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神巫文化对珠江流域民族人格心理的影响
2013-12-26谢多勇
谢多勇
摘 要:珠江流域史诗《布洛陀经诗》的流传与演变有其内在规律,除了史诗本身从产生到不断完善的外在轨迹之外,还有其如影相随的内在规定性——民族人格心理。《布洛陀经诗》是珠江流域民族人格心理的承载者,同时也是这种人格心理的培植者,二者随着历史的演变而相互推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形成一种流动的流。
关键词:岭南文化;珠江流域;布洛陀经诗;民族人格心理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18-03
数千年来,神巫文化对珠江流域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化基因源远流长,也成为珠江流域民族早期人格心理形成的原始文化基因之一,时至今日,仍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式。《布洛陀经诗》是珠江流域民间口传心授最长的史诗,是珠江流域民族神巫文化精神的最大载体。史诗的流传和演变有其内在规律,除了史诗本身从产生到不断完善的外在轨迹之外,还有其如影相随的内在规定性——民族人格心理。
一、珠江流域民族人格心理
民族人格心理又称作国民性或民族性格。它来源于积久的文化传承的积淀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生活的熏陶,并广泛地深入到全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并以集体无意识状态存在而外现为一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情绪、道德风尚、价值观念、节日礼仪、风俗习惯。客观地说,人格心理产生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政治、宗教等中介环节,直至升华或提升为思想理论和哲学观念,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民族性格是一种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和具有的,带有普遍性,持久性和主导性的共同心理特征。
《布洛陀经诗》不是由一两个人,也不是在一个时代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全民族共同创造的。整个民族的全体成员都参加了史诗的创造活动。史诗叙述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历史,也不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而是讲述了整个民族的历史。《布洛陀经诗》凝聚着珠江流域民族从远古以来长期积淀的巨大心理能量。独特的岭南文化圈及民族性格,有其深厚的自然环境基础和经济基础。气候、地理环境和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基础所造就的先天个性以及对强大自然力的崇拜、敬畏心理赋予的珠江流域民族性格呈现出两个不同的侧面:一方面是坚韧、自主、豪迈、乐观、进取、淳朴、率真、热情、热爱生命的心理性格;另一方面则表现出知足、随遇而安、乐天知命、敬天畏神、信巫好鬼以及由于生存环境的艰苦和生存的艰难而产生的现世皆苦、业报轮回的思想。
二、珠江流域民族人格心理中蕴含着浓重的神巫文化痕迹
以各种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咒仪式为主的神话体系下形成的神巫文化所积淀的心理性格是珠江流域民族心灵深处的潜意识,人们永远挥之不去的是人类早期得之于日月、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特有的生存背景和生存方式留存在心灵深处的印象,这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时无法逃避的原始心像。
只要走进民间,从人们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饮食、丧葬、节日礼仪等习俗中都可以感觉到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三者交织,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其信仰系统已经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在珠江流域,各民族的宗教意识、宗教实践、宗教情感与民族意识,民族生活实践,民族情感合而为一。民族情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宗教情感所替代,信仰宗教与谨守传统糅为一体,很难以严格意义上区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传统,什么是风俗习惯。时至今日,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诸如占卜、禳灾、祈雨、跳神,在房屋中设置祖先牌位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生活内容。这种以神巫——神佛为生命旨归和价值取向的心灵模式和思维习惯,产生、形成于珠江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布洛陀经诗》的传承正是秉承了这种深厚的文化土壤。
