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

2014-01-21施丽华

关键词:文本语言英语

施丽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力的提升,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并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青年必备的能力。因此,学好英语逐渐成为每位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与以往相比,现在英语学习的大环境越来越好:各种英语学习资源俯拾皆是,学生可从多渠道获得英语学习的各种辅助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师也可从网络、书店和教辅市场获取丰富的资源。英语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传授,不再那么呆板和僵化,而是充满了活力。广大教师不断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研修,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自身的教学过程。他们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体悟文本的文化内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据笔者的观察和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有的是长期以来尚未解决的老问题,有的是新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问题有碍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值得教师重视、反思和改进。本文尝试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目前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于应试的教学依然大行其道

有专家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实践不能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究其原因,首先,绝大部分课程以刚性必修课程为唯一载体,以接受性学习为重要实现途径;其次,很多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基于考试要求,重传承轻创新,重灌输轻探究,重预设轻生成,重形式缺个性,重语言知识的梳理轻文本内涵的挖掘。学生学英语局限于词汇搭配的掌握和句型的正确使用,课堂上真正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难以成为常态。教师教学行为的单一和课堂活动的单调使许多学生对学好英语丧失信心。有些教师比较看重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赶进度,即便课堂活动中学生提出了新的想法,有了很好的真实语言交流契机,教师也宁可放弃,回到自己设定的目标,继续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样,课堂的生成和活力就大打折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湮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生态环境遭到灭顶之灾。英语课堂改革只成了公开课和研讨课上的话题和作秀,真正希望改变自己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敢于创新的教师难有知音和氛围。

2.教材解读无深度,目标设定浅显同质化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决定了教学顶层设计的高度和维度,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决定了教学设计的适度和难度,教师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同深度和广度。英语学习涉及一个工具性知识学习和人文情感价值观培养的问题。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有些教师很少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看作自己的分内事,对教材的处理浅显,缺乏深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停留在一般的字面理解,问题设计仅围绕课文事实展开,局限于理清文脉,少有启发心智和思维的设问,很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对作者态度、观点和文化差异的批判性研究更少。有些教师缺乏全局把握教材的能力,对单元中不同文本功能的解读偏离编者意图,千文一面,授课方法同质化。

3.唯技术而技术,离开课件不知所措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它对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做成的课件成了束缚师生真实交际的“茧”,限制了内容,限制了时间,限制了生成;束缚了手脚,束缚了思想,束缚了创意。有的教师不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优化教学设计,而是以课件取代课本和教学内容,以动画演示取代知识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换成了“电子满堂灌”,一节“图文并茂”的课之后,黑板上没有留下教师的痕迹,学生的笔记本上没有留下学习的笔迹,学生头脑中更没有烙下知识与能力的印痕,一切都随着电脑的关机还给了教师。还有些教师对电脑产生了深度依赖,一旦课堂上电脑出现故障,就不知所措。现在很多教材都配有课件光盘,虽然给教师备课带来了便利,课堂的信息量随之增加,但若不善使用,这些课件会使人变得懒惰,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会逐渐减少,教师个体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也会消解,课堂教学就会失去个性化特点。课堂成了流水线,学生成了同一思维的接受者和标准件。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成了扼杀创新思维和学习力的工具。

4.重教法轻学法,主体作用鲜有体现

由于整个教学环境仍然过度注重考试成果,对教学的评价难以摆脱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攀比和影响,因此学校在走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路子、创建学校个体特色方面的尝试就会畏首畏尾,教师的研究视角也多半聚焦课堂教学的改进,聚焦教学方法的变革,基本忽视学生主体、对学生学习力培养、对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到了技法的研究上,希望通过教法的改进提升教学的质量,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作用。这种现状最大的悲哀恰恰在于我们明明知道学习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的,但还是不敢放手一搏,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没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

二、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上述课堂环境里,学生很难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即自主、选择、合作、探究的需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是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与加工者。新的知识或意义形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1]英语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反思,知识再构建、能力再提升的过程。如此,英语课堂应该一改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从教师系统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究,从关注完成教学任务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

1.正确解读学科性质

对学科的正确认知是组织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语言首先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媒介。英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构成一种认识社会、世界和各种文化的方式,从而学会积极地吸收各种有益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同时又能以批判的眼光分析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2]

交际语言学派认为外国语学习是把语言的形式转换为意义和用某种语言形式表达信息,是一种建构性与生成性的文化。即语言是交流的产物和工具,语言的发展是交流的结果,语言的发展应当通过使用、交流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如项目展示、演讲、辩论、读后感交流、作品人物赏析、师生点评等等,使之成为常态化的学习方式,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懂得按正确的标准去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类开放性的活动和任务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筛选并有效使用各类资源的能力。

