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

2014-01-22刘娇徐莉崔建华刘英峰哈振德孙芳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疗养高压氧海拔

刘娇 徐莉 张 崔建华 刘英峰 哈振德 孙芳

(1.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710600;2.第四军医大学卫勤教研室,710032;3.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844900)

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

刘娇1徐莉1张2崔建华3刘英峰1哈振德3孙芳1

(1.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710600;2.第四军医大学卫勤教研室,710032;3.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844900)

目的 研究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从不同海拔区域刚下山的守防官兵31名,赴疗养院1个月的康复疗养,经过正常疗养和高压氧疗两种措施后,进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测量,比较疗养人员入院时、疗养第15天、第30天在不同海拔、不同驻守时间和不同疗养措施之间心理应激差异。结果 正常疗养组疗养第15天、第30天较入院时心理应激反应降低(P<0.01),高压氧疗组疗养第30天的心理应激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疗养第30天正常疗养组和高压氧疗组较对照组对心理应激调节显著(P<0.01)。海拔5 000 m组疗养第15天和第30天的心理应激要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守防12个月组疗养第15天、第30天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 通过康复疗养综合治疗对不同海拔地区与不同守防时间的高原官兵心理应激调节都有所改善,缓解了官兵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高原;官兵;康复;疗养;心理应激

众所周知,我国高原地区面积广,地形情况及其复杂;再加上高原地区军人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寒缺氧,干燥风沙,强紫外线与强辐射等特殊恶劣气候中,势必会造成高原官兵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1-5],而高海拔官兵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6-7],甚至促进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8]。当前,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心理问题的调节方面研究较少[3]。因此,我们对守防官兵下高原后进行康复疗养,深入研究康复疗养对于高海拔官兵心理应激状况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从海拔4 000 m、5 000 m区域哨卡刚下山一周的守防官兵31名,赴疗养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康复疗养,随机分组为高压氧疗组:18名,正常疗养组:13名;海拔4 000 m组:8名,海拔5 000 m组:23名;守防6个月组:7名,守防12个月组:24名;对照组(同期未来疗养组):153名,平均年龄(21.73±3.5)岁,除对照组外均按照疗养康复计划进行。

1.2 康复疗养措施 各组除了高压氧疗组给予特殊治疗外,每组疗养计划均以疗养地的优势,采用自然疗养因子、景观、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心理干预等综合疗养措施,对部队官兵进行综合疗养治疗。自然疗养因子:以矿泉浴为干预因子,每晚矿泉浸浴,水温37~38℃,20~30 min/次。景观疗养因子:每周安排2次名胜古迹参观,每次半天。健康教育:每周安排2次健康教育,2 h/次。有氧运动:每周安排2次有氧运动,以文体中心器械运动和健身操为主,1~2 h/次。心理干预:音乐电治疗2次/周、支持性心理会谈1次、心理咨询1次。高压氧疗组:采用山东烟台冰轮厂生产的FY2680型高压氧仓,治疗压力2个大气压。从入院第2天开始,1次/d,90 min/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

1.3 心理应激测量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疗养组在疗养入院时、疗养第15天和疗养第30天时,对照组为同期下高原在平原未来疗养者,各组均采用心理应激问卷调查。心理应激表由10个题目组成,要求被试根据感受,按照“没有,有时,经常”进行三级评定,各条目得分之和为原始分数,再取其平均值,即个人最后所得分。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在疗养期间,不服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不饮酒,正常作息,以此保证正常的生理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指标的变化以相对变化量表示,即各组前后的比较。各项数据以(±s)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方法。疗养组与高压氧疗组共发放31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6份。

2 结果

2.1 疗养组第30天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表1) 如表1所示,对正常疗养组、高压氧疗养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三者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可知,正常疗养组和高压氧疗养组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常组与高压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疗养组不同疗养天数的心理应激情况比较(表2) 如表2所示,对正常疗养组、高压氧疗养组采用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疗养天数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疗养组中,通过两两比较可知,疗养第15天和疗养第30天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疗养第1天。高压疗养组中,通过两两比较可知,疗养第30天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疗养第1天。

2.3 疗养组不同海拔官兵各个疗养时期的心理应激情况比较(表3) 如表3所示,对疗养组海拔4 000 m、疗养组海拔5 000 m采用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疗养天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与表2结论一致。海拔4 000 m组两两比较可知,疗养第1天与第30天有显著差异。海拔5 000 m组,疗养第15天和疗养第30天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疗养第1天。

