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2013-12-26孙兴权
孙兴权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基于此,围绕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转变观念;合作交流;培养主动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教师会发现,要学习一样东西之前若是先对知识产生兴趣,将被动转为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主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方法体系,掌握教学内容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角色,从重视“教”到加强学生的“学”的转变,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上以及方法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学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这一节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中的任意一个都能镶嵌成平面吗?如果一个三角形以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相等的,能镶嵌平面吗?”然后,让学生准备好硬纸板,水彩等材料,准备圆规、三角尺以及小刀等工具,让学生剪成若干个上面所提到的图形。最后,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镶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全等的三角形能够镶嵌出平面图案,如下图图1所示,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主要是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360°。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假设一个顶点,有n个等边三角形的角,m个正方形的角,若想完成镶嵌,必须符合此方程:n×60°+m×90°=360°,根据求取结果,所得正整数解n=3,m=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拼出了镶嵌图形,如图2所示:
在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数学的本质和思维,不仅要学生动手做,还应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培养学生评价和反思自身思维的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互动”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展互动教学活动,不仅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和团队意识,还可发挥学生群体互助内在潜能,通过课堂互动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在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还能够使不同个体的思维发生碰撞,使学生体验感悟到集体力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互动形式,如只是个别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与学生单独互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若是普遍现象且不是很难,可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实施生生互动,若很难,则可与全体学生进行师生互动。
初中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同时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必须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互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其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赵晓娅.初中数学的自主探究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8).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