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2014-01-24李努努陈晶晶
李努努 陈晶晶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疗养部,浙江 杭州310000)
面肌痉挛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外伤、化脓性炎症等引起。早期是一侧眼睑开始不自主跳动,逐渐变为一侧面肌抽搐,激动、紧张时抽搐加重。针刺治疗面肌痉挛已得到国内外认可,我科室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法治疗本病已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我院确诊为面肌痉挛的4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两组患者年龄均在18~58岁;病程1~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
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1]中面肌痉挛的诊断。
治疗方法
治疗组:穴位:颔厌透曲鬓、率谷透角孙、翳风、下关、迎香、地仓、合谷。
操作方法:①取0.25×15mm毫针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面部诸穴。头针选用0.25×40mm毫针,施以由徐到疾捻转手法,速度在200圈∕min以上,连续3~5min。针刺治疗时间为30min,1次/日,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用2个疗程。②针刺结束后常规消毒,取2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20μg,快速刺入迎香穴,回抽无鲜血,沿不同方向注射8μg;翳风、下关、地仓等穴注射方法同迎香,每次穴位注射可选取2个不同穴位,穴位注射为隔日1次,共6次。
对照组:采用西药卡马西平片治疗,每次0.1g,3次∕d,6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面部肌肉抽搐消失,2个月随访无复发。好转:面部肌肉抽搐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25例,治愈1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23例,治愈5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岁,2013年11月就诊。主诉:左侧面肌不自主抽动6个月。现病史:6个月前患者出现左下眼睑阵发性跳动,后逐渐发展为口角抽动,终至左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口服中、西药(具体不详)症状未改善。现左侧面部肌肉抽搐严重,自觉面部肌肉紧致,睁眼困难,局部无疼痛;精神紧张、劳累、天气变化时症状加剧。
查体:神清,表情痛苦,静止状态下左侧面肌不自主抽动,呈持续状态;左眼裂变小,舌质暗红,苔白。西医诊断:面肌痉挛,运用本法治疗3d后发现患侧面肌不自主抽动减轻,间歇时间延长,频率减慢,患者自觉左侧面部紧致感明显减轻;2个疗程结束后上述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无复发。
讨论
西医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受到外界机械性刺激引起神经、肌肉异常兴奋、水肿、粘连而致面神经脱髓鞘病变。临床上西医多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患者易产生药物依赖及副作用。中医将面肌痉挛归属于“筋急”“痉症”范畴,运用针刺治疗筋经病原理治疗本病,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地仓、下关为足阳明胃经穴,是多气多血经,下关为面神经颧支经过的部位,针刺本穴位起到通络止痉、缓解阳经筋急作用;翳风穴位于面神经出口,针刺时可缓解面神经水肿,抑制其异常兴奋状态。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具有去除外风、通经络的作用。根据大脑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对应关系,头针快速捻转法使其针刺信号穿过颅骨作用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后回面部代表区,起到促进面神经再生功能;也可以抑制面肌纤维异常兴奋,促进面神经的恢复。
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系统重要的活性物质,也是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分化、发育及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保护感觉神经元、减轻伤害程度,促进面神经再生纤维生长,有利于面神经的恢复。
笔者发现临床上应用本法治疗面肌痉挛可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吴江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