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体育现状与建立“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的可行性

2014-01-04毛俐亚鞠国梁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咨询全民体育锻炼

毛俐亚*,鞠国梁

(1.成都体育学院 体育系,成都 610041;2.云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昆明 650201)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强化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立完善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健身指导、科学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使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做到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已成为我国大众体育健身事业的迫切要求和重中之重。遗憾的是,伴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居民的健身现状却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所以,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科技平台,已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西南地区四省(区)省会城市(成都、贵阳、昆明、拉萨)共计151个社区的居民及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该社区体育的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在CNKI中检索收集有关社区体育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健康咨询等文献资料,在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成都市购书中心等书店查找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发放社区居民问卷3 500份,回收2 777份,回收率为79.3%;有效问卷2 710份,有效率为77.4%。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本研究的要求。

发放社区管理者问卷460份,回收410份,回收率为82%;有效问卷355份,有效率为77%。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本研究的要求。

列出访谈提纲,向“体育与健康”方面的专家咨询,为建立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的可行性提供支撑。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将有效问卷的数据归类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V17.0系统软件及Excel2003软件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比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体育组织开展情况

1.组织开展形式

对管理者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社区活动点大多是锻炼者自发组织形成的,其比例为40.8%;社区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的只占26.8%。练习者自由练习的比例为24.2%。说明西南地区社区体育活动点的形式较随意,多是自发的、分散的。这可能与政府或社会参与组织的群众体育活动力度不够有关。

表1 社区活动点组织形式

表2 活动点规模

表3 活动点专门管理人员配备

2.活动点的规模

对居民的调查如表2所示,四城市社区活动点的规模以小型居多,以30人以下为主。这可能与体育场地与居民需求间的不平衡和人们生活节奏快、闲暇时间少、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活动点的规模在50人以下的占85%,其中30人以下的占52.7%,凸显出规模小的特点,且随着规模人数的递增其所占的比例呈递减趋势。尽管小规模的活动点更有利于人们参与,便于组织和管理,但也存在体育锻炼氛围差的问题。

表4 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设置

(二)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设置

1.管理人员的设置

对居民的调查发现,社区活动点的管理人员设置不足,组织管理较散乱,尚未形成规范化。有48.4%的社区活动点无专门管理人员,如表3所示。对管理者的调查如表4所示,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多是兼职,占67.3%,“专人管理”只占20.6%,“其他情况”占12.1%。反映出有关部门对社区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较随意。长远考虑,当前的管理人员设置不利于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应增加专职管理人员。

表5 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职责调查

2.管理人员的职责

对社区管理者与居民进行了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职责的调查,两者的回答略有差异,这与双方各自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有关,管理者注重对体育的宣传工作,居民则渴望社区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如表5所示,对管理者的调查结果排名前三的是对体育的宣传工作、组织和管理日常的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场地的管理和协调;居民则认为首要工作应是日常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可见保障日常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才是社区居民最基本的需求。

如表6所示,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社区管理者仍较多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宣传栏、宣传手册、广播,三者的比例之和高达84.8%,采用“网络”进行宣传的比例仅为9.2%,说明在社区体育宣传工作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也为“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表6 宣传方式

表7 活动点体育指导员的配备

(三)社区体育指导员配备情况

如表7所示,无体育指导员的社区的活动点占56.7%,有体育指导员的占43.3%。可见目前社区体育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员的指导,居民的锻炼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指导员总体上以兼职居多。

(四)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1.运动时间和量的控制

如表8所示,大多数居民对锻炼时间的控制随意性较大,大都根据心情、身体疲劳程度决定,仅有2.7%的居民会征求专家的意见,还有19.2%居民从未考虑过此问题,这凸显出居民锻炼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缺乏科学性。

2.体育锻炼方法来源

如表9所示,31.8%的居民体育锻炼方法的选取是依据自己的经验,21.2%的是靠朋友的经验,总体上较为盲目,存在一定误区,不利于体育锻炼效果的最大化。通过网络、电视获得体育锻炼方法比例为13.8%,处于第4位,说明社区居民比较愿意借助网络媒体获得相关的体育知识,这也为“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前提条件。

3.社区居民健身指导需求

居民渴望得到专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指导,其中:生理、营养、康复等知识占21.3%;动作内容的选择占19.7%;运动量的把握占18.5%;运动的安全知识占14.6%;常见体育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占11.1%,如表10所示。由此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逐渐追求生活的品质,需求饮食的营养等知识,渴望专业体育指导员对练习的项目和内容、运动量的把握等细节给予指导。

