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4-01-08王亦存惠州市龙门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惠州516800
王亦存 (惠州市龙门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惠州 516800)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而且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其病因虽没有确切的定论,但认为与遗传、环境及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这些都表明患者的体内出现了新陈代谢异常[1]。就近年临床治疗经验来看,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是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最主要因素,而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药学指导,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为了进一步验证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 年4 月—2013 年4 月接待的糖尿病患者82 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以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8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0.3 ±3.9)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16 例,年龄51~78 岁,平均(61.1 ±3.7)岁。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很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及注射胰岛素制剂治疗,其中药物包括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瑞格列奈、格列吡嗪(缓释片)等,胰岛素制剂则包括中性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30R、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 混合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50R[3]。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再给予积极的药学指导,具体方式为每日医师电话指导,定期进行上门访视,针对患者病情给予具体的药学指导[4]。2 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进行药物依从性的对比分析及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用药依从性比较[例(%)]Tab 1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of 3 months[cases(%)]
3 讨论
从我院近几年接待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来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故而无法根治,一旦进展严重,则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5]。为此,及时减轻患者的病情,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年,临床治疗结合药学指导逐渐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而为了更好发挥药学指导的作用,则需要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6]。用药依从性指的是患者接受、同意并正确服从治疗方案的相关要求与规定,主要包括:准确服药时间、剂量与复诊时间及遵守某些药物饮食限制等。在医师开具了相关的处方后,嘱咐患者要建立适合自身的作息时间,并且根据服药时间和饮食规定,调整好处方同实际情况的需求,尽量根据医嘱服药[7]。
本次研究入选的糖尿病患者皆为老年人,而该群体属于糖尿病高发人群,而老年人群的生理因素会对药学指导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这些生理因素包括记忆力下降、智力衰退、理解能力减退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常常会造成老年患者忘记根据医嘱规定要求与时间服药,或者漏服、重复服用等,这些都会造成用药依从性过低。加上少数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以为病情得到好转,故而不根据医嘱继续服药或者私自停用药物;或者一些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期望值过高,在短时间内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病情没见好转便产生疑惑,产生不想继续治疗的念头,甚至停用药物,则会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部分患者求医心切,极度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将病治好,故偷偷增加药物的剂量,这样反而会得不偿失,因为可能会产生一些意外的问题。前述各种情况,都很有可能造成治疗效果的不理想,甚至引发一些药物副作用,从而对患者病情的好转产生阻碍作用。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积极的药学指导,除了可以帮助他们寻求更为合适的药物之外,还能满足他们的用药需求。患者是否遵照医嘱行为往往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教育水平、饮食习惯、运动等,一般而言,饮食习惯较好、文化水平较高、运动频率较高的患者往往能更好地遵照医嘱行为[8]。药学指导人员(药师)应利用多种方式同患者沟通与交流,详细解释糖尿病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合理用药,而用药依从性也才能得到提高。当然,作为进行药学指导的药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药学服务需求都要尽量满足,这些需求来自多种方面,如药物功效、药物正确使用方法、服药效果最好的时段、服药的最佳剂量等。本次研究中,药学指导采用的是电话交流与定期拜访的方式,这样可以对患者起到一种提醒的效果,帮助他们解决用药方面的困惑,从而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此外,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第一,不同种类的抗糖尿病药口服适应时间不同,如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宜晨空腹服用,其降血糖的作用可以维持24 h,而且空腹服用后30 min 就能起效,2 h 便可达到血药峰浓度(若进食后再服用则会将血药峰浓度时间延迟3~4 h);又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宜餐前5~20 min 服用[9],还应有葡萄糖存在,进餐时才能发挥其效果;再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片应在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以便降低餐后高血糖,但该类药要求膳食中应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面粉、大米等),因此在第一口饭时嚼服,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第二,口服用药后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腹胀、腹泻、肠鸣音亢进、恶心、呕吐、厌食等,故必须做好不良反应的防范,包括遵照医嘱服药、定期做好血糖监测、尽量每半年进行肝功能检查等。第三,糖尿病联合用药治疗也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应注意联合用药指征:单用1 种药物无法很好地控制疾病;同时也是为了降低或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联合用药的可行性得到了广泛证明,如胰岛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餐后血糖升高则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调节血糖;胰岛素功能减弱>50%及以上的患者,在前述用药方式上,可以加用胰岛素分泌剂如瑞格列奈等,也可以采取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联用治疗,疗效显著。不过,也应注意合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如不能联用药物有利福平+甲苯磺丁脲、磺酰脲类+胰岛素/氯霉素、对氯苯氧异丁酸乙酯+磺酰脲类降糖药等,这些联用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一些药物联用则可能升高血糖,也不能联用,如醇类利尿剂、呋塞米、甲状腺激素类药等。为此,应科学合理应用药物,注意血糖水平的控制,才能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患者。
总之,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及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药学指导,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价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药学指导,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
[1] 秦霞.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5):346-347.
[2] 段华.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2):37-38.
[3] 李敏.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5):557.
[4] 曹丽丽.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4):297-298.
[5] 韩崇悦,杨丽.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1):47-49.
[6] 唐晓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14(7):158-158,159.
[7] 魏蔚.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21(11):1450-1451.
[8] 赵兴,付晓昉,王亮,等.临床药师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天津药学,2013,25(4):27-29.
[9] 杨旭权,杨雅超,黄冬梅,等.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4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