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完善和提升生态茶园创建

2014-01-04王立

茶博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园区

王立

茶产业是浙江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浙江农业发展的地位举足轻重。浙江茶园面积277万亩(2013年),产值达11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茶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加速推进浙江茶产业提升发展,对于增强浙江茶产业竞争力、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茶农持续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9月,农业部启动了茶叶标准园创建,提出了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加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五大目标。并于2010年发布了《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对园地、栽培管理、加工、产品和质量管理等26项内容提出了详实要求。还拟订了《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2013年,农业部又提出力争到2015年高标准茶园比例达到20%。并确立了浙江28个第一批标准茶园创建单位。

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在我国茶叶史上尚属首次,这是跨越从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过渡的关键阶段,也是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剖析传统茶园的主要弊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但还不是一个茶叶强国。面积大,单产低,广种薄收。现有茶园多数存在七个方面落后状况:一是茶树品种比较老,且多为种子苖木,以使种性混杂,株间差异大,鲜叶原料不一,难以制成风格一致,风味独特的名优茶。部分茶园已进入衰老期,树势衰败,生机不旺,低产低质,种植又不规范,零星分散,缺株断行也比较严重。二是茶园交通不便,很多园区机耕路没有到茶山,更没有进茶山,给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带来一定困难。三是茶园缺水比较严重,多数园区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自然降水供给,完全靠天种茶。四是茶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加上原先均为人工开垦,茶园土层比较浅薄,保肥、保水、保温能力很差。五是茶树单一化种植,生态环境不理想,缺乏生物多样性,以使茶树病虫害呈现蔓延、增强趋势。六是茶园多为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茶叶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七是新建茶园没有规划,盲目开垦,没有打好“土”和“种”的基础,造成很大程度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是目前茶叶种植存在的较大问题。致使现有传统茶园经济效益不高,即使釆取一系列先进技术措施,生产潜力仍然不大。

二、充实完善标准茶园的创建标准

农业部文件中,对标准茶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标准茶园规模要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茶叶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获得QS认证;品种选择上80%釆用无性系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名优茶产量20kg/亩,或大宗茶150kg/亩以上;茶树树冠结构合理,覆盖度80%以上等等。综观浙江现有茶园现状,达标的还不是太高。

标准茶园创建,需要进一步细化标准,茶园基础建设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要以优质高效为核心,实现茶园机械化、良种化、生态化、园林化,使浙江茶园最终努力实现产值达万元/亩---精品茶园的目标。

茶园机械化:是在茶树栽培管理及釆茶各项作业中,用机械代替人力作业的过程。茶园作业主要有土壤开垦、中耕除草、茶园施肥、树体修剪、病虫防治,鲜叶采摘、茶园灌溉,以及鲜叶、肥料等物质的运送作业等。用机械完成上述作业,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抢农时,减少损失,为茶树生长发育创造条件,促进茶叶优质高产高效。

茶园良种化:品种应选用抗逆、优质、高产、适制性强、商品性好和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100%选用优良品种,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

茶园生态化: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在沟边、地角、池(塘)边、园区周边植树造林,创建犹如“桂花茶园”、“樱花茶园”、“梅花茶园”、“红叶石楠茶园”等等,值得创新发展。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打下基础。

茶园园林化:这是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茶树观赏栽培前景喜人,值得创新发展。以此打破传统茶园单一茶树模式,针对园区茶树一般呈带状栽植,可适当在各条距中种植有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木。通过树木间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绿地覆盖率,保持园区的原生态,可明显改变园区小气候,使园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冲刷。使园区绿地面积不少于茶园面积30%。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利。

表1在四个不同隐藏层层数实验对比中发现,当隐藏层层数为2时,训练和测试样本的RMSE最小,预测精度最高。

美化园区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一安排,连片集中,合理布局,山、水、林、路综合治理,提倡树木、花草、景观设施等,充分发挥茶树四季常青的特征,美化园区环境。园区内也可规划设计一些趣味性强、涵盖茶文化的茶坛,如“八卦茶坛”、“TEA茶坛”、“茶字茶坛”、“双囍茶坛”等等。总之,园林化可以做很多文章,创新设计,使之成为既是茶园,又是花园。

三、标准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提升茶园管理水平,科技创新,务必抓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它包括茶园路网、水网、防护林带、绿色防控、气象灾害防控等。

1.茶园路网系统:要彻底改变传统茶园靠步行、肩挑背扛的局面,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并根椐茶园规模,设置不同系列的路网。1000亩以上的茶园必须设立主干道、支干道、步道、环园道。规模小的可设立拖拉机道或景观道、步道。拖拉机道离茶园不要超过200m为宜。

2.茶园水网系统(沟、渠、池配套系统):各种道路两侧设置宽30~50cm,深20~30cm排蓄水沟,低洼或水源之地开挖蓄水池。一般40~50亩茶园必须开设50~70立方米的蓄水池。保证施肥、治虫、灌溉等用水充足,使园区旱能灌、渍能排,排灌畅通。有条件的设置高效节水微滴和喷灌系统。蓄水池最好设置露地,有利于提高园区空气湿度。

