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预防感染用药的实践和体会
2014-01-08吴仲洪刘少志梅峥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广州510150
吴仲洪 ,刘少志,梅峥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广州 510150)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简称“38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简称“管理办法”)和《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简称“活动方案”)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整治,其中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更是治理中的重点,现谈谈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工作的心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干预方法
第1 阶段:2011 年5 月—2012 年9 月,回顾性分析上个月中旬的清洁手术情况,形成报表上报医务科。第2 阶段:2012年10—12 月,去手术室拍照麻醉记录单,获得前1 d 的手术记录,从中筛选出清洁手术,查看麻醉记录单、电子病历及电子医嘱,分析用药指征和使用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发出咨询函,总结主要问题,到麻醉科及病区进行用药宣教。第3 阶段:2013 年1—6 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查找关键词“术”的文字医嘱,导出生成Excel 数据,筛选出清洁手术,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发出咨询函,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每日检查,每周进行工作小结,于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公示,巩固工作效果。
1.2 合理用药判定标准
查阅病史病历,排除术前术后存在感染的治疗病历,对单纯的清洁手术进行合理用药评价。参照“38 号文件”、“管理办法”和“活动方案”的要求,评判适应证、术前给药时间、围术期预防性用药时间、所选药品、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等。
2 结果
各阶段工作效果比较见表1;各阶段清洁手术用药情况见表2;在目前工作方式的第3 阶段(2013 年1—6 月),各科室预防用药性情况见表3(“—”表示缺项)。
表1 各阶段干预效果比较Tab 1 Intervention outcome at different stages
表2 各阶段清洁手术用药情况Tab 2 Medication at different stag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septic operation
表3 2013 年1—6 月各科室预防性用药情况Tab 3 Preventive medication in each department during Jan.-Jun. period of 2013
3 讨论
我院药学部从2006 年参加全国抗菌药物监测网工作以来,每年对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但并未对清洁手术进行专项整治。由于国家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通知及工作方案,其中清洁手术更是整治活动的重点,我院药学部作为抗菌药物治理工作的重要部门,安排临床药师参与相关工作,加强了对清洁手术合理用药的宣教和整治。
3.1 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明显下降
清洁手术一般不需要预防感染用药;有以下高危因素可考虑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涉及重要器官(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年龄>70 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防止术后感染,重在加强无菌操作,强化无菌观念,提高手术质量,而不应该过分盲目地依赖抗菌药物[1]。在第1 阶段以只是用回顾性分析去进行干预,效果不显著(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4%降至57%),远远达不到要求(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30%)。针对这种滞后的工作模式,临床药师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去手术室拍照记录前1 d 的麻醉记录单,整理出清洁手术,查阅麻醉记录单、电子病历及电子医嘱,对问题医嘱及时发出咨询函,并把疑问与要求附上,请临床给予解释说明,起到实时监督和宣传的作用,而且临床有更改的机会,大大提高医生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到临床科室进行预防用药知识和政策宣传,在宣教中体现“可考虑用药不等于必须用药”的理念,这也是大大降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的重要原因。第3 阶段则改进抽样方式,把在门诊手术室或在病区局部麻醉下做的清洁手术也纳入管理,而这些手术基本是没有预防性用药的,因此也降低了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的比例。
通过整治干预,普通外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仅2 例,不到手术病例数比例的1%,效果明显,整治活动重点提及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都没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而骨科开展钢板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涉及异物植入手术,往往都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因此预防性用药比高达38%,占用药病例的81%,是我院预防性用药的主要科室。
3.2 术前给药时间的合理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术前给药时间是记录在麻醉记录单,而回顾性分析只是在HIS 上查找相应数据,没有到病案室抽取实体病历(工作量太大),对这方面缺少干预数据及措施。麻醉科对于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有顾虑,基本上是麻醉稳定后或手术切皮后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给药时间不当是普遍现象。过早给药会造成术中药物浓度不足而达不到最佳预防感染的目的,而术后给药由于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药学部联合医务科对麻醉科医生进行预防性用药知识及政策的宣教,对于宣教后仍存在问题的,派发咨询函提醒医生注意,并与科主任沟通,目前基本(95%)达到术前0.5~2 h 使用抗菌药物。
3.3 选药合理性有大幅度的提高
干预前选药合理率为65%,存在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头霉素、氧霉素、氟喹诺酮类药预防感染的情况。引起清洁手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清洁手术预防感染一般首选第1 代头孢菌素,骨科涉及异物植入的可选择第2 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3]。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头霉素及氧霉素对产酶的革兰阴性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属于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宜用于预防感染用药。我国细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逐年升高,应严格限制氟喹诺酮类药作为外科围术预防性用药[4]。目前我院清洁手术选药合理率达96%,预防性用药的选择趋于合理,虽然离“活动方案”要求的100%还有一点距离,经过调查咨询,发现有部分新来的进修生按照以前的习惯开药,因此只要加强进修生和新入职医生的培训,还是有希望达到要求的。
3.4 平均用药时间明显下降
用药时间由5.5 d 下降至1.19 d,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照研究表明,术后多次给药并不能降低伤口的感染率[5]。我院一般用药预防感染的清洁手术,基本能在24 h内停药,但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存在争议。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版)》中规定[6]:“人工关节置换无并发感染者术后96~120 h 内停药。”而在“活动方案”中,对于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只有“不超过24 h”的要求。由于评判标准不统一,推进落实24 h 停药的工作有难度,只能要求临床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缩短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对于这类病例,即使临床用药超过24 h,也没有发咨询函,这也是导致我院“术后用药<24 h”比例只有85%的主要原因。建议卫生决策部门出台各类指南、方案时,应该统一评价标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以便更好地落实相关要求。
3.5 清洁手术联合用药趋于合理
只有在可能出现混合感染的机会下,方可选用适当的联合方式预防性用药;清洁手术常见感染菌为葡萄球菌,宜选用第1 代头孢菌素,一般不需联合用药。目前我院已经没用联合用药预防清洁手术感染的病例,干预效果明显。
总之,需要医院各领导大力支持,给予政策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整治;临床药师积极利用现有的条件对临床进行政策和合理用药的宣传,加强沟通交流,采取咨询函的形式引导临床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张士勇,叶云,程军,等.494 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3):232-234.
[2] 矫玲,宫庆月,张学香.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30-32.
[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
[4] 何绥平,黎沾良,颜青.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12-14.
[5] 杨正腾.245 例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l1(6):519-522.
[6] 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