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2014-01-04窦芳芳沙川华
窦芳芳*,沙川华
(成都体育学院 武术系,成都 610041)
武术套路竞技性及动作难度的增大需要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身体姿态、稳定身体重心,而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需要具有较强的腰腹部肌肉力量和肢体之间传递力量的能力。腰腹部的肌肉力量是“核心力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对维持人体平衡、控制身体重心有重要作用;肢体之间力量的传递也需要“核心力量”来起整合作用[1]。核心力量训练已在部分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应用[2-3],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武术套路训练中,探寻规律、寻找方法,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运用核心力量训练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一、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成都体育学院20名男性武术套路运动员,随机分为核心力量干预训练组(A组)与常规训练组(B组),每组10名。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身体情况
(二)实验方法
按照力量训练“适宜负荷”、“练习顺序”等基本原则[4],参考王卫星、郑楠等人[5-6]的研究方法,设计训练方案。
1.训练内容
A组选用瑞士球、悬吊器、平衡垫等器材训练。主要训练动作:瑞士球卷腹、俯卧伸背推球(图1)、悬吊跪姿转体、侧卧单腿摆动(图2)、平衡垫训练。
图1 俯卧伸背推球
图2 侧卧单腿摆动
B组选用体操垫训练。主要训练动作:传统卷腹、俯卧背起、悬垂举腿、收腹剪腿。
2.训练时间
A、B两组训练均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12次训练,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3.测试仪器与指标
A、B两组均测试4次:初始测试1次,三个训练阶段结束时各测试1次。A组测试次数标记为A1、A2、A3、A4;B 组测试次数标记为 B1、B2、B3、B4。
(1)ERGO-FIT智能核心肌力治疗系统:德国产,测试核心区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回旋6个方向的等长肌力。
(2)电子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韩国产,记录站立时间,评价人体平衡能力。
4.数据处理
计算数据“均数 ±标准差”,用 SPSS16.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核心区等长肌力
A组:1)前屈、背伸肌力显著性增长;2)右侧屈、左侧回旋肌力稳定增长;3)左侧屈、右侧回旋肌力先降后增。测试结果间的显著性差异为:1)前屈肌力A2大于 A1,A3 大于 A1、A2,A4 明显大于 A1、A2、A3。2)背伸肌力 A2、A3、A4 明显大于 A1,A4 大于A2、A3。3)左侧屈肌力 A3大于A1,A3大于A2,A4明显大于A1、A2、A3。4)右侧屈肌力 A3大于 A1,A4大于 A2,A4明显大于 A1、A3。5)左、右侧回旋肌力 A3 均大于 A1、A2,A4 明显大于 A1、A2、A3。如表2所示。
表2 A组核心区等长肌力测试记录 N·m
表3 B组核心区等长肌力测试记录 N·m
分析A组变化原因:1)动作设计与运动项目特点较吻合。武术套路中大多数平衡类动作及部分难度动作都通过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控制完成。如十字平衡、前举腿低势平衡,难度动作类中的腾空飞脚、腾空正踢腿、原地后空翻等动作[7]。本实验设计的瑞士球卷腹、俯卧伸背推球、侧卧单腿摆动等训练动作都是根据武术动作的特点制定的。经过训练,腹直肌、竖脊肌、斜方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力量得到增强。2)新型训练器械,调动了研究对象参加训练的积极性。调查发现,80%的运动员更喜欢在有新型训练器械的条件下进行训练。3)初涉核心力量训练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研究对象初次涉及核心力量训练并借助不稳定性器械完成躯体运动形式较少、专门用于提高核心区肌力的动作,在心理上、训练动作的掌握程度上以及生理肌肉反应等方面均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力量的增长也有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
分析B组变化原因:1)运动员在参加常规训练时情绪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导致其不能保质保量地按照实验设计进行训练;2)非稳定性训练中由于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深层小肌肉群得到更多的锻炼,而常规训练时核心区小肌肉群参与度较低,导致B组核心区肌力增长不明显。
(二)人体平衡能力
A组闭眼左脚、右脚站立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如表4所示,测试结果之间差异比较结果为:1)左脚站立时间A2大于A1,A3大于A1、A2,A4明显大于A1、A2、A3;2)右脚站立时间 A2大于 A1,A3大于A1、A2,A4 明显大于 A1、A2、A3。
表4 A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测试记录 s
B组闭眼左脚、右脚站立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如表5所示,测试结果之间差异比较结果为:1)左脚站立时间 B3大于 B1、B2,B4明显大于 B1、B2、B3;2)右脚站立时间B4明显大于B1、B2、B3。
表5 B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测试记录 s
实验数据表明:1)A、B两组研究对象身体平衡能力随训练干预时间的增长而提高;2)A组3次测试结果之间的变化量大于B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1)核心力量训练(研究对象左右脚站立时间第4次分别比第1次平均增加了44.2 s和54 s)与常规训练(研究对象左右脚站立时间第4次分别比第1次平均增加了21.4 s和25.4 s)均有助于研究对象平衡能力的提高;2)套路训练过程的影响。套路训练过程中不仅有各类平衡动作需要运动员单腿支撑以保持静止停顿过程,而且大多数难度动作中的连接难度都需要接单腿或双腿的落地支撑(一般是右腿支撑)完成动作,如旋风脚720°接马步、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后单腿落地、腾空飞脚接提膝独立等[7]。这些动作的训练本身对加强运动员的单腿稳定性有帮助。测试结果中A、B两组运动员都是右腿的稳定性好于左腿,也是佐证;3)非稳定状态训练所致。整个核心力量干预训练阶段,使用瑞士球、平衡垫及红绳悬吊器,运动员常常在非稳定状态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寻求身体的平衡,这就势必锻炼到控制身体平衡所需要的核心区深层肌肉,进而提高了运动员的人体平衡能力。这一结果,与孙霞[3]提出的悬吊训练有助于较好地改善人体的静力性人体平衡能力的观点一致,也进一步印证了运动员人体平衡能力的提升与非稳定的核心力量干预训练有关。
三、结语
1)核心力量干预训练与常规训练均能有效增加套路运动员核心区长肌力。前者的屈、伸、侧屈和回旋的等长肌力提升幅度分别达25.6%、37.3%、22.0%和28.8%,后者的屈、伸和回旋的等长肌力提升幅度分别达16.2%、10.6%和16.1%。2)核心力量干预训练与常规训练都加强了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其有效训练结果分别为49.9%和30.3%。3)本实验中采用的训练器械对训练有积极作用。4)设计核心力量训练方案时,应注意与武术套路特点及难度动作的要求吻合,要考虑运动员基本的身体素质,同时随着训练阶段以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灵活调整。
[1]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4):19 -29.
[2]BEN K W,PRESS J,SCIASCIA A.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2006(36):189 -198.
[3]孙霞.悬吊训练对体育院校排球专项学生人体平衡能力与弹跳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 -1121.
[6]郑楠,王美娟.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75-79.
[7]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