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固定支架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2014-01-25蔡建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3期
关键词:导针优良率股骨

王 磊 蔡建平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1)

外固定支架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王 磊1蔡建平2△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1)

目的评价观察外固定支架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外固定和PFN-A内固定术,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两组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之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及其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88.46%,PFN-A组优良率85.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负重下地时间及并发症PFN-A组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组。结论两组固定各有其优缺点,PFN-A是髓内固定最可靠的,适合多数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支架适用于年老体弱、严重合并症患者,不能耐受大的手术创伤的稳定型骨折治疗,但并发症较多。

外固定支架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占髋部骨折的60%~70%。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这种骨折在1年内的死亡率为15%~20%,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目前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已成为临床共识。笔者分别采用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外固定治疗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男性20例,女性 40例;年龄 50~90岁,平均 72岁;左侧 28例,右侧32例。致伤原因:滑倒跌伤55例,车祸伤5例;合并伤包括颅脑外伤3例,胸外伤2例;按Evans[1]分型:Ⅰ型5例,Ⅱ型40例,Ⅲ型12例,Ⅳ型3例。入院时间为伤后2 h至8 d;受伤到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5 d。合并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高血压20例。采用年龄分层随机化方法分为PFN-A组30例,外固定支架组30例。两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PFN-A组。全麻或椎管内麻醉起效后,患者取仰卧骨科牵引床,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整复,C臂X光机透视正、侧位,骨折对位、对线达90%,维持牵引。以右髋为中心,术野常规安尔碘消毒,铺巾,粘切口保护膜。取右髋后外直切口,长5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牵开,沿切口线切开阔筋膜张肌,钝性分开,显露股骨大转子顶点,C臂X光机透视下,沿股骨干髓腔方向打入导针,调整方向正确后,沿导针方向,粗隆部扩髓,打入PFNa21根,C臂X光机透视确信髓内钉位于髓腔内,位置可。以专用瞄准器,作右髋外侧3 cm直切口,保持10°前倾角,依次打入防旋加压螺钉,远端1枚锁钉固定。再次C臂X光机透视,正、侧位螺钉位置良好[2]。(2)外固定支架组。全麻或椎管内麻醉生效后,平卧牵引床,透视下牵引复位满意后,向股骨颈内成角度置入两枚导针,其中1枚贴近股骨距置入,另1枚沿股骨颈中央置入。正侧位透视下确定导针位置符合要求后,在导针经皮处取约1 cm小切口,分离软组织至股骨,皮下潜行分离腱性组织,沿导针方向置入直径6.5 cm松质骨螺纹针,针头至股骨头关节面约1 cm处止。应用固定器定位股骨干中段进针点,平行置入两枚直径6.5 mm皮质骨螺纹针,安装外固定器外接装置,拧紧所有固定螺母。术毕被动屈伸髋膝关节以松解外固定针周围髂胫束及股外侧肌[3]。本组患者中有12例早期病例采用斯氏针作为固定针,18例采用螺纹针作为固定针。

1.3 观察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PFN-A组、外固定支架组,并分析临床资料及摄片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了1~7年的随访,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如感染、髋内翻、下肢短缩、内固定松动和周围骨折)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等方面对3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评价。预后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本组6例1年内死于其他并发症。并发症:旋转畸形4例,其中PFNA组0例,外固定支架组4例;髋内翻畸形7例,其中PFN组1例,外固定支架组6例;感染7例:PFN组0例,外固定支架组7例。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10~14周,外固定支架组8~24周。

2.2 两种治疗方法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Harris评分比较PFNA组、外固定支架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是85.71%(24/28)和88.46%(23/26),两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P>0.05)。

3 讨论

由于所在医院科室条件所限,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多以PFNA和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对全身干扰少、手术时间短、可随时调整骨折对位,能为骨折端提供良好的稳定而有弹性的固定,外固定器技术保护骨折断端的血运不受破坏,对骨膜和软组织的损伤较小,是一种间接复位而又能相对牢固的外固定,是符合骨折生物学固定的治疗原则。但是外固定支架体积大携带不便、钢针外露影响穿衣、针道护理不便易感染、不适宜早期下床活动锻炼是其缺点,因此临床应用并不广泛,适用于年老体弱、严重合并症患者,不能耐受大的手术创伤的稳定型骨折,或者粗隆间粉碎性骨折。PFNA技术大大加强了骨折的防旋、抗压及抗拉能力,更大程度增加了术中及术后骨折端的稳定性,股骨颈及髋部螺钉拧入装置能有效地防止螺钉向股骨头内侧滑移。此外,远端锁孔与主钉远端距离较长,可减少股骨干应力集中,减少局部的应力遮挡,避免远端锁钉骨交界的骨折,并发症大大降低,在几乎不损伤骨膜血运下进行复位固定,笔者认为此内固定符合AO、BO原则[4],Evans分型Ⅱ型、Ⅲ型比较适合PFNA,对于大多数粗隆间骨折都适合,尤其适合用于骨质疏松较严重的老年患者,但PFNA多在X线透视下操作,增加了X线暴露次数,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射线量增加,PFNA在费用方面比外固定器材昂贵,除了适应症也应综合考虑患者经济承担能力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系统。

[1]Jensen JS.Classification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J].Acta OrthopScand,1980,51:803-810.

[2]程志滨,刘宇,马小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9-60.

[3]陈宇,韩清明.外固定器结合中医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0例疗效分析[J].新中医,2013,45(1):70-72.

[4]Cole PA,Bhandari M.What’s new in orthopedic trauma[J].J Bone Joint Surge(Am),2006,88:2545-2561.

R274.1

B

1004-745X(2014)03-0525-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3.069

2013-08-23)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导针优良率股骨
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入术的实验研究
一种新型股骨头髓钉倾斜角测量器的设计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治疗的导针定位方案研究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