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探析
2014-01-10周琳
周琳
【摘 要】 2010年10月,中央“两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标志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轨道,经济责任审计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较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等方面的实现途径和方式方法。文章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历程入手,总结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经济责任; 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审计工作,在促进依法治校、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经费大幅增长以及社会对教育关注达到空前高度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深刻认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刘家义审计长更是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升到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高度。对高校而言,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的重要途径
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自然人”为审计对象,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重点关注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执行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综合性审计,增强了高校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严格遵守国家经济法律法规的意识,同时拓宽了高校干部考核和监督的渠道,为高校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了真实、准确、量化的考核依据,有利于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高校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环节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理应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一方净土,但近几年高校经济腐败和职务犯罪案件却呈易发多发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0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中指出: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海淀区检察院地处我国高校最为密集的地区,据统计,其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办理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生在高校的为46件55人,占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85%;近两年这种现象有增长趋势,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此期间,共办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7件12人,其中发生在高校的有6件11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对权力的运行形成有效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初步测算为2.2万亿元,首次实现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教育部将2013年定为“经费管理年”,教育经费监管的任务十分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规范经济行为、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估体系和高校经济活动风险预警机制,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党和国家执政兴国的一项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尚无先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同步,大体经历了尝试探索、逐步推广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尝试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9年)。这一时期高校审计经历了创业打基础、发展上水平、曲折再发展的过程,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校办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审计为核心,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初步探索,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逐步推广时期(1999年至2006年)。2000年,教育部按照两个《暂行规定》的有关精神,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2004年,为贯彻审计署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部第17号令颁布了修订后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此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个具体准则以及两个实务指南。一系列制度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一时期高校处级干部、下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广泛开展,有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还把审计对象扩大到局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为高校审计新的重点和亮点。第三阶段是深化发展时期(2006年至今)。2006年2月,经济责任审计正式写入审计法。200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交接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见》。2009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印发《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2011年,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规定》,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经济责任审计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这一时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制度机制、技术方法、效果效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成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endprint
1.高校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度重视
目前,大部分高校领导已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审阅审计报告,并作出重要批示。在高校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济责任审计环境不断改善,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审计经费得到保障,这为审计人员独立、客观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组织协调到位,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联席会议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事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各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
3.制度健全,程序规范
高校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办法等相关制度。实施审计时严格按照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现场实施审计、起草审计报告并征求审计意见、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等文书、推进审计整改以及审计回访等程序,并组织召开审计进点会、审计意见反馈会等,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和影响力。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关注度越来越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还很不平衡
从全国层面讲,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很不平衡。与开展较好的高校相比,有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因为各种原因还未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的因审计力量有限等原因,审计覆盖面不够;有的相关职能部门未介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或介入力度不够;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仍然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层面,审计质量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发展。
2.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还不到位
落实审计整改的各项措施是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功能、体现审计效果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存在就事论事多、账面调整多、承诺整改多、相互警示少的“三多一少”现象。有的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视不够,审计整改责任、时限、措施不明确,未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跟踪回访机制等,造成审计建议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有的对审计发现问题分析不够深入,仅对表面现象进行整改,未能举一反三从体制、机制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屡审屡犯情况严重;有的存在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故意拖延的现象,或者主观上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对自身有利的,就积极整改,而对影响自身利益的,则消极对待。审计整改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还不理想
经济责任审计以客观事实为准绳,通过审计查证对领导干部是否履行或是否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作出评价和判断,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后续管理等提供了依据,理应成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成果转化滞后的现象,很多高校都是“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学校选人、用人机制相脱节,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责任界定不清,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落实,造成审计流于形式。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还处于探索阶段,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还未能有效结合,广大党员、干部的知情权还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审计结果运用还局限在较小范围。
4.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队伍建设还不完善
随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规模日益扩大,教育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与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有些高校还未独立设置内审机构,有的虽然有内审机构,但人员专业结构较单一,未能建立一支拥有财务、审计、工程、计算机等多学科专业背景以及年龄结构梯次合理的审计队伍,造成审计力量无法满足大批领导干部因调任、转任、转岗、免职、退休、辞职等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审计覆盖面、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都受到制约。
四、深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规定》的颁布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应以此为契机,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拓展范围,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按照《规定》的要求,当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涵盖了从乡镇级到省部级的所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这要求高校进一步扩展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力争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规定》第五条是关于审计依据以及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两种审计方式的规定,高校应进一步扩大任中审计的覆盖面,前移监督关口,增强审计的实效性。
(二)明确管理权限,加强协调沟通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原则是依照干部管理权限,而不是按照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固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因此,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遵循“谁任命,谁审计”的原则,组织部门等相关部门要更多地支持并参与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特别是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高校,要尽快建立并使之运转起来;已经建立的,要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协调。
(三)落实审计整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
“审计不整改,就等于没有审计”,高校应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切实增强审计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确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现任主要负责人为审计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定审计整改时间表、积极落实整改具体措施,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核测评范围,加大问责力度,切实提高整改的质量和效果。endprint
(四)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结合学校干部管理和监督需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干部选拔任用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作为领导干部工作交接的重要内容,避免家底不清、责任不明以及“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审计公开力度,丰富公开内容,逐步探索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五)铸牢基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对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高校不仅要配备传统审计需要的会计、财经、法律等方面的人才,还要引进具备公共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员,促进审计人才队伍专业构成多元化。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扩展审计人员知识范围,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计算机审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宏观思维能力,改善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要优化审计人员配置,有效利用第三方审计以及外聘专家的力量,提高绩效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高校应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工作思路,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佚名.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高发区 官僚机构急剧膨胀[EB/OL]. http: // 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
05/05/1485983_0.shtml,2010-05-05.
[2] 佚名.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EB/OL]. http: //money.163.com/12/0619/17/84CMOM
I800253B0H.html,2012-06-19.
[3] 刘宜.辉煌的历史 美好的未来——庆贺中国教育审计制度建立二十年[EB/OL].http://www.jysj.cee.edu.cn/news.jsp?id=848,2007-05-10.
[4] 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司.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J]. 中国审计,2011(18):6-8.
[5] 孙宝厚.总结经验 规范工作 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N].中国审计报,2010-12-15(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