2.4 疗养组不同守防时间官兵各个疗养时期的心理应激情况比较(表4) 如表4所示,对疗养组守防6个月、疗养组守防12个月采用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疗养天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与表2结论一致。守防12个月组通过两两比较可知,疗养第15天和疗养第30天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疗养第1天(P<0.01)。守防6个月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海拔官兵的心理应激情况比较(表5)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疗养第30天与同期对照组不同海拔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由表5可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拔4 000 m和5 000 m高度官兵的测试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军人心理应激是常见的情境反应。部队士兵在服役期间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或多或少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比如军事训练的艰苦性、业余生活的单调性、环境的艰苦等等,都形成了部队官兵特有的职业紧张[9]。尤其在高原这种低氧、大风、强紫外线、高寒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更易引起心理应激障碍。所以针对影响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状况的因素,研究出科学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表1显示,正常疗养组、高压氧疗养组和对照组测试结果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两两比较可知,正常疗养组和高压氧疗养组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疗养的综合措施对心理应激改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加上官兵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强,效果显著。高原地区常年低压缺氧、气候恶劣、干燥寒冷,守防环境十分艰苦,使官兵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挑战。加上高原驻地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单调,又使得高原官兵易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10],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结果已证实通过短期的康复疗养对官兵身心健康的发展有了很好的促进。

表2显示,正常疗养组、高压疗养组中不同疗养天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正常疗养组通过两两比较可知,疗养第15天和疗养第30天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疗养第1天。说明随着康复疗养综合措施的不断实施,心理应激情况逐渐转好。通过因子得分来看,疗养第30天的效果要比第15天好。高压氧疗组中第1天与第15天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第1天与第30天有显著差异。考虑在疗养期间,高压氧疗组与正常疗养组为不同的干预手段,两组经过观察,都对心理应激情况有所改善,但高压氧疗组的效果没有正常疗养组快。表3显示,通过对疗养组海拔4 000 m与疗养组海拔5 000 m分析发现,不同疗养天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与表2结论一致。海拔4 000 m组两两比较可知,疗养第1天与第30天有显著差异,第1天与第15天没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官兵自身的身体素质好、4 000 m海拔相对症状轻有关,所以效果提高不明显。从心理应激因子得分上看,第15天已经比第1天有所降低,说明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海拔5 000 m组,疗养第15天和疗养第30天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疗养第1天。考虑可能由于高原环境本身恶劣,加上5 000 m高海拔,高寒、干燥、大风等对官兵身心健康危害较大,所以效果比较显著。表4显示,对疗养组守防6个月、12个月分析得出,不同疗养天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与表2结论一致。守防12个月组通过两两比较可知,疗养第15天和疗养第30天的测试结果要显著低于疗养第1天。部队的职业性质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证实了守防12个月心理应激因子得分比6个月要高,通过康复疗养与官兵的自我调节,所以效果较显著。守防6个月官兵心理应激前后没有显著差异,原因考虑与表3一致。

表5显示,对疗养第30天与同期对照组不同海拔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海拔4 000 m和5 000 m高度官兵的测试结果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疗养第30天前后没有差异,考虑是康复疗养的措施对不同海拔高度均有很好的疗效。对照组没有差异,与王西涛等[11]对2 432名进驻高海拔地域演练官兵的结论不一致,文献表明:随海拔的升高躯体疾病因素与环境气候因素引起的心理应激发生率升高(P<0.05)。原因可能与本次研究调查的受试人员样本量小有关,结果还需做进一步论证。

研究发现,部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无论在平时还是执行任务时都将面临外界的各种刺激、压力,诱发各种应激性身心反应,影响正常身心功能的发挥[12]。通过采用自然疗养因子、景观、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心理干预等综合疗养措施,缓解了官兵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部队平时的心理应激主要包括军事作业环境、日常生活事件、军事训练、创伤性应激障碍几个方面[13]。在制定疗养措施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有所收益。通过心理应激因子得分的分析结果,证实了通过康复疗养综合治疗对不同海拔地区与不同守防时间的高原官兵心理应激情况都有所改善。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军人的心理状况对军队的整体素质有着直接影响[14]。虽然通过疗养院的综合保障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加强部队平时的卫生建设,卫生部门、部队应重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搞好心理咨询服务,提高个体对于应激的应付能力[15]。例如可采用:①培养官兵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爱好广泛的官兵能够在军事应激的环境下寻找心理寄托,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快适应目前的状况,从而降低应激水平[16]。②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卫勤保障工作的重点之一[17]。③鼓励军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军人外向、开朗的性格,培养军人应对挫折的能力[18]。④改善驻地的生活环境,增加文化娱乐设施与健身的设备,减少恶劣环境带给官兵的不良影响。有文献指出,环境因素是影响驻藏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的第一因素[19]。⑤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增强官兵献身国防的自信心。有关心理研究认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问题就越少,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20]。

