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患者长期获益 开窗术且行且珍惜
——郭伟教授谈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策略(一)
2014-01-22
编者·作者·读者
追求患者长期获益 开窗术且行且珍惜
——郭伟教授谈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策略(一)
“腔内修复技术已经成为合适解剖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但依然要发展开窗术和分支支架型血管,原因是腔内修复技术从原理上要求病变有充分的近端和远端锚定区,而很多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却紧邻内脏动脉或者累及内脏动脉,这种病变是常规腔内修复技术的禁忌。发展开窗和分支支架型血管是为了腔内重建内脏动脉,从而解决复杂病变的锚定问题。”这是郭伟教授在5月26日举办的解放军总医院(301)主动脉开窗技术国际培训班上的核心观点。
据了解,本次主动脉开窗技术国际培训班的学员主要来自泰国曼谷和宋卡。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常规开展腹主动脉瘤(AAA)开窗术的医疗中心并不多,但亚洲各个国家医生的学习热情却非常高涨,其原因在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血管性疾病都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居民死亡原因。动脉瘤作为血管疾病的代表性病种,其中67%为腹主动脉瘤。数据显示,对AAA人群进行必要的超声检查监测可使10年内AAA的相关死亡风险至少降低50%,人群全因死亡率减少0.5%。继欧洲和北美大陆广泛推广对于<65岁男性人群的AAA筛查和临床干预工作之后,亚洲国家的血管外科医师也在积极地呼吁政府的关注。
据悉,世界上首个实施开窗技术修复腹主动脉瘤的术者是韩国Jae Hyung Park教授。他于1996年报道了2个病例:第一例在直筒支架型血管上做一个开窗用来保留粗大的肠系膜下动脉;而第二例在一分支支架型血管上做一开窗用来保留一条低位的右肾动脉。其后,媒体上相继有多篇文献正式发表,展示的病例也越来越复杂,库克公司也据此研发出了成熟的Zenith开窗支架型血管系列产品。常规开窗支架型血管的设计一般包括开槽和开窗两种形式,而开窗又分小开窗和大开窗两种。大开窗主要用于保留粗大或变异的内脏动脉,由于支架金属丝横跨大开窗窗口,因此不能通过大开窗置入支架。
301医院血管外科作为国内常规应用Zenith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医疗中心,目前已完成14例病例,平均年龄78.8岁,多数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COPD等多种疾病。在这些病例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肠系膜上动脉开槽和两个肾动脉开窗的设计。技术成功率100%,Ⅰ型内漏率3个月3.6%。
事实上,还有非常规开窗支架型血管的设计,按照不同解剖要求,可以同时四个开窗来保留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目前的非常规开窗支架型血管甚至可以用来处理一些罕见变异的血管,比如马蹄肾的变异肾动脉也可以通过开窗技术得到重建。
迄今全球应用Zenith开窗技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应在4000例左右。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开窗技术总体手术成功率在90.4%~100%,30天内死亡率在1.4%~2.1%,30天后死亡率在8.3%~16.0%,内漏比率在4.6%~11.2%,分支血管通畅率在90.5%~100%,肾功能损害在13.3%~22.2%,二次干预率在15%左右。这是Zenith开窗支架型血管在全世界的总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