表8 锻炼时间和运动量的控制情况

表9 体育锻炼方法的来源

表10 社区居民健身指导需求

三、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实施的可行性

(一)居民健身需求

“后奥运”时代的到来,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日益高涨,健身意识也越来越强。发展社区体育,将促进居民健康活动的广泛开展,也是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研发现有87.3%的社区管理者愿意使用“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希望从网络获得的内容前五位依次是健康常识、科学的锻炼方案、身体状况的实时监测、身体体质测评、常用的体育锻炼方法;有81.6%的社区居民表示愿意接受网络咨询服务,希望从网络获得的内容前五位依次是身体体质测评、健康常识获得、科学锻炼方案、运动营养知识、身体状况的实时监控。这说明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对于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的投入使用较为关注,愿意从中得到帮助。

该系统可为大众健身给予科学的指导,引导民众在健身过程中针对自身的身体情况,结合环境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系统可随时跟踪健身者的身体状况,让健身者在健身活动中得到自身身体变化反馈;集中不同地域的专家学者对健身者给予实时指导,使健身活动更加科学合理。

(二)网络环境成熟

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该发展速度,未来2~3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将超过5亿。伴随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网络作为一种高效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其作用会越来越大。因此,建立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的技术条件、技术力量是可行的。体育与健康系统采用网络方式,科学指导健身不再受地域、场地和自身条件的影响,真正做到实时面向广大的健身人群。

(三)投入操作可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居民愿意投入一定的财力参与体育锻炼,这奠定了社区体育开展的经济基础。由于入网设备简单,网络服务费低廉,操作人员也无需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大量的体育健康信息资料,满足健身的需要。此外,社会竞争激烈,迫使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需要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放松自己,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广大的健身者来说,健身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本系统后健身方法更具有个体的针对性,每一个健身者可以根据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评价后,量身定制健身运动方案。

(四)社区体育发展需要

“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可根据不同测试者的个体状况评定出准确的体质状况,提供多种多样的个性化健身方法和营养知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可调动不同年龄层次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社区体育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调研发现,大部分的管理者表示“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是可行的,“居民有此需求”的比例为57.3%。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西南地区四省(区)会城市社区体育的开展不普及,居民的健身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居民锻炼的随意性较大、计划性和科学性较差、健身信息和资源获得不畅、专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缺失等。

2)社区活动点以自发组织、小规模居多。管理人员设置不足,无体育指导员情况较普遍,组织管理较为散乱,尚未形成规范化。

3)大部分居民对建立“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持认可态度,但现有的体育健身指导咨询网站建设还不全面,大众利用率不高。

4)中心城市经济条件允许、居民需求、网络环境成熟、投入操作可行等均表明“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但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体育与健康咨询系统”建设得还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建议

1)加大体育宣传工作深度,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和互联网站等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努力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

2)组织社区评比活动,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应分阶段地向社区提出体育发展目标、责成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开展多种形式、多个项目的社区体育比赛活动,提高街道办事处对社区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管理力度。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基层体育组织制度保障。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力量,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体育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4)加强行业管理力度,培育、扶持我国体育咨询业发展。借鉴国外咨询业发展经验,我国已建立的咨询业协会要进一步完善并实现宏观调控、信息服务功能及培训等四大功能,在政府与咨询机构之间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以优惠的政策措施促进咨询业的发展。

5)强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培育社会体育专职指导员队伍。借鉴其他行业和国外经验,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专职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

6)建立健全体育与健康知识咨询内容,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保证网络咨询的全面性,对市民提出的每个问题给予具体的解答。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在线咨询、传授体育锻炼知识,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1]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杨英.构建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4]燕国栋.全民健身网络指导系统的构建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5]刘富生,蔺志勇.我国体育咨询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4):14-16.

[6]李伟,韩洪侠,王海龙.体育健身网络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教书育人,2005(11):46-47.

[7]张雷,李伟,赵春义.体育健身网络咨询系统:体能训练研究[J].教书育人,2007(21):86 -87.

[8]李伟,张雷,赵春义.构建大学生体育健身网络咨询系统[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3):109-112.

[9]王港,吴健春.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系统的构建与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15-16.

[10]国家质监总局质量管理司,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指南[M].北京:中国编制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咨询全民体育锻炼
全民·爱·阅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可持续全民医保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