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工业发展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2014-01-18汪颖玲

关键词:黄山市黄山旅游业

汪颖玲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按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因素分类,旅游城市被分为资源驱动型、区位与政策推动型、经济推动型、需求推动型和多因素推动型四类[1]。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拥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凭借优质的资源这些城市较早进行了旅游开发并使当地旅游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黄山市为其中的典型。20世纪80年代黄山市就进行了旅游开发并很快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目前也因旅游闻名全世界。黄山市在早期发展中,基本单一定位于“旅游立市”,注重保护其拥有的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注重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对工业发展进行严格限制。但从20世纪末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同时逐渐关注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工业发展战略。2004年,安徽省黄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发展战略并以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工业[2]。2003年黄山市开始规划建设黄山经济开发区,此后陆续规划了其他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目前在黄山市行政区域内已形成了广泛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具体名称见下表。

工业发展促进了城市和经济发展,但也产生了污染、雾霾等环境问题使工业城市的政府倍感发展压力。受外部工业发展辐射和内部传统旅游发展瓶颈的双重影响,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必然会出现工业发展倾向。

一、内外两因素促使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发展工业

(一)外部工业化发展对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的辐射影响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加速工业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逐步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一体化区域,在区域内统一规划、共同管理,谋求各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区域内互动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1992年由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上海、无锡、宁波、杭州等14个城市组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后,该区域迅速成长,具有经济发展基础好、体制优、竞争力强的鲜明特色。在发展过程中长三角经济区成员不断增加,安徽省也被纳入该区域,合肥、芜湖等城市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正式成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会员。随着江浙沪地区土地、人工等成本的上升,长三角产业也开始进行调整,很多工业项目开始由江浙沪地区转移到安徽省。为促进引导长三角产业转移,国务院于2010年1月12日设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全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①新华网.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EB/OL].[2010-01-21]news.xinhuanet.com/...nt_12851189.htm.。

表1 黄山市三区四县经济开发区分布表①中国黄山网.黄山市招商.[EB/OL][2013-12-7]http://www.hsszs.gov.cn/ad/class.asp

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滁州市、宣城市和六安市等九个沿江城市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员②皖江战略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EB/OL].[2010-01-21]www.wjzl.cn/.,黄山市并未纳入示范区内。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业项目承接地点多为合肥、铜陵、芜湖等安徽省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与以上城市相比,黄山市工业基础薄弱,不具备转移优势。但是在示范区建立后,安徽省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增幅全国第3、中部第1;2013年则变为全国第2、中部第1,企业数量净增加值、企业利润增长率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和讯财经新闻.安徽省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国第二[EB/OL].[2013-05-14]-news.hexun.com/...54110327.html.。在安徽省工业大发展的强力辐射下,黄山市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传统旅游产业高速发展后的瓶颈约束

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在早期高速发展后,形成了景点、餐饮、住宿等为主体的传统旅游业。传统旅游业具有以下特点。

1.传统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工业为主导的相比,经济增长贡献和财政贡献低

对于传统旅游业的低经济增长贡献和低财政贡献,已有很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徐红罡在资源型旅游地增长极限的理论模型研究中发现低层次、低效益的旅游业如果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成分,则不利于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提高[3]。邓祝仁指出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没有工业高[4]。黄山市虽然拥有众多世界闻名的优质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但整个黄山市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在安徽省地级市中排名中等,低于工业基础较好的铜陵市、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等城市。这种差距在县域经济中更为明显。2004年、2008年、2009年黄山市人均生产总值最低的县域与安徽省人均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县域相比,两者相差分别相差8148元、13630元和14976元,差距在不断加大④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9[EB/OL].www.ahtjj.gov.cn/。即使与全国平均人均生产总值相比,也低于全国平均数,各期差距分别为3841元、11814元和12811元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2009.,也呈现加大趋势。可见黄山市三十多年的旅游发展中,其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景观保护政策使居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受到诸多约束,其经济贡献是较低的。

2.传统旅游业为主导的多个发展不均衡

传统旅游业和新兴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传统旅游业较发达,新兴旅游业尚处于摸索之中。传统旅游业以观光为主,收入也依赖于门票、交通、餐饮、住宿等,具有以下特点:竞争强,利润稀薄;收入辐射弱,与景区紧密关联的景点、交通、住宿、餐饮和商业经营者有稳定收入,其他居民很难分享旅游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淡旺季强烈反差,在旅游旺季时,景区接待人满为患,而淡季时却出现游客量不足的现象。新兴旅游业包括生态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农业旅游、城市景观旅游等,涉及“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收入不再局限于景区范围,还和整个城市的工业、农业等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收入辐射性;受季节影响小。

景区游客数量和市区游客数量的不均衡。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拥有的优质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与旅游城市中心地区有一定的距离,如黄山风景区离屯溪市区有60多公里;西递、宏村古民居在黄山市的黟县境内,离屯溪市区也有60公里左右的距离。随着景区交通的发展,从外地有直达景区的车辆或从市区转到景区非常迅速,游客无须在市区逗留,致使市区游客数量剧减,旅游城市中心地区旅游发展陷入尴尬状态。

