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意义之意义》的解读

2014-01-04申丽红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义语境符号

申丽红*

(1.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4)

《意义之意义》一书由美国学者奥格登(C.K.Ogden)和英国学者理查兹(I.A.Richards)合著[1],于1923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该书论述范围极广,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美学、一般哲学和逻辑等相关学科,并在语言学、哲学、认知科学以及语义学等学科被作为教材使用,堪称语义学研究的开山和经典之作。在意义之意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对该书进行解读。

一、意义之定义

人类对语言的哲学自觉开启了他们对语言意义的探讨和追寻,意义和语言密切相关,围绕语言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同意义的理解和表达相关联。那么何谓“意义”?

所谓意义,是指一个符号(sign)所承载的可以通过该符号解读出来的与之相应的事物的相关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借助词典去寻求某词语的“意义”,以求解读该文字符号所承载的信息。意义同符号紧密相连,符号除了指称某事物实体之外,还蕴涵着讲话人的意图等信息,与讲话人的思维息息相关。因此,意义离不开人类的思维。以席勒(Schiller F.C.S)和罗素(Bertrand Russell)为代表的哲学家从哲学角度给出了他们对意义的界定和思辨,进行了关于意义的本质的辩论。席勒认为“意义本质上是个人的,任何东西的意义取决于谁意指它”,而罗素则主张“词语的意义问题归结成形象的意义问题”。奥格登和理查兹在搜集了所有的可能表示意义的诸多定义之后,认为词语和事物之间为间接的关系。词不是事物的一部分或者总是表示与它相对应的事物,但讲话者意图使用话语欺骗时,词语便不再表示其对应物。

各位学者对意义的定义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倾向性,因为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意义的。意义的生成与理解涉及到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涉及到意义和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意义和表达意义的诸多哲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上述种种关系都使得意义成为哲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上最难以界定的概念。

二、符号、概念与所指物

词语与事物之间没有自然而直接的联系,通过思维概念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语言有记事功能和情感功能,词语不“意指”任何东西。只有当思考者使用词时,词才代表任何事物,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才有“意义”。

据此,奥格登和理查兹提出了著名的语义三角(Pierce’s triangle),如图1所示,该三角图形认为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通过人类的思维把两者联系起来。区分了意义的3个域:概念域(the conceptual domain)、符号域(the symbolic domain)和现实世界(real world)。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而言,存在一个独立于语言的实体世界,而思维是语言和该实体世界间的桥梁,思维和语言相互影响,语言对思维可以起到塑造作用。

图1 “语义三角”示意图

词语和被表述的事物是通过当时激发的语境和一些心理表征而联系起来的。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除去这些语境和表征,词语和事物毫无关联。在上图所列的关系中,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不能作为一种简单的关系来使用。以记号来代表事物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知识的增加,我们倾向于采用较为简单的记号方式。在研究意义的过程中,要把讲话者想要或自称的指称与他实际的指称区分清楚,否则意义便无从研究。说话者的意图,可以很自然地与指称同时使用,以便提供切合特殊目的的复杂意义的定义。当讲话者认为自己所做的指称和他实际上所做的指称不一致,或者听话人想到的指称和说话人所做的指称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误解的情况。[2]

语义三角不仅详细阐述了在独立和不同的领域中“事物”(things)、“思维”(thoughts)和“符号”(symbols)之间的关系,显示了语言、意义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本质关联,而且为人工智能提出了有意义的参考。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计算机如何识别和较为恰切地运用这些意义需要由不同的语境来确定。

三、语义意义与语用意义

当我们“客观”并逻辑地描写词语或者句子的意义时,我们是在探讨语言的语义学意义。在探讨语言意义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对特定的语境、情感以及参与会话的个体等非本体语言因素的依赖性强,其所产生的意义便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称谓的语用意义。在追寻词语意义的过程中,哲学家及语言学家从语形、语义再到语用领域,对意义的探索不断丰富和深入。