三、《布洛陀经诗》中的神巫文化色彩
神巫文化作为潜流如影随形地影响着布洛陀传说的发展。珠江流域民族文化和珠江流域民族群体性格中蕴含着浓重的神巫文化倾向,即以神巫和神佛为生命旨归和价值取向的心灵模式和思维习惯。这种文化精神存在于民族的潜意识中,并作为一种心理氛围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珠江流域的神巫文化是由各民族先民早期的各种对大的自然崇拜,如对天的崇拜、对山的崇拜、对水的崇拜、对各种动植物的崇拜等等。对灵魂的崇拜,如家神、寄魂物等等。各种巫术,如驱鬼巫术、诅咒巫术、祈求巫术等等。各种原始宗教活动方式和信仰民俗以及么教的各种信仰、教义、仪式共同构成岭南文化的整合体。岭南文化虽然随着佛教的传入,受到了神佛文化的影响, 但是传统伦理道德和早期神巫文化所积淀下来的心理习惯,仍然占据着人们的心灵生活。岭南文化是形成珠江流域民族人格心理的基因,它作为一种信仰力量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而且作为集体潜意识存在而外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和道德习惯。
长篇史诗《布洛陀经诗》是反映古代珠江流域民族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作为载体保存了古代珠江流域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布洛陀经诗》是珠江流域民族古代神话的最大载体。整篇史诗完全被囊括在一个庞大的神话体系之中——从布洛陀作为天神降生人世到降妖伏魔、安定三界、最终返归天界。升天入地的本领、超凡入神的智能勇力,还有史诗无处不在的各种对大自然的崇拜、各种禁忌、各种形式的巫咒仪式,使史诗深深地打上了神巫文化的烙印。
自然崇拜,在古代,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人对自然的认识也十分有限,世界是怎样形成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等等,这些问题长期缠绕在人们的脑际,无法得到解决,于是便通过想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并对其加以崇拜。《布洛陀经诗》反映的珠江流域民族的自然崇拜主要有:太阳崇拜、水崇拜、土地崇拜、山崇拜、树崇拜等等。图腾崇拜,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人们认为动物也有神灵。在众多动物中,人们认为某种动物是氏族的保护神,是民族的象征。于是,人们特别敬畏它,并常常对其进行崇拜。这种现象被称为“图腾崇拜”。珠江流域民族先民有过几种主要的图腾崇拜:蛙图腾崇拜、牛图腾崇拜、狗图腾崇拜、鸡图腾崇拜、蛟龙图腾崇拜等等。
鬼神崇拜,在古代珠江流域民族的观念中,人是有灵魂的。当人死后,灵魂还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这时候,灵魂就变成鬼魂并有善恶之别。对于善鬼,人类可以跟它接近,能通过巫婆跟它联系,并能祈求它保佑自己平安快乐、人丁兴旺、丰衣足食。遇到重大问题,通过占卜问卦,还能得到它的指点;对于凶鬼,人们对它产生畏惧,于是通过各种办法去讨好它,使它不跟自己作对,或者通过法术来消灾免难。不正常死亡的人,他们的灵魂变成恶鬼,会给活着的人带来祸害,必须请道公把他们的鬼魂囚禁起来,或者通过“上刀山,下火海”等复杂的宗教仪式,才能消灾避邪。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鬼魂崇拜的具体表现。
祖先崇拜,珠江流域民族中很盛行祖先崇拜。当人类进入氏族公社以后,人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它就逐渐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祖先观念以及对祖先的崇拜也随即产生了。珠江流域民族祖先崇拜主要有三种类型:氏族团体的共同祖先崇拜;部落的共同祖先崇拜;家庭祖先崇拜。有了父系家庭,先前的氏族部落共同祖先崇拜就逐步演变为家庭祖先崇拜。现在,家庭祖先崇拜还相当盛行。在珠江流域民族聚居的地区,各家各户的正厅堂前的神台上普遍设有祖宗牌位。每逢初一、十五,烧上香火,供奉祖先。而在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十五,更是香火不断。每当逢年过节,摆上供品,进行祭拜。有些地方,祖宗在人们的心目中,甚至比其他神灵还重要。
巫术,珠江流域民族的巫术源远流长,在历史上相当盛行。巫术在古代珠江流域民族地区曾经占有统治地位,而且还影响到中原地区,甚至皇帝也受其影响。《史记》是较早记载珠江流域民族先民巫术的书籍之一:“是时既灭南越……乃令越巫立越祝祠,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这段文字说明,秦始皇统一岭南后,珠江流域民族地区的巫术已经逐渐影响到中原地区,秦始皇也信服。而在珠江流域民族地区,先民们往往“病不服药,日事祈祷”。随着道教和佛教的传入,巫术这种比较原始的宗教逐渐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但直到现今社会,在珠江流域民族中仍有不少群众信奉巫术。
四、布洛陀故事的流传过程也是珠江流域民族人格心理传承和演变过程
古代珠江流域部落与氏族,民族与部族之间的冲突及战争是布洛陀故事的源头。《布洛陀经诗》叙述的是珠江流域民族的英雄传奇故事,但作为民间口传心授的史诗,作为一种史诗的原始整体,它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虽源于历史,但又不是历史,也与文学创作不同。作为民间传说,它居于幻想与信仰之间,是生存在不同时代的珠江流域民族在共同的下意识中集体创作的,根子虽然在古代,但是却不断地滋长繁茂。