根据Krashen[3]的“输入假说”理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导致习得的发生,语言学习要体现充足性。光凭对一套课本的精讲多练,不能促成外语的自然习得。语言学习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切入口来展开。其途径之一就是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围绕阅读设计的各项任务和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自由想象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其他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阶梯。

2.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入。而学习热情的开启和保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人格魅力、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及该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着眼未来发展的课堂应从讲授式教学走向讨论式教学,使其更像是研讨会和工作坊,师生的思想在讨论和探究中交汇、交流和交融,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呈现过程,更不可用电子课件替代师生间的互动。针对电子课件泛滥成灾现象,Jose Bowen[4]提出了“裸教”(Teach naked)的观点,认为英语教学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就要将课件请出课堂,为师生互动、为课堂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力。Jose的观点虽然有点激进,但很值得我们深思。Tell me, Ill forget. Teach me,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这句话说明只有一条途径能使学生学些东西:学生必须投入;学生必须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会的。学习与老师覆盖的知识面无关,学习与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相关。[5]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创设更多的富有实际意义、且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学习。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英语学习不是一个一个的序列学习,而是非线性的、模糊的、反复的、循环的、复杂的学习,它会因情感、年龄和认知等因素而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向《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创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学习状况,加强针对性教学,设计符合这些个体学生程度的学习任务,并对他们开展个别指导,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特质和个性特点,对个体学生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矫正,促进学生个性和潜力的发挥。“让学生以各自的自我,学各自的习,发各自的声音,并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6]。

4.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意味着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它建立在对学生需要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驾驭,对各单元每个文本的功能解读和把握之上。课堂设计应从语言、能力、文化、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维度着眼,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文本、体悟文本、感悟文化、选择信息、批判吸收的能力。每堂课的设计应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正确选用不同的语言输入方式,采用立体化课堂教学——实现听说读写相结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相结合。对文本的处理可以采用登山式阅读:远景、近景、特写、鸟瞰和品味。阅读好比登山,行动之前,应做好准备,了解山的概况;来到山下,见到山的轮廓,看个远景,那就是文章的主题;登山的过程就像是略读和细读,投入山的怀抱,看到近景,发现文章的底层框架和拓展框架,再细品沿途风景;待到登临峰顶,鸟瞰脚下,别有洞天,就好比再次阅读,悟到了作者的更多深意,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鉴赏。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具备“四个度”:适度、密度、效度和高度。

(1)适度。适度即适性教育。课堂教学所设计的任务和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下桃子来”。过难会扼杀学习积极性,过易则使课堂索然无味,不利于开发思维。

(2)密度。课堂任务和活动的适度紧凑,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发展思维。适度焦虑和紧张使大脑积极工作,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建构。

(3)效度。课堂教学设计更要讲究其有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大的效益,这对师生的教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导学的办法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文本表层意义的理解,课堂上配以学案,组织学生讨论文本内涵,深度解读文本,体悟作者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高度。课堂任务的设置应体现一定难度,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任务时学得比较快,印象更深刻,不容易遗忘。开放性的任务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具有以上四个特征的课堂设计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选择、批判、重组、创新的能力。

5.设置校本选修课程

设置校本选修课程在于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在于为学生搭建运用英语的舞台,形成立体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个体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力。这类课程应统筹安排,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计划,使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整体规划,逐步推进。校本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学生要求开设,如:公众演讲、学术辩论、英语新闻听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泛读、外交礼仪点滴、新闻速评、英美概况、科技英语、英语短剧表演、报刊选读、旅游英语翻译等。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特质,培养学习兴趣,强化个性特长。

6. 实施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能为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物理环境,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这样的环境是“润泽”的[7]21,有了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不会因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感到不适或感到有压力。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有勇气迎对学习的挑战。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和合作伙伴。学校成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敢于冒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7]30,学生在一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环境里,在鼓励自我评价但没有等级评分的环境里,“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7]22,从而去感受成功,找回自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可以营造出五彩缤纷的英语课堂教学。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创新英语教学。语言是立体的、丰满的、灵动的、鲜活的文化载体,学习语言也应该是全方位、多维度地介入,从整体去欣赏品味,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

参考文献:

[1] 甘露. 建构主义心理学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152-153.

[2]龚亚夫. 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 课程·教材·教法,2012(11):26-34.

[3] KRASHEN 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13.

[4] BOWEN J. Teach naked: Dean urges tech-free classes[EB/OL]. [2009-08-16]http://www.npr.org/

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11872191.

[5] WONG H K, WONG R T. The first days of school: How to be an effective teacher[M]. Singapore: Harry K. Wong Publications, 1998: 199.

[6]巫昂. 星期一是礼拜几[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 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文本语言英语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酷酷英语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