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抑郁症与焦虑症分析探讨

2014-01-24李志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共病去甲羟色胺

李志民

精神科抑郁症与焦虑症分析探讨

李志民

抑郁症、焦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抑郁焦虑的发生因素、危害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以期对抑郁焦虑症的研究以及临床治疗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

抑郁;焦虑;因素;危害

在临床上,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心情低落, 与其所处的气氛环境不一致, 主要的表现是闷闷不乐, 严重者还可能会表现得悲痛欲绝, 甚至陷入麻木的精神状态。抑郁症极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虽然在很多时候抑郁症都能够得到缓解, 但是有一些时候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 或是直接发展成为慢性病程。另外, 焦虑症也同样是心理精神痛苦、不愉快, 而且身体会出现不适感的精神疾病, 大多数的患者在35岁之前便会发病, 一部分人会终身患病, 女性患者的人数通常比男性多。

1 抑郁焦虑症的发生因素探讨

1.1环境与心理因素 社会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发病存在着较大的关系, 如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经历不利, 便会导致抑郁焦虑障碍发生。不同人的个人属性特征之间存在着区别, 所以导致抑郁焦虑的具体原因也会不一样, 但是通常是在发生了一个人难以接受的事件后, 便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例如考试不理想、经济压力过大、婚姻不美满、失去了至亲之人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抑郁焦虑障碍发生[1]。

1.2身体因素 如今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 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等, 从当前的医学技术条件来看, 想要彻底的治疗这些疾病, 还不太可能, 需要长期的进行医疗救治,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折磨, 进而会导致抑郁焦虑发生。

1.3遗传因素 从科学研究来看, 来自上一辈的遗传也对抑郁焦虑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其血缘亲属患有抑郁焦虑障碍, 那么其发病率会高于血缘亲属未患有抑郁焦虑障碍的人群, 而且如果血缘关系越近, 那么其发病的一致性便会越高。据统计, 直系亲属的发病一致性在12%~24%左右, 单卵双生的发病一致性在69%~95%左右, 二卵双生的发病一致性在12%~38%左右, 如果是堂兄妹, 发病一致性也会高达2.5%左右。从另外的研究数据来看, 遗传因素的作用会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

1.4生化因素 更为的科学的来讲, 抑郁焦虑的发病机制是较为复杂的, 就生化方面来进行分析, 其发病主要与氨酪酸、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等因素相关。

2 抑郁与焦虑共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2.1焦虑症患者共患抑郁症 发生率为39%,共患心境恶劣为22%;同样,具有终生焦虑症诊断的患者中,共患抑郁症占62%,共患心境恶劣占39%。

2.2惊恐障碍和抑郁障碍 经常共存,高达6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其中20%~30%符合惊恐障碍;30%的惊恐障碍患者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有过重度抑郁症发作。

2.3强迫症和抑郁障碍共病 Karno等研究发现,近33%的强迫症患者也患有抑郁症, Rasmussen等观察了44名强迫症患者,其中30%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4社交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 Schneier等研究发现其大多数伴有其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其中71%的社交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在社交焦虑障碍首次发生后出现的[2]。

2.5共病率 共病率的研究中,目前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19.2%~80%,其中前者60%~90%伴焦虑,后者50%伴有抑郁。两者共病在不同人群略有差别。儿童:10%~15%的焦虑障碍患儿共病抑郁。大约25%~50%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共病焦虑;成人有50%~60%的抑郁症患者一生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焦虑,其中有47.2%的抑郁症患者终生满足焦虑障碍的诊断[3]。老年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有很高的终生患病率(35%)及时点患病率(23%)。

3 抑郁与焦虑症的治疗

3.1抑郁症的治疗

3.1.1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当前, 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式还是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的发展十分迅速, 品种也日益增多,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环类和四环类两种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是经典的抗抑郁药, 目前主要按作用机制来划分,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例如文拉法辛;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例如氟西汀;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例如瑞波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激活剂, 例如噻奈普汀;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 例如米氮平;5-羟色胺平衡抗抑郁剂, 例如曲唑酮;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例如安非他酮;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例如吗氯贝胺等。

另外, 中药由于作用温和且不良反应少, 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诸如贯叶金丝桃、石菖蒲、柴胡、银杏、人参、积雪草、葡萄柚、内蒙古黄芪、合欢花等都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因此, 研究中药及其方剂的抗抑郁作用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 对治疗日益增加的抑郁症患者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3.1.2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 来缓解患者的经过抑郁状态, 主要是利用心理学技术, 来与患者的情绪、思维、态度以及行为进行双向互动, 并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最基本的技术需求是语言沟通, 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 来对患者实施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例如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治疗以及支持心理治疗等等。

3.1.3抑郁症的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 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主要是使其能够纠正自身的心理社会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又常常会使得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除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分别实施之外, 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在临床中首先是针对患者的病情需要, 选择最合适的抗抑郁药物, 然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患者实施心理治疗。临床中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方式, 是较为普遍与常见的, 也能够对患者起到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3.1.4电痉挛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以外, 抑郁症的治疗还可以选择物理方式进行治疗, 即电痉挛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的存在已久, 到今天为止已经被使用了60多年。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但是在电痉挛治疗过程当中, 会有电流会通过患者的大脑部位,强制性的使患者产生痉挛发作、意识丧失, 所以一般不会轻易使用这种治疗方法。

3.2焦虑症的治疗 与抑郁症的治疗情况大致相同, 焦虑症的治疗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药物与心理联合治疗, 来缓解患者的病情。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一直是治疗焦虑强迫症的首选用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各种焦虑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

3.3共病治疗 将抑郁症和焦虑症放在一起进共病治疗是可行的, 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 共病治疗采取的治疗方法与单病治疗是存在较大区别的。从当前的一些实践研究情况来看, 利用文拉法辛及其缓释剂来进行共病治疗, 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统计数据显示, 抑郁症和焦虑症共病患者, 占到了抑郁症患者与焦虑症患者人数总数的27%左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治疗社交焦虑症的一线用药, 同时也可以作为两者共病的一个药物选择,若无效可选择苯乙肼或反苯环丙胺等类药物。也有其他的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对患者采用奈法唑酮进行共病治疗, 用药12周后, 其抑郁与焦虑心理精神状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共病时, 可以采取米氮平进行治疗, 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一般这种共病患者的残疾率及功能损害会明显增加。最后, 由于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均可以采用帕罗西汀进行单病治疗, 所以将其应用于共病治疗中也是可行的。

[1] 成媛媛,唐茂芹, 杨冬林,等.伴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37(04):238-240.

[2] 王振,王虓,江开达.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特征分析.上海精神医学, 2007,19(03):133-135.

[3] 徐改玲,杨桂伏.儿童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概念、诊断与分类.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1,38(04):244-247.

231500 安徽庐江县精神病医院

猜你喜欢

共病去甲羟色胺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高效液相法测定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共病概念体系研究分析与设计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A549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缓解抑郁 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