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针灸推拿及牵引(附80例)治疗评价

2014-01-24齐燕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腰部腰椎间盘针灸

齐燕杰

·中医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针灸推拿及牵引(附80例)治疗评价

齐燕杰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80例, 治疗组接受针灸、推拿及牵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针灸及推拿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80例中, 治愈60例, 好转1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80例中, 治愈42例, 好转24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针灸推拿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针灸及推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并能提高治愈率,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推拿;牵引;治疗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骨科常见的疾病, 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其发病主要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而在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 常发生在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之间, 或在第五腰椎与骶骨之间, 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本文为探讨针灸推拿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回顾了所在医院门诊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 其中采用针灸推拿及牵引治疗80例疗效满意,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80例。治疗组中, 男32例, 女48例;年龄20~52岁, 平均年龄(32.4±4.2)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4.3±3.8)年;其中L3~4突出12例, L4~5突出48例, L5~S1突出20例。对照组中, 男30例, 女50例;年龄22~54岁, 平均年龄(36.6±4.5)岁;病程3个月~13年, 平均病程(4.6±3.8)年;其中, L3-4突出10例, L4~5突出52例, L5-S1突出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患者曾有类似外伤病史、长期腰部受损或受寒湿史;②多见于中年人, 20~50岁为多发年龄;③腰痛结合坐骨神经痛, 放射至患者下肢或足跟, 足底疼痛麻木,做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为阳性;④患者脊柱出现侧凸,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X线检查证实;⑤患者腰部侧突, 椎体出现退行性病变, 椎间隙狭窄;⑥CT及MRI检查结果均证实临床诊断。特别是符合后4点者均可纳入本研究范畴。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接受针灸、推拿及牵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针灸及推拿治疗。

1.3.1针灸 患者一般取肾俞、华佗夹脊穴、阳陵泉、委中、阿是穴等穴位[2,3], 但根据患者病症而选取穴位, 如血瘀加血海、三阴交、后溪、人中;寒湿加腰阳关、气海、大肠俞;肾阴虚加太溪;肾阳虚加命门、腰阳关;对疼痛剧烈者加刺后溪、悬钟[4,5]。穴位定准后常规消毒毫针刺入所选定穴位。得气后每隔3 min做1次捻转提插, 留针20~30 min, 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3 d。同时嘱患者卧硬板床, 避免参与剧烈活动, 防止病症复发。

1.3.2推拿 临床推拿分为松解痉挛和正骨复位两大类,手法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稳而有准、循序渐进[6]。患者取俯卧位, 运用按、压、揉、推、滚5种方法, 双手掌贴于患者腰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交汇处, 自上而下、由重变轻的推拿至患者小腿, 再沿膀胱经施掌揉法、滚法, 拇指按压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空位[7-10]。按上述操作法, 反复进行3次, 直到患者体表发热感且肌肉达到放松为止。每次30 min, 1次/d, 10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卧硬板床, 同时注意腰部保暖。

1.3.3牵引 治疗组在针灸及推拿基础上再加牵引治疗。患者仰卧位采取床边牵引方法, 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和自身状况而定, 一般为体质量的1/5~1/4, 1次/d, 每次持续20 min。对妊娠期妇女、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此法[11-13]。

1.4疗效判定 治愈:腰腿部病症和体征完全消失, 腰部功能恢复正常, 患者能正常工作;好转:腰腿部病症以及相关的体征消失, 腰部功能基本正常, 患者基本能正常工作;无效:腰腿部病症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腰部功能无改善, 患者仍然不能正常工作。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80例中, 治愈60例(75.0%), 好转16例(20.0%),无效4例(5.0%), 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80例中, 治愈42例(52.5%), 好转24例(30.0%), 无效14例(17.5%), 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增高, 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一旦患病得不到有效, 及时的治疗就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甚至导致患者致残。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面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有严格适应证, 特别术中、术后均可造成严重并发症, 所以临床主张非手术治疗。从中医理论认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症”范畴, 多为劳损所致。风寒侵入导致血运不畅肌肉疼痛、麻木等症状。此病针灸治疗的镇痛效果良好。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物理疗法, 能够畅通经络、平衡阴阳、行血活气, 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广泛[14]。而牵引疗法能够改变小关节不对称状态, 恢复腰椎关节的力学平衡, 纵向力还能拉大椎间隙, 改变纤维环的张力, 加大髓核的负压, 促使突出物回缩从而达到临床复位[1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临床应用针灸推拿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针灸及推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并能提高治愈率, 安全可靠, 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选择,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梁力建.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65-567.

[2] 郭雪刚, 魏学斌.针灸加牵引、推拿方法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0):233-234.

[3] 刘志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中医药导报, 2010, 16(6):72-73.

[4] 袁俊山.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2):1548-1549.

[5] 赵清波.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8):13-14.

[6] 王佳琳.中医辩证施护在社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0):892-893.

[7] 王洪琼.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及护理.光明中医, 2013, 28(2):304-305.

[8] 郑邦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9):1350-1351.

[9] 周川, 李昱坤.牵引、按摩、中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陕西中医, 2002, 23(5):445-446.

[10] 金高峰, 夏玉光, 杨豪.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4(1):43-44.

[11] 何兴伟, 黄建华, 曾利元.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2007, 27(4):264-266.

[12] 范中旗, 魏明坤, 李瑞玉.活血化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制.中医正骨, 2008, 20(6):74-75.

[13] 唐福宇, 黄承军, 徐敏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国中医骨伤杂志, 2009, 17(5):68-69.

[14] 黎剑良.针灸结合按摩治疗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179-180.

[15] 李德松.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分析.哈尔滨医药, 2013, 33(6):460.

2014-08-13]

137000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猜你喜欢

腰部腰椎间盘针灸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