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36例临床观察
2014-01-24田军李珍
田 军 李 珍
(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蒙医院,010300)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常见的手部慢性损伤性疾病[1],女性多于男性,在哺乳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称之为“妈咪腕”。治疗方法颇多,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现对我院门诊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发病和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2008~2013年我科诊治的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计236例,男38例,女198例;其中哺乳期妇女及保姆166例;单侧196例,双侧40例;年龄20~71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7d。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诊断标准拟定。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的疼痛不适,腕部用力时疼痛加重,拇指活动受限,芬克斯坦握拳试验(Finkelstein)阳性。局部压痛、肿胀或桡骨茎突高突,疼痛剧烈,影响工作生活。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选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常用药物是曲安奈德加入2%利多卡因[2],哺乳期妇女不用曲安奈德。患者坐立床旁,前臂中立位,患手轻握拳,腕下垫一软枕,作拇指外展和背伸动作,扪及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在两肌间靠近茎突尖部,用甲紫蓝溶液定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取0.2 ml曲安奈德加2%利多卡因1.8ml混合液麻醉后,术者左手拇指切压压痛点,固定肌腱,右手持4号针刀在标记点处进针,刀口线与肌腱走行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到达骨面,将腱鞘切开2~3刀,并行纵横疏通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按压伤口片刻,无血渗出时,外敷创可贴,术毕。
护理方式:术后伤口禁水2d。针刀后令患者作握拳姿势,术者协助做腕过度尺侧屈曲动作,反复2~3次,告知患者第2天起早、中、晚各做1~2次。随着症状的减轻,以后逐渐增加活动的次数。术中针刀切勿滑进鼻烟窝内,以免造成血管损伤,出现肿胀,影响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局部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腕关节活动自如;好转:疼痛明显消失,握力增强,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结果:经1~2次治疗,治愈206例,其中1次治愈166例,2次治愈4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
讨论
发病特点及病因分析: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好发于从事腕部工作的人。本组资料中尤以哺乳期女性和保姆为高发人群。可能由于女性经常需要抱宝宝,宝宝的头不好控制,常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使肌腱的折角加大,且以此处为支点,从而更增加管壁对肌腱的压迫和摩擦,久之局部发生炎性反应,手腕附近疼痛肿胀,肌腱变粗,管壁变厚狭窄,产生压迫症状。而产后哺乳期的妈咪体质虚弱,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诱发本病。
Josz认为本病是由肌腱和腱鞘的慢性损伤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病变[3]。拇短伸肌肌腱及拇长展肌肌腱共同经过桡骨茎突部表浅狭窄、凹凸不平的骨沟,沟面紧紧覆盖腕背韧带,形成狭窄性骨性纤维管。肌腱出鞘管后折成105°,女性此角更大。当拇指和腕关节屈伸活动时,此折角加大,从而增加了肌腱与腱鞘的磨损,当频繁的外展、背伸腕部和外展拇指及腕部向尺侧屈曲,容易形成桡骨茎突腱鞘炎,表现为桡骨茎突纤维—骨性鞘管壁增厚2~3倍(正常约1.0 mm),管壁滑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滑液增加呈黄色,肌腱与鞘管之间可有索条状粘连带[4],患者在伸拇指、伸腕等活动时有明显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治疗方法选择:本病治疗方法多,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或症状较轻的患者,而对于病程较长、局部症状明显、长期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我们采用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局部封闭被公认为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是首选方法[5]。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简单安全,只需要简单的器械,可在基层医院开展,比直视下切开腱鞘手术创伤小,手术费用低,无并发症且疗效好。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协助患者完成功能锻炼,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达到治疗目的,减少患者的痛苦。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44.
[2]曲巍,陈赛,张卫国,等.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8):39.
[3]Josz J,Kannus P.Overuse ininuries of tengons.//umastendongs[M].New York:human kineties,1997:161.
[4]王澍寰.手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96.
[5]谢中灵.小针刀加封闭治疗狭窄性腱鞘炎108例[J].江苏中医药,2002,23(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