高原地区军人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寒缺氧、干燥、风沙、强紫外线、强辐射的恶劣环境中,承担着演习、维稳、处突、救灾等任务,对官兵的心理应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康复疗养对不同海拔与不同守防时间的官兵心理应激确实有所改善,但还要进一步研究更完善的疗养保障计划,提高效率,探讨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为官兵提供更好的卫生保障,从而提高部队战斗力。

[1]杨永勤,李素芝.高原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探讨[J].西南军医,2004,6(3):42-43.

[2]张亚坤.军队疗养院卫勤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军医,2006,49(10):617-618.

[3]汪瑞,陶雨.驻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军医,2005,48(1):5-7.

[4]廖丽娟,邹棹霞,曹湘敏,等.高原地区官兵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7):41-42.

[5]汪瑞,陶雨.驻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海军医学杂志,2006,27(1):39-42.

[6]张西洲,王宏运,崔建华,等.驻海拔4 300 m高原某部官兵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6):427-428.

[7]何江,高晓康,余伍忠,等.4 300 m高原男性性生理、性心理和性行为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0):1119-1121.

[8]高存友,甘景梨,赵兰民,等.心理行为因素对急进高原救灾官兵急性高原反应状况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7):644.

[9]刘晓秋,解亚宁,白志军,等.驻高原武装警察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60-62.

[10]杜晶晶,张步振,张雨龙.影响高原官兵身心健康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4):413-416.

[11]王西涛,冯国君,符中明,等.高原部队进驻高海拔地域演练官兵心理应激调查与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4):83-84.

[12]李素鹏,张志斌.某部驻疆武警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30-332.

[13]熊波,刘俊松,俞云峰,等.军人心理应激源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702-704.

[14]吴兴曲,杨来启,张宏斌,等.某快速反应部队高原实弹演习心理应激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1):35-36.

[15]刘兰香,杜欣柏,宋志强,等.高原新兵心理状况测试结果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3,13(3):64.

[16]高存友,甘景梨,张伟红,等.急进高原救灾官兵心理应激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16-1818.

[17]张义,周文娴,邹韶红,等.驻帕米尔高原武警边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新疆医学杂志,2009,39(3):131-133.

[18]徐莉,胡文东,蒋学义,等.疗养保障措施对驻高原官兵心理调节影响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057-1059.

[19]任忠文,沈卫民,石梅初,等.驻藏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66-67.

[20]刘阿力,崔继秀,苟娟,等.高原高寒部队官兵心理卫生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4):235-23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and recuperation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on plateau.Methods 31 officers and soldiers from different altitude areas were given a one-month recuperation at sanatorium,and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was adopted to test their psychological stress status after normal recuperation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status of convalescents at different altitude,different garrison time and with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on the 1st day,15 th day and 30 th day were compared.Results Psychological stress reaction in normal recuperation group on the 15 th day and 30 th day was lower than on the first day(P<0.01).Psychological stress reaction in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group on the 30 th da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n the first day(P<0.01).On the 30 th day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status in normal rehabilitation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On the 15 th day and 30 th day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status of the 5 000 m altitude group was lower than on the first day(P<0.01).On the 15 th day and 30 th day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status of the 12-month defense time group was clearly lower than on the first day(P<0.01).Conclusion Through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and recuperation treatment for the plateau 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with different garrison-time,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status can get improved,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and improve the adaptive capacity to cope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Plateau;Officers and soldier;Rehabilitation;Recuperation;Psychological stress

1005-619X(2014)04-0291-03

10.13517/j.cnki.ccm.2014.04.002

军队高原科研攻关项目(LZ13GYL06)

徐莉

2014-01-08)

猜你喜欢

疗养高压氧海拔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高海拔的甘南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影响
心理测评部队疗养院不同季节的疗养效果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