很丰富,他的前4/5主要由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胼周动脉等供血,大脑后动脉、后脉络膜动脉供应其后1/5的血液。供血动脉短小,且为多为垂直小穿支为其血供的特点,与此同时胼胝体沟内所有的供血动脉吻合支构成胼周动脉丛,且为双侧供血,所以胼胝体梗死的发生概率低,临床少见。本组病例中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的患者6例,糖尿病患者3例,高脂血症加患者5例,吸烟者7例,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例,考虑上述因素造成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胼胝体区供血障碍形成梗死。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如下[1]:胼胝体前1/3连接两侧大脑半球额叶的前部,损害时出现肢体肌力下降、智能下降、精神异常、失用、步态异常、言语障碍等;共济失调和假性球麻痹常为胼胝体中1/3损害的表现;胼胝体后1/3损害常以偏盲为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言语不清患者6例;单侧肢体瘫痪患者5例;观念性失用患者2例;精神障碍患者1例;偏瘫患者1例,症状与上述内容相符。以上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故在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现象。所以在我们在临床上一旦遇到智能下降、失语、失用、精神异常、小便失控及以下肢为重的瘫痪的患者,应考虑到胼胝体病变的可能。因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合并的其他病灶所掩盖,所以容易漏诊。MRI可以准确诊断胼胝体梗死,其在MRI上的表现为T1WI像呈低信号,T2WI及水抑制序列呈高信号,一般在梗死后5~6 d即可出现增强现象,表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本组病例均行MRI检查,而且均确切的发现病变的具体部位。因为MRI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成像,尤其是弥散成像能早期显示梗死灶,对确诊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2]。故MRI有着CT不可代替的地位,并且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
胼胝体梗死的治疗和其他脑梗死的治疗相同,主要为溶栓、抗血小板、强化降脂、改善脑供血的方案,必要时可给予抗凝、扩容等治疗策略,其预后情况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梗死面积的大小、并发梗死灶的部位、并发症的情况及患者的基础身体状况。因为胼胝体血液循环丰富,侧支循环较好,同时胼胝体为弓状白质纤维,缺血后主要发生脱髓鞘改变,无神经元变性和坏死,故大多数胼胝体梗死患者预后较好[3]。
[1] 赵春雨,蒋潇潇,苏志强.胼胝体病变[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34(6):534-538.
[2] Riedy G,Melhem ER.Acute infarct of the corpus callosum;appearance on diffusion-weighted MR spectroscopy[J].J Magn Reson Imaging, 2003,18(2):255.
[3] 陈海,贾建平.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4(3):421-424.
R743.3
B
1671-8194(2014)10-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