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排石散治疗肝胆结石126例
2014-01-24李彦君杨松涛李新娜
李彦君 杨松涛 李新娜
(河北省蠡县玉一特色医院,0714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肝内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用三金排石散治疗肝胆结石患者上百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26例病例均为2005年5月~2012年5月门诊收治的患者。男46例,女80例;年龄18~78岁,平均46.5岁;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1个月,平均11.2年。
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伴有右上腹饱胀不适感。②有恶心,嗳气,反酸,口苦,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厌油腻。③进食油腻食物后上述症状加重或诱发。④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毛糙或萎缩,收缩功能不良,有胆结石特征(单块,簇集或泥沙样)。⑤部分患者CT确诊。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所有病例以西医诊断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为标准(检查结果以县级以上医院报告为准)。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患者。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三金排石散治疗,有发热及黄疸或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给予输液治疗,待症状好转后(无发热及黄疸,基本能正常进食)口服三金排石散,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每月B超检查1次。
方药组成: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大黄、茵陈、化石草等共计12种中药成分,按比例制作成散剂备用,每次3g,每日3次,饭后服用。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果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B超检查结石明显缩小,或泥沙样结石明显减少。有效:症状部分消失,B超检查结石缩小不及三分之一者,或泥沙样结石减少不及二分之一者。无效:症状和B超检查无改善或改变不显著者。
结果:治愈68例,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5%,排石净率53.9%。显效及有效病例中经停药3个月后再做B超检查,有25例结石阴性,故总计排石净率73.8%
典型病例
1.患者,男,19岁。反复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年余。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莫菲征阳性。医院彩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充满型)。予三金排石散化裁为汤剂服用10剂。无腹痛及恶心呕吐,继以三金排石散治疗,每次3g,每日3次,连服3个月。B超复查结石基本排净。随访5年无复发。
2.患者,女,74岁。右上腹痛伴发热半月余来诊。查: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腹肌紧张,莫菲征阳性。B超示肝内胆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大小1.8cm×1.6cm,“三胆”均高,予抗感染输液7d,同时口服三金排石汤共18剂,无发热及腹痛、黄疸。继以三金排石散治疗,每次3g,每日3次。连服3个月,B超复查结石直径0.3cm×0.4cm。3个月后B超复查:结石已排净。随访5年无复发。
讨论
胆石症患者均伴有胆囊炎,其症状多为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口苦、厌食油腻、背部胀痛,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主要发病原因:①胆囊功能减弱,胆汁滞留。②胆道寄生虫症,以蛔虫多见。③免疫力下降,反复胆系感染。④情绪失调及饮食失节。
胆为“中清之腑”,“六腑以通为用”,其性“中清不浊”,以“通降下行”为顺。一切引起胆的通降下行功能失调的原因都可致病。而胆的通降下行功能与肝密切相关,肝胆互为表里,与脾胃又关系密切,故本病病位在胆,病机要点在肝胆脾。饮食不节,情绪失调,加之外伤虫邪为祟,致肝气不利,脾运受阻,胆气不畅,故而湿热蕴结,气滞瘀阻为病。胆为清净之腑,湿热长久蕴结,胆液不清,凝聚成砂,日久渐大,形成结石。
胆石症最易引起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及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急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大部分患者因长期饮食不佳,致消瘦、乏力、免疫力下降,年轻患者还会影响身体发育。
三金排石散方中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功,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海金沙清热解毒,利水通淋。鸡内金性味甘平,一药两义,既能化解结石又可固护胃气,避免在大组苦寒药物的作用下损伤脾胃。化石草清热祛湿,消炎解毒,对各种结石均有效。另配合其他药物,共奏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健运中焦,化石排石之效。
在结石治愈之后一定要注意避免上述致病因素的再次形成,并可服用小剂量的鸡内金及玉米须,以防止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