著名景点和普通景点发展的不均衡。从地理特征上看,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同质性的景点众多,黄山市不仅有黄山风景区、黟县古民居等外界熟知的景点,还有齐云山、翡翠谷、潜口民宅等名气较弱的景点。受交通限制,外地游客进入黄山市的时间较长,以较近的杭州市为例,到黄山市也有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外地游客到达黄山市通常选择著名景点;受传统观光业辐射小的限制,本地居民人均收入尚不是很高,旅游消费力较弱。

传统旅游业发展遭遇瓶颈,新兴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关注工业发展,生产出优质的旅游产品[5];提高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培育本地的市场需求。此时,外界工业化发展的冲击和辐射使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必然开始关注城市工业的发展并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黄山市工业发展的效果分析

(一)改变旅游城市产业结构,确立了旅游城市工业发展的基础

自黄山市第一个经济开发区建立起,黄山市工业经历了10年的发展,改变了黄山市的产业结构,具体见下图。

图1 2001-2012年黄山市三大产业比例⑥黄山统计信息网:2000-201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4-28]www.hsstjj.gov.cn/

在2001年和2002年,黄山市的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这种绝对优势是由于传统旅游业的比值过大造成的,伴随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未经过第二产业优势发展阶段突然而至的,因此,第二产业未充分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中经历了第二产业的发展所形成的第三产业为优势产业的结构演变不同。2003年开始第二产业在黄山市三大产业发展中逐步呈上升趋势,2010年初首次出现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工业发展在2011年产生了井喷效应,2011年黄山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7个月(2011年1-7月份)位居全省前三位,其中3月至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28.2%、26.2%和25.9%,均位列全省第一位①黄山新闻网.黄山市工业引擎持续发力[EB/OL].[2011-8-24]www.newshs.com/...10824/00129.htm。21世纪陆续建立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初见成效,为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和2012年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继续占绝对优势。

(二)体现旅游城市特色的工业发展

1.工业发展中的环保意识

从黄山市引进的工业项目看,一般倾向于新型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丝绸服装、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和旅游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型产业。对于国家规定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黄山市政府是坚决不予进入的。

从工业发展区域看,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工业发展的区域集中于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政府在审批项目时严控污染性项目,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必然导致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因此,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将工业发展集中于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能有效地进行环保管理。在规划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时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通过集中建设环保设施,实现污染的统一治理、排放。在引进项目过程中鼓励企业采取全过程控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时就引导企业放弃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尝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

2.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为旅游发展提供优质的产品,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生产、服装生产等都体现了工业与旅游的结合。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为例,将这种传统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招商引入的新企业和本地已发展起来的有实力的工业企业是传统加工产业的两类投资人。黄山永佳集团是目前黄山市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传统投资领域为彩印软包装材料、高级粉末涂料、醇溶性油墨、水溶性凹版油墨、高档荧光颜料、凹印版辊、高压阀门、聚酯树脂、TGIC、粉末橡胶、木塑型材等。2011年5月,黄山永佳集团投资黄山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②安徽先锋网.黄山谢裕大欲冲黄山第一股[EB/OL].[2011-9-9]www.ahxf.gov.cn/...t/126783.SHTML。

工业发展促进旅游城市城市化进程。工业的发展受到严格控制下,旅游城市城市化进程较慢。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招商引资的平台,集中投资建设公用基础设施,用集中宣传、集中招商、集中办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在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获得一定发展后,在区内建立一批综合社区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和学校、银行、宾馆、商店、公园、医疗诊所、体育设施等公共产品,促进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居民居住区。在工业发展中,不同企业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辐射力;吸纳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增加居民收入,为城市消费培育需求。

三、结论

第一,外部工业化的辐射冲击和内部传统旅游业的瓶颈约束促使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重新进行发展定位,重视工业发展,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经阶段。在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开发旅游的早期,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三大产业比值中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第三产业中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约占六成,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仅占四成,两者比重远异于发达地区的“二八”结构,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第三产业必然是低增长贡献和低财政贡献的。重视工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产业中工业的发展成为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和西方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是一致的。在西方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首先是工业获得了充足的发展,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上,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并最终使第三产业比值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居民财富增加,人类社会走向更高的文明。

第二,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工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环境恶化、资源耗竭是环境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6]。工业排放量与人均GDP增加之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拟合关系[7]。对于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来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尤为重要,需要既促进GDP发展又控制工业污染的发展模式。在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中,定位的基本面具有一定的雷同性,但在具体发展中什么是各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的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应是不同的,需要各个城市在发展中进行摸索。

[1]金丽.国际旅游城市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D]2007.

[2]梁昌振.关于黄山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N].黄山日报,2005-12-19.

[3]徐红罡.在资源型旅游地增长极限的理论模型[J].中国人口,2006(5):35-40.

[4]邓祝仁.对旅游业财政贡献率及若干问题的进一步认识[J].旅游论坛,2010(12):705-708.

[5]李瑞,吴殿廷.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01):189-198.

[6]周泽辉,赵娜.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6):88-90.

[7]杨晓庆,朱继业.江苏省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4):130-136.

猜你喜欢

黄山市黄山旅游业
“全家福·幸福时刻”摄影作品
——部分获奖作品(黄山市)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黄山日落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传统村落民宿发展研究——以黄山市西溪南镇为例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