3.茶园营造防护林带:绿化道路,营造防护林带,这是永久性受益的保护措施。防护林带是有高大乔木和灌木树种组成,大型茶园可设主林带和副林带,主林带是与当地主导风相垂直,副林带是辅助主林带阻拦由其他方向来的有害风,与主林带相垂直;如茶园面积不大,可环园种植防护林。一般来说,防护林带的有效防风范围,为林木高度的15~20倍,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大扩充茶园生态位置,使茶园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可以明显改变茶园小气候,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利。

4.茶园绿色防控系统:针对茶叶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全面实施“病虫基数控制、部分害虫诱杀、植物免疫诱导、安全药剂防治、高效药械应用”五大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它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为导向,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采取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诱饵诱杀和科学使用农药等无公害防治措施。园区设置虫情测报灯、物理杀虫灯、诱捕器、诱虫板、性引诱剂、昆虫信息素等防控设施,有利减少危害虫口,提高病虫害防治效能。同时茶园农药使用实行备案登记制和追溯制,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5.茶园气象灾害防控系统:根据浙江茶园分布情况,特别是高山区域,气候多变,茶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除了遭受病虫危害外,还会遭受寒冻、旱热、水湿、冰雹、台风等气象灾害袭击。近年来,气象灾害的多发、频发对茶叶生产影响甚大,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浙江多次出现低温降雪,对茶树安全越冬和早春茶叶的优质高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如2008年初的低温大雪导致浙江80%的茶园遭受冻害,经济损失近10亿元。2013年罕见的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必须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构建一套茶叶气象灾害指标体系,为茶叶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影响评估提供量化的依据。

部分精品茶园可安装智能防霜扇,当茶园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就会自动启动,以防止倒春寒带来的损失等等。

四、标准茶园管理组合关键技术

标准茶园创建是转变茶园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根据传统茶园管理水平,对标准茶园提出三方面组合技术要点。

1.打好两个基础。茶树经济年限长,一旦种植,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因此新辟茶园或换种改植茶园,必需打好两个基础,一是“土”的基础。茶树系深根作物,地上部与根系对应生长,土层要求开挖80cm以上,它具保肥、保水、保温性能,而且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富,提高土壤肥力,发挥水、肥、气、热的综合效应。而且一定要开挖种植沟,施足底肥,达到根深叶茂的目标。二是“树”的基础,种是茶树优质高产的基础,任何其他农业技术措施无法替代。因此,建园之初,一定要充分论证,选种优良的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同时要严格把好种植关,种后几年通过精细剪、采技术,培养好树冠骨架。

2.提升茶园肥培水平。施肥是茶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增加茶叶产量和提高茶叶品质的一项重要技术。综观现有多数茶园,茶树叶片偏小、叶色泛黄、无光泽,树冠叶层偏薄,很多还不足10cm,从而减少对新生芽叶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供应,出现芽叶瘦小,易成对夹叶,产量低,造成树势早衰。究其原因,多数因土壤肥力贫瘠,施肥量不足,施肥量偏低造成的。对此,必须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强化肥水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关键一定要根据茶树根系生长特性,在其生长高峰来临前,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和茶叶专用肥或化肥。尤其应重视提高秋冬季施肥水平,一是要早施,二是要重施。茶树到秋季停止发芽后(如杭州约10月20日),根系生长进入全年最高峰,也是吸肥能力最强时节,叶片制造的养分极大部分累积到根部,经秋冬季二、三个月养蓄,到翌年开春时,树体养分积累达最大值。当气温适宜时,茶芽就萌发、旺发。春茶产量为什么这么高,发芽势这么旺,品质这么优,这主要是根部贮藏营养为全年最高峰起主导作用。

“贮藏营养”是多年生植物一大特点。

为了有效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茶园施基肥(尤其菜饼一类)最佳施肥时期应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最迟不应超过10月中旬。越迟肥效越差,达不到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除此,还应特别提出,饼肥或有机肥等属缓效肥,肥力远不能满足茶树根系吸收高峰,因此配施适当化肥,效果尤为明显。

好茶是养出来的。肥水管理是标准茶园关键技术,必须要科学施肥,努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调控好茶树营养,对土壤实施有效改良,这是提升茶叶品质的根本。

3.适时修剪。茶树的再生能力十分强,生产上经常采用修剪来刺激芽叶萌发,殊不知,修剪要有树体物质基础,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为什么春茶前修剪的效果比其他时期效果好,关键在于春茶前根部贮藏营养水平为全年最高,一经修剪,新生芽叶粗壮。生产上,为抓春茶产量,修剪多放在春茶结束,如在其他时段安排修剪,其效果明显较差。修剪也能刺激根系生长,因此剪后也必须及时追施肥料,增强修剪效果。

总之,新时期促进浙江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战略选择是不断加快标准茶园创建,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茶产业市场竞争力。浙江应以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标准管理为基本要求,切实抓住第一批创建标准茶园为契机,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科技推广,扎实有效地树立嵊州黄泽镇明山茶场为浙江省笫一个达标标准茶园,引导茶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树立全国标准茶园示范点,确保浙江现代茶产业继续走在前列,让茶产业升级换代,力争把浙江建成世界绿茶之都。□(作者系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茶园绿色防控系统 摄/李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园区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