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型泄泻105 例
2014-01-24典迎彬李付根典栋彬
典迎彬,李付根,典栋彬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河南郑州450002)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如水样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又称婴幼儿腹泻,发病年龄多在2 岁以下,好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一般将其分为伤食型、寒湿型、湿热型、脾虚型。WHO 把泄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同时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笔者采用“三位一体”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型泄泻105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符合筛选标准及最终完成治疗观察的伤食型泄泻患儿105 例,男61 例,女44 例;年龄6 个月~2 岁;病程3 d ~1 个月。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属伤食型者。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并诊断为伤食型;年龄在1 个月~2 岁;发病时间均在1 个月之内;知情并同意依从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等疾病危及生命者;中度以上脱水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4 治疗方法
105 例患儿给予“三位一体”推拿法治疗。手掌部操作:补脾经300 ~500 次,清大肠100 ~300 次。胸腹部操作:逆时针摩腹100 ~300 次;点按天枢穴2 min,以局部略发红为度;点按中脘穴2 min,以患儿能耐受为度。腰背部操作:用掌根从上往下沿脊柱按揉,即按揉督脉及膀胱经,3 ~5 min;捏脊重复3 ~5 遍。每日1 次,3 d 为1 个疗程。
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6 结 果
治愈78 例,好转23 例,未愈4 例,有效率为97.11%。患儿治愈时间最短1 个疗程,最长者4 个疗程。
7 讨 论
泄泻又有“注泄”“濡泄”“洞泄”名称[2]。随着《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在临床的运用,其致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然很高,成为阻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仍是主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等社会现象的影响,现临床小儿泄泻以伤食型为多见。小儿泄泻其根本在于脾,饮食不节,脾之运化功能失司,脾胃受损,清浊不分,而致泄泻。小儿泄泻的症状及临床转变较成人复杂。小儿脏腑娇嫩,发病之后易伤精耗气,可直接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大便的性状、次数,成为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三位一体”推拿法治疗伤食型泄泻,是采用推拿手部五经、腹部穴位、腰背部3 个部位,即“三位”,作用于小儿机体即“一体”,从而达到调理脏腑、祛除病邪的目的。其中根据本病的特点,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大肠能消积导滞,使积滞去而泄自止。《黄帝内经》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说明点按天枢穴能起到分清泌浊的作用。中脘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作用。按揉督脉、膀胱经和捏脊能够进一步调整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总体上提高患儿免疫力。众穴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调节阴阳之效,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小儿吃药困难是临床常见问题,推拿作为一种简便、患者及家属易接受、疗效可靠的治疗方式,临床已广泛运用。作为一种机械的良性刺激,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通过对经穴的刺激而达到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与阴阳的目的。因此,加强推拿疗法的科研探索,注重统一操作和相应的监控指标,把临床与实验结合起来,多层次的开展研究,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与高度,推拿疗法将会有广阔的前景[3]。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02.
[2]王伯岳,江育仁. 中医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33.
[3]阮微,陈志伟,严隽陶.小儿腹泻推拿治疗研究进展[J].按摩与导引,2006,22(9):3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