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中的运用

2014-01-25李艳裔群英徐春奎丁立彤徐凯江苏省盐城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精细化农产品监管

文│李艳 裔群英 徐春奎 丁立彤 徐凯(江苏省盐城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既是一次新的尝试,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的一个企业管理概念,强调态度要精心、过程要精致,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其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许多行业领域。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开展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 精细化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精细化管理指的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运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的理念,本来就是管理思想的一种创新,具有专业化、系统性、持续改进、以人为本、强调创新等特征。

二、 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总体上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复杂多变,违法手段不断出新,并且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职责延伸到畜禽屠宰、生鲜乳收购以及部分运输环节,农业部门的管理对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其管理能力、工作方式、环节衔接的要求均提出新的挑战。

1.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复杂多样。职责链条延伸之后,农业各级监管部门除了管理农户、农业企业、农产品合作组织等主体外,还涵盖畜禽屠宰、收购以及储运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另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老龄化、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以及相对分散的经营方式,均增加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难度。

2.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由于广大农民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安全意识淡薄,学法、知法、信法、守法不多,不遵守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非法使用违禁剧毒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强。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和基层监管队伍不健全,另外,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均缺乏专业的监管人才,增加了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难度。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不力。经费保障不足,使得农畜产品检测不能全面展开;监管执法依据不全不新不力,客观上缺少执法依据;执法环境不优,难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公平公正。

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艰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对不合格农产品溯源存在一定困难;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当前关注的仅是一些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危害因子,对土壤重金属超标等潜在危害污染因子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不少新农药与添加剂物质的不断出现,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新的隐患。

三、 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对策

1.转换思想观念。要想推行精细化管理, 首先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涉及监管者和监管对象,有必要对监管对象也就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营造人人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局面,充分体现精细化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另外,监管者作为管理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加强与企业以及农户的沟通协调,使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同时监管者应该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执行专业化水平。

2.各方形成合力,全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协力才能实现。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形成强大的全民监管社会合力。在全民参与下,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真正实现舌尖上的安全。

3.加强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岗位职责、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的细化和完善, 是精细化管理应该把握的方向。应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并延伸到基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检测体系,建成以市级检测站为中心,县乡镇检测站为骨干,村级检测站为基础,基地和市场为补充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实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基地的全覆盖;探索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技术手段,建立所有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等信息数据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全面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化,逐步实现可追溯管理。

4.落实执行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强调执行力,在逐步完善检测体系建设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检测体系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执行到位,才能真正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把监管方法、手段、程序、步骤和创新性相结合。因此,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力求做到监管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才能防患于未然。

四、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整合优质的管理资源,促进监管质量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创造和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不断改善监管方式,充分挖掘机构、设施、经费、人员等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2.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或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目标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各部门的职能和岗位目标,责权明确到位,量化考核标准,并将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个人,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均有监管,避免出现监管漏洞,才能真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执行到位。

3.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对各项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管理实践基础上,才能够激发出其应有的活力。所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管理手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原动力,促进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效率。

五、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注意事项

1.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切合农产品质量监管领域自身实际。目前,对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较多的是企业。农产品质量监管属于行政管理,所以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就应该结合农产品质量行政监管特点和所处的环境,而不能一味地盲目照搬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具体应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实际情况,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农产品质量监管易受到法律法规政策、市场、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根据外界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细在观察,精在变化。

2.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持之以恒。实施精细化管理不能搞形式、玩花样、一阵风,它的实施是一个自始至终的过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应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跟上步伐。

3.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者的决心和信心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者的决心和信心,否则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抓不好,也管不到位。各级监管者应该做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指导师,带头实践精细化管理,在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保证。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推行精细化管理。

4.扎实推进精细管理,不搞形式主义,要真抓严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这样不仅不能取得实际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极大浪费,得不偿失。所以各级监管人员要带头学习精细化管理知识,转变观念,要旗帜鲜明地按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

总之,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既是一次新的尝试,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的行之有效方法。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实用性,是适合现状又可具体操作的有效方法。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科学的管理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应用企业管理,更是提升政府行政管理和农业行政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各级政府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应该大刀阔斧地推行这一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精细化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