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战争史实和英雄人物,自然而然会在民间衍生出许多传说,辗转衍变而终成系统的故事。这些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代往事,会与信仰结合代代相传下去,人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对民族的意识情感以及民俗文化精神和多种多样的民间文化知识,都编织进了这悠久的古歌之中。布洛陀故事的流传过程也是民族意识和民俗信仰的传承过程。
应该强调的是,古老的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和神巫文化是潜在的史诗源。史诗从产生、不断演变到基本定型,囊括了珠江流域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演变中又融合了不同时代珠江流域民族民间关于社会、历史、宗教、科学、艺术的全部知识。在布洛陀的传说中,我们确切地感受到其丰富的文化土壤和民族人格心理所赋予的精神力量。《布洛陀经诗》也是一部心灵史,是珠江流域民族历史中成为精神文化底层基础的伦理模式和思维习惯以及感情、情绪的载体。
《布洛陀经诗》不同于有形文化或行为传承,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它内容和情节上表现出对冲突真实和历史真实的虚置以及对故事的娱乐性和传奇性的津津乐道。布洛陀的故事是民众心中的历史,表达了民众的心声,是民众对历史、对冲突的演绎、取舍和阐释、评判。民众感兴趣的是有趣的故事和各种奇闻轶事而不是历史真实。传说者喜欢把“古时候”理解成与现今完全不同的社会,即各种奇异的法则行之无碍的世界,也努力根据自己的经验把传说修改得更加可信,无论传说何等酷似历史,但主宰传说命运的主要角色却是广大的民众以及民众心灵深处长期积淀下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如是非观、道德观、英雄观、历史观、鬼神信仰、禁忌、习俗、兴趣、爱好,人们把今天看来似乎没有根据的东西,当作非常可靠的依据,如神灵显圣、托梦寄语、巫术、占卜等等。尽管历史知识给传说带来了不少影响,但由信仰、习俗、禁忌支撑着的传说,即使信仰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却仍然能活在人们的心灵中。从这个层面上说,布洛陀的传说可以称之为珠江流域民族人格心理精神的写照。
《布洛陀经诗》是关于珠江流域民族部落冲突的神话传说,主要内容是表现各种冲突,但它又是一部英雄史诗,包罗神佛,总揽三界。史诗的主人公既降伏无形的鬼怪又征服有形的敌人。因此,史诗的内容亦真亦幻,虚实并存。史诗本身的历史背景,使我们难以回避历史故事和冲突在史诗中的存在。但是,非常明显,史诗中的英雄是神化了的英雄,史诗中的历史真实与冲突实际几乎全部被神化了,所有的情节充满了浓厚的神巫文化色彩。大量的神话、民间故事以及巫咒、禁忌和各种仪式为特色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的杂糅,使史诗的许多故事和情节充满了传奇性、神秘性和魔幻性,这是历史的神化与幻化,也是神话和幻化的历史。 这些神话故事表现了珠江流域民族抑强扶弱、除恶扬善的道德精神和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民族个性。我们虽然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布洛陀的原型,但布洛陀是人们用全部的信仰力量和精神力量创造出来的民族英雄,他活在珠江流域民族的心灵深处。
布洛陀的传说经历了从产生,不断演变到基本定型的漫长过程。布洛陀传说的基本框架定型以后,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的性格、姓名及其事迹也都基本确定,传说所赋予史诗的基本精神也就确定了下来,英雄故事从此就被定格在一个大致的历史范畴之内。布洛陀的传说也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发生演变,具体表现为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不断丰富、生动,史诗从内涵到外延不断地扩展。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情感、嗜好、对故事和人物进行修改。布洛陀传说产生、演变的根基是珠江流域全民族的人格心理。
五、结束语
由传说到现实,又由现实到传说,《布洛陀经诗》是珠江流域民族人格心理的承载者,同时也是这种人格心理的培植者,二者随着历史的演变而相互推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流,这也是《布洛陀经诗》被称为活的史诗的原因所在,其中蕴含着的神巫文化基因深刻地影响着珠江流域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声震.布洛陀经诗译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2]张声震.珠江流域民族么经布洛陀影印译注[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3]覃乃昌.布洛陀: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J].广西民族研究,2004,(2).
(责任编辑: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