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的养生理论谈脑卒中的预防

2014-01-24杨琼芬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医学阴阳调节

杨琼芬

(云南省江川县中医医院,652600)

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养生理论的记载。《灵枢·本神》篇:“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乐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博物志》载,魏武帝问封君达养生之术,封君达回答魏武帝说,养生主要是:“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虚,省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秋施泻,秋冬闭藏”。以上诸论,强调了人类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尊重、顺应自然规律,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摄,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坚持积极、适量的劳动和运动。这些养生理论对预防脑卒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代大量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发病与季节、气候、饮食起居、情绪变化及机体应激状态、运动失节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机体内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更易发病。因此认真研究中医养生理论对预防脑卒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的养生理论对预防脑卒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顺应四时,避六淫邪气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人的各种生理活动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时变化相适应。主张养生必须“顺四时,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论》)。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界四时气候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在乎去害。何为大害?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霜、大雾。”指出欲尽其天年度百岁,必须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谨防六淫邪气侵袭。

脑卒中发病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密切,其发病常随季节变化而呈一定的规律。西医学认为,季节的变化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黏稠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短时间内脑内血管不能适应如此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出现血压骤升,硬化了的血管不能承受,故而发生脑卒中。这种影响是机体内部代谢调节与环境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就要注意“春避风,夏避暑,秋避湿,冬避寒”,调节阴阳,顺应自然的变化,维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即做到“顺应时气,谨察阴阳”。

调节饮食,克服饮食偏嗜

脾胃为后天之本,通过饮食,吸收水谷精微,营养全身,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充养人的形体和情性。饮食失宜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中医学重视饮食养生,主张食欲有节,定时定量,不破坏饮食的节律,以防伤及脾胃,影响气血的运行。同时强调勿过食“膏粱厚味”,以致脏腑功能失调,而积聚成疾。正如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说:“不可太饱太饥,饮食欲相接而温和,宜谷食多而肉食少……忌寒湿物”,于今在预防脑卒中方面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西医学认为,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是脑卒中的主要易患因素。前者又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大量摄入高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升高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卒中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长期吸烟可以促使体内血管脆性增加,对血压波动的承受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脑卒中。长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增加血液黏度,还可兴奋交感神经,促使儿茶酚胺的分泌,引起血压的升高和脑血管痉挛。正如《吕氏春秋》所说:“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调节情志,形神兼养

中医学认为,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正如《素问·本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若不注意调摄,突然遭受情感的强刺激,可导致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使脏腑功能受影响引发疾病,正如金元·刘河间说:“暴病猝死,火性急速故也”。常见脑卒中患者多性情急躁,易于激动,就是这个道理。精神因素作为脑卒中的易患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甚至曾有人做过研究,证实临床上近30%的病人是因生气、情绪激动导致脑卒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短时间情绪恶化时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突然升高,原本脆弱的血管破裂所致。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劳逸结合,持之以恒

充沛的精力来自健壮的身体,而健壮的身体又来自经常不懈的锻炼。早在汉代华佗就已倡导健身以防病,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并且自编一套“五禽戏”借此舒筋活络,畅行气血。孙思邈在《千金方·道林养生篇》中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极”。提醒人们经常舒筋展骨、运体消谷以祛病延年,但劳动锻炼要有节制。

西医学认为,运动能使肺的通气量增加,氧的利用率增加4~5倍,从而减慢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推迟衰老的作用。适当强度的运动以及持续、规律的运动,可调节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凝固性,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而过量的体力劳动,超生理负荷的运动,则增加机体耗氧量,诱发脑血管痉挛,引起脑卒中。

中医学重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强调精神因素在抵御疾病中的作用,倡导调摄饮食,不仅对健身长寿有意义,对脑卒中的预防也同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养生理论对人类健康将越来越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中医学阴阳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