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48 例
2014-01-23田中华张桂霞
田中华,张桂霞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邱保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河南 郑州450004)
偏头痛是一种出现反复轻度或重度头痛的慢性疾病,通常伴有各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多为单侧性质(仅涉及一侧头部),并伴有搏动,可持续2~72 h,相关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畏光(对光线更加敏感)、恐声(对声音更加敏感),且肢体活动后疼痛加重。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为985.1/10 万,偏头痛的每年新发病率也高达79.7/10 万。2011 年7 月—2012 年9 月,笔者采用活血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48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偏头痛患者48 例,诊断符合《神经病学》[1]偏头痛诊断标准和《中医内科学》[2]瘀血证诊断标准,症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其中男17 例,女31 例;年龄平均(41.7 ±6.3)岁;病程平均(3.8 ±0.6)a。
2 治疗方法
给予活血散偏汤,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当归12 g,丹参30 g,地龙12 g,川芎9 g,全蝎6 g,桂枝6 g,炙甘草6 g,天麻12 g。加减:兼外感者,加荆芥6 g、防风9 g;兼痰浊者,加陈皮9 g、半夏12 g、茯苓12 g。水煎,1 d 1 剂,分早晚2 次口服。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头痛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头痛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无变化。
4 结 果
治愈26 例,好转18 例,未愈4 例,有效率为91.6%。
5 病案举例
患者,男,49 岁,2012 年11 月21 日初诊。主诉:头痛1 a。现病史:患者1 a 前出现偏头痛,近期不断加重,发作时痛不欲生,痛如锥刺,甚则用手击头部,以头撞墙,夜不能寐。曾到多家医院诊治,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艾司唑仑片、肌肉注射止痛剂,效果不明显。2012 年9 月曾做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血压正常。现症:面色萎黄,纳呆,眠差,苔质暗,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涩。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证属痛久入络,瘀血头痛。治宜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给予活血散偏汤加减治疗。处方:生黄芪30 g,当归12 g,丹参30 g,地龙12 g,川芎9 g,全蝎6 g,桂枝6 g,炙甘草6 g,天麻12 g,桃仁9 g,红花9 g。7 剂,1 d 1 剂,水煎服。11 月28 日二诊:头痛明显减轻,饮食增加,睡眠改善。上方加蔓荆子10 g、细辛3 g,续服5 剂。12 月5 日三诊:头痛消失,生活如常。继服7 剂,以巩固疗效。
6 讨 论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有一定关系。中医学将头痛证治分为外感与内伤,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血、六腑清阳,皆上注于头。据中医理论“久痛多瘀”“久病入络”,气虚、气滞、血瘀可致脉络受阻,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发为头痛。笔者自拟活血散偏汤,以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活血散寒使气血旺盛,气行而血行;丹参、天麻、地龙、全蝎通络活血;桂枝、川芎温经散寒,上行头目。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窍止痛之效。
[1]侯熙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5.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