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阳春研究员从肝肾论治汗证经验

2014-01-24张富汉耿振平李秋凤

中医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浮小麦自汗阳春

张富汉,耿振平,李秋凤,齐 啸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河南 郑州450004;2.西安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710068)

陈阳春研究员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50 余载,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汗证以汗液外泻失常为主要症状,以阴阳失调、腠理不固为主要病机,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然部分医者常在临证过程中多只辨阴阳、虚实,用药以党参、黄芪、防风补气固表,浮小麦、五味子收敛固涩,少辨脏腑生克,常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陈阳春研究员对汗证有着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陈阳春研究员从肝肾论治汗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历代医家对汗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素问·评热论》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即所谓血汗同源,是对汗液本质的认识。《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对汗液出现的病机进行了概括。《灵枢·五癃津液别》曰:“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表明了影响汗液出现与否的因素。《素问·经脉别论》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认为汗液于五脏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上述条文说明了《黄帝内经》对汗液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随后历代医家进一步对汗证的病机与辨证做了进一步研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对自汗、盗汗进行鉴别。《丹溪心法·自汗》曰:“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丹溪心法·盗汗》曰:“盗汗属血虚、阴虚。”《临证指南医案·汗》曰:“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对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治疗进行明确的阐述。王清任《医林改错》曰:“不知血瘀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提出了血瘀致汗的治疗方法。

2 陈阳春研究员对汗证的认识

现代生理学研究认为:“汗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所伴见的症状。如果“多汗”单独出现,没有明确的原发病,则不需要治疗。其常见的多汗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和结核病等所致。陈老认为:虽然汗证多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但是在临证中有一部分患者的汗证症状特别突出或单独出现,此时,不但要注意治疗其原发病,也要辨阴阳、虚实,分辨脏腑生克,特别是要注意肝肾与汗证的关系。肝对汗证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肝体阴而用阳,其主疏泄,生性主升、动、散,对气、血、津液的运行有调畅作用。《灵枢·营卫生会篇》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强调了血汗同源。而《素问·评热论》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言谷气化为精,精气胜乃为汗,说明汗为津液所化生,以津液为物质基础,是津液的组成部分。②肝调畅情志,而情志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若情志不畅,肝气不疏,则致汗多。《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即肾主水之意,加之肾藏精,也包括后天之精。后天之精为谷气所化之精,如肾虚精亏,水失所主,则可出现汗证。

纵观现代医家对汗证的辨证,不外乎肺卫不固、气虚不摄、阴虚火旺、邪热郁蒸。除外感伤寒等肺卫不固外,溯其源,究其根,终归于肝肾二脏矣。故辨证治疗上,则以疏肝、补肾为治则。疏肝分理气与补气,补肾分补虚与祛邪。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女,21 岁,2013 年7 月10 日初诊。主诉:患者躯干易出汗,夜间为甚,常醒时湿衣5 a。近1 个月来,汗出加重,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月经时腹痛,带有血块,手足心热,夜眠梦多,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微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6 年余,平素服用他巴唑。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诊断:瘿病,汗证,证属肝肾阴虚。治宜疏肝补肾,佐以敛汗。处方:黄芪30 g,蒸首乌15 g,夏枯草30 g,郁金15 g,制香附10 g,益母草15 g,鳖甲15 g,柴胡10 g,茯苓15 g,浮小麦60 g,大枣3 枚。每日1 剂,水煎2 次,煎取药液约400 mL,分早、晚2 次口服。服药6 剂后,症状减轻,继服7 剂。7 月24 日二诊:服药后,汗出症状明显缓解,无烦躁,稍有胸胁胀痛,眠可,月经腹痛稍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仍有肝郁症状。鉴于患者平日工作繁忙,换用逍遥丸继服。1 个月后随访,患者诸症已除,告愈。

按 患者为青年女性,常年久病,而致肾虚精亏,加之工作繁忙,气机失调,日久水不涵木,肝血即亏,疏泄不畅,则见肝郁气滞症状。方中蒸首乌、鳖甲补肾精,除烦热;郁金、制香附、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夏枯草开肝郁,治瘰疬;益母草调经而祛瘀;黄芪补气;茯苓利水;浮小麦敛汗;大枣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疏肝、调畅津液、气机之效。纵观全方,平补平泻,补泻相调,使气机、水液得畅,则汗证自除。

例2 患者,男,67 岁,2011 年8 月25 日初诊。主诉:患者汗出以上半身为甚,活动后及夜眠时加重,无乏力3 a。曾服用敛汗、固表等中药汤药,效不佳。现食欲较差,夜眠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沉取无力。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断:汗证,证属气虚血瘀、脾肾两虚。治宜补益脾肾敛汗。处方:黄芪30 g,蒸首乌15 g,夏枯草30 g,茯苓12 g,党参20 g,鳖甲15 g,生地黄30 g,沙参12 g,浮小麦30 g,大枣3 枚。每日1 剂,水煎2 次,煎取药液约300 mL,分早、晚2 次口服。服药5 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10 剂。9 月11 日二诊:患者服药后,食欲有所增加,夜眠时无汗出,活动后汗出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患者年高体弱,脾肾亏虚较甚,嘱其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1 a 后电话随访,患者汗出症状基本消失。

按 患者为老年男性,脾肾已亏,则先天不能温补后天,本虚则卫气不固,营气失调于内,表现为汗出;夜眠时,阳不能归于阴,则外蒸汗出。陈老治疗该病以补益脾肾为主,以先天养后天,以后天固先天。方中以四君子汤补益脾胃,以生地黄、蒸首乌、鳖甲等以补益肾之阴阳,使脾肾得补,气血相合,营卫协调,则汗出自止。

(本文承蒙陈阳春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猜你喜欢

浮小麦自汗阳春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La flor de madreselva y el trigo trechel
不同产地浮小麦HPLC指纹图谱研究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阳春画面石欣赏
朱梅朵朵,妆点寿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