罗素在伦敦发表了名为“殊项、谓词和关系”(Particulars,Predicates and Relations)的演讲,其中他提出了“一种完美的语言是独立于语境而存在的”的观点。[3]针对该观点,奥格登和理查兹详细论述了语境在词语所表达意义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因为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而产生的意义,便是语用意义。词语没有固定同一的意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有不同对相关词语意义的解读,词语的意义因不同的交际个体、交际环境而不同,相同的词语由于每个交际个体的不同也许代表了不同的事物和思想表征。语言的意义同使用语言的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简言之,词语皆有其语义和语用意义,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所指物是其基本的语义意义。当话语在语境中跟相关事物和特定的语境相联系,话语便有了其语用意义。词语只有放在语境中才能传递出其较为完整的意义。只有在理解了词语意义与不同的交际者密切相关的事实后,才能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澄清一些困惑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当然,考虑到在语用意义中,语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语用学要设立一些范式、情景的类型、典型的例证等来系统地界定语境。但是因为语境涉及的因素过于繁杂,想做到系统地界定也并非易事。我们需要考虑语境与句子释义的相关程度、语境的哪一部分需要进行考虑等诸多繁杂的问题。因此,很多思想家认为语言的意义中总会有些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对意义的研究是尽量把不确定的那部分描写精确,而非进入到非常理想的状态[4]。

四、歧义及其消解

奥格登和理查兹认为每个词语都没有确切而固定的意义,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因为语境及参与话语个体的不同而传递出不同的语义信息,这便造成了语言的多义现象,而交际个体在对对方的话语所传递的信息误解的时候,便会造成话语交际过程中的歧解现象。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歧义可以产生在词汇、语音、语义以及语用等多个层面,那么如何消解歧义以使交际过程顺利进行呢?

一是采用定义法,即在词语后以定义的方式进行界定。二是采用比喻,通过使用比喻将一个词语的意义从一个义域转移到另一个义域。亚里士多德(Aristorle)认为比喻的一个优势是通过转移的操作,可以将之前无法用字面意义表达多义的词语进行转化,将比较抽象的概念用另外的词语表述出来,进而对其意义起到限定的作用。此外,还可使用正反馈,即说话者可预期到听话者对话语的反应而做出的相应的话语调整。在对话语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肢体语言等非言语性动作对意义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虽然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意义并非可以说出的,但它可以让词语的意义表述更为精确。另外,对歧义的解释也是研究误解及其对误解修正研究的一种新的方式。该方式注重对现象的推理演绎而非仅仅理论上的说服。词语的歧义问题涉及到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符号学以及逻辑学等相关学科,从语义、句法、语音以及语用等各种层面展开对歧义的研究,进一步研究词语的意义,无疑是当代语义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五、余论

奥格登和理查兹的《意义之意义》一书对语言意义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作者对索绪尔有关符号理论进行了批评与否定,但是作者对符号和记号区别的解释有些牵强。另外词语迷信一章结论似乎有些武断,词语的迷信及其所谓魔力可能有其很深的社会文化渊源,而不仅仅是人们观念的冥顽不化。因为语言在社会交往中有特殊的功能,能传达其他辅助交际符号不能传达的意义,因此语言迷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符咒、吉祥语、禁忌语、委婉语和詈语等语言迷信现象在不同的民族和社会发展时期都有所变化,反映了社会的时代发展特征以及各民族的特点,而不仅是因为愚昧。非语言交际对语言的意义有很大的影响,这方面作者的探讨有待深入。意义的理解虽然与语境息息相关,但是作者显然过度夸大了语境对意义的扩展作用。

然而,瑕不掩瑜,作者提出的相关理论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探讨了语言的意义,一些理论甚至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为日常语言交际提供一些消歧的方法以使语言交际顺利进行。作者及哲学家对意义的探讨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但是由于语言系统以及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所涉及因素的繁杂性,在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中,探讨意义之意义远没有止境。

[1]OGDEN C K,RICHARDS I A.The meaning of meaning: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upon thought and of the science of symbolism[M].New York:Harvest/HBJ,1989.

[2]GRIFFEN EM.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M].New York:McGraw - Hill Companies Inc,1997:89.

[3]WOOD W S.Bertrand Russell’s review of the meaning of meaning[J].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1986(1):156 -158.

[4]GARAYK E.The search for the meaning of meaning[A].John Paul Russo.I.A.Richards:His Life and Work[C]//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9:843.

猜你喜欢

语义语境符号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学符号,比多少
语言与语义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跟踪导练(三)2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