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作用
2014-01-23刘方
刘 方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主要病因为动脉瘤的破裂。该病起病急、致残率与病死率均高,也是神经内科的急症之一。SAH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检查无局灶性神经体征,可高度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探讨护理干预对SAH头痛的作用,本研究筛选的32例住院患者,分别予以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4-02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2~73岁,平均55岁;Hunt-Hess分级<3级。32例患者分为药物组16例,护理干预组16例,均观察7d。
1.2护理干预(1)首先评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量、颈强直程度、头痛程度及患者意识水平。根据病情向患者解释头痛是该病的最突出表现之一,镇静止痛和合理应用脱水剂能有效缓解头痛;通过心理护理避免患者情绪变化,帮助患者消除较大的活动,利用神经内科知识鼓励患者与疾病斗争。(2)给患者提供给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让患者居于安静、安全、舒适的房间,帮助安置舒适的体位,尽量能安排单独的房间,如果在多人住的病房有病人抢救时,应尽量减少因抢救环节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尽量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有关抢救、死亡、住院费用的话题,以免使患者常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情绪变化,加重恐惧、紧张、恶性联想等负性情绪,引起再次出血甚至死亡。护理动作轻柔,避免响动,紧张而不慌乱,精湛的技能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赖感,护士的积极情绪能使患者乐观开朗,消极情绪会使患者变得悲观焦虑。(3)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仪表端庄,面带微笑,尊重患者人格,避免医源性损害对患者的心理负性影响。沟通时,语言和蔼,关心其生活,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疏导患者心理。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要取得患者充分的信任和配合;其次,转移患者注意力,尽量消除患者不愉快的负面情绪。护士通过语言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缓解其心理压力,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下,结合使用心理暗示疗法等,必要时可使用抗焦虑、镇定等心理药物。有针对性地解释患者的不适,如颈部僵硬、疼痛,详细给患者解释头痛形成的原因,以及头痛消失的时间,以医学上的解释消除患者头痛的心理增强作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保证沟通的有效性。(5)在沟通层面上,除与患者沟通外,尚需与家属积极沟通,让患者家属充分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程度与治疗关键点,解除患者家属的焦虑、紧张,进而减轻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1.3调查方法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血管病诊断要点,所有患者均于头部CT或腰椎穿刺术证实,观察7d。(1)痊愈:治疗后头痛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后头痛程度明显缓解,患者可以进食和日常生活。(3)好转:治疗后头痛程度有所缓解,部分影响日常生活。(4)无效:头痛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痊愈、有效和好转为治疗显效,对比2组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组痊愈9例,有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87.5%;药物组痊愈7例,有效3例,好转1例,无效5例,显效率68.8%。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并发症严重。在临床实践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的突出症状为剧烈头痛,而头痛伴随焦虑、恐惧、疑病、依赖、悲观失望等情感障碍,头痛也影响患者病情的预后与转归[1],同时也为护理心理干预提供了临床实践。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临床主要应用对症和药物治疗,常使用甘露醇、非甾体类、5-HT介质再吸收抑制剂等。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能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并非完全奏效。现代医学模式正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理模式,在类似神经性头痛等疾病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有一定效果[2]。因此,有必要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药物治疗同时,通过护理心理干预治疗消除患者致病因素中的心理情绪因素。
心理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改变患者认知行为,矫正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再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3]。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疗效显著,结合心理治疗比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治疗中很有必要,应及时有针对性实施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思想顾虑,改善和清除心理障碍症状。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心理防御机制,增强其抗病能力,调整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郝莉莉,郭锐 .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管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95-96.
[2]史俊霞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55.
[3]黄敏,王苗,朱红霞,等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4,(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