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并发症研究

2014-01-24殷向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盆腔开腹肌瘤

殷向平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并发症研究

殷向平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300例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行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152例为观察组, 小切口开腹剔除子宫肌瘤148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盆腔粘连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术后肛门首次排气平均时间为(17.20±6.57)h, 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 盆腔粘连8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8%, 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5.53±6.2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子宫肌瘤;腹腔镜;并发症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 20岁以下少见, 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 随着年龄的增长, 肌瘤可能逐渐增大, 其癌变率较低, 约0.4% ~0.8%[1]。目前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分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成熟, 以恢复快、创伤小的优势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逐渐取代开腹手术, 在临床上得以相继开展, 本院近年来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一定疗效, 并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行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152例为观察组, 有剖宫产手术史42例, 有盆腔手术史者23例, 多发肌瘤20例。小切口开腹剔除子宫肌瘤148例作为对照组, 有剖宫产手术史40例, 有盆腔手术史者21例, 多发肌瘤22例。两组患者年龄均在28~58岁,子宫肌瘤直径5~11 cm, 肌瘤均位于浆肌层, 无盆腔粘连及附件包块证据, 两组年龄、肌瘤数量和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妇科检查, 彩超检查了解子宫肌瘤的情况和子宫的活动度,肌瘤均位于浆肌层, 无盆腔粘连及附件包块证据, 无腹腔镜禁忌证。术前常规检查排除心、脑、肝、肾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并发疾病, 术前查肿瘤标记物, 排除恶变及恶性肿瘤等可能, 术前排除发热及手术区皮肤感染问题,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子宫创面均用1-0可吸收线褥式包埋缝合, 未穿透内膜, 并涂抹医用几丁糖2支。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取下腹耻上4.0~6.0 cm长横切口, 行子宫肌瘤术。观察组:采用纵行或横行切于脐孔上缘或下缘皮肤长约1 cm, 1 cm的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 插入腹腔镜。右下腹麦氏点1 cm及左下腹相应部位穿刺。腹腔镜下在子宫肌瘤假包膜层注射垂体后叶素。选择肌瘤最高点行单极电钩切开子宫浆肌层以暴露瘤体后, 螺旋器穿刺固定, 处理假包膜血管,单极电凝切除瘤体。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闭合瘤腔。

1.3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盆腔粘连, 切口感染, 肠梗阻等情况, 术后恢复, 如肛门首次排气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17.20±6.57)h,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 盆腔粘连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5.53±6.25)h。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 盆腔粘连7例, 肠梗阻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8%。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腹腔镜微创手术恢复较开腹手术快, 且手术后的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年后女性多见, 发病因素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其发生生长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2]。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最重要的方法为手术切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 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不影响腹部美观、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并且,腹腔镜手术术野暴露清楚, 可在镜下直视进行操作, 降低肥胖、腹壁肥厚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危险性, 避免切口疝的发生, 安全可靠。手术在操作时传统的开刀手术牵拉所造成腹膜机械性创伤会比微创手术多, 形成粘连的可能大。当然盆腔粘连的程度与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熟练程度亦有密切关系。有研究结果表明, 腹腔镜下肌瘤剔除避免了大部分盆腔粘连形成的诱因, 而盆腹腔手术是引起盆腔粘连的重要原因, 有文献报道单次开腹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可高达93%;而没有开腹手术史的患者腹腔粘连的发生率仅有10.4%[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微创手术, 刀口小,创面小, 愈合快, 恢复快, 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使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沈健, 黄磊, 田训, 等.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8):1241-1244.

[2] 郭尚云, 陈秀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8):2854-2855.

[3] Arung W, Meurisse M, Detry O.Pathophys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adhesions.World J Gastroonterol, 2011, 17(41):4545-4553.

2014-08-25]

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盆腔开腹肌瘤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