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2013-12-26王华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教学

【摘 要】课程教学的优化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文章针对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一些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行业需求。

【关键词】职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

课程是一个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课程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和具体的体现,科学、专业、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对于专业培训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酒店业的国际化及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旅游院校作为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根据行业的需求,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能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专业型人才。而从行业需求发展看,传统的酒店人才培养方式在课程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滞后于行业发展。因此,旅游院校必须在课程教学上有所突破,进行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达到学校、学生及行业三赢的结果。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对旅游院校课程教学的优化进行相关探讨。

一、旅游院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课程结构

由于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作为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结构上,更多的参照公共学科的规定,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及扩展课三大块。从学时结构看,首先是公共课包括公共文化课及公共基础课约占1200学时,第二为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约600学时。扩展课即专业选修课占180学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相对较少,学时也较少。

(二)课程设计

目前,一些院校在课程设计上不是以酒店行业需要设计课程,而是以自身资源特点及经济效益开设课程,存在为教师设课,以学校需要设课的现象,造成课程设计与酒店行业需要脱节,知识与运用脱节。由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致使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无法适应饭店行业的用人要求,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员流失,据有关资料统计,上海某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分配到饭店第一年的流失率竟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杭州某高校近5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分配到杭州市的酒店企业的大学生的流失率达77.6%,导致饭店企业在用人上宁选高职高专毕业生而放弃本科毕业生的恶性循环。目前这一现象已相当严重,严重影响了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的水平。

(三)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相对比较单一,无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材选用方面都还未能很好的与行业需要接轨,更多的是从课本到课本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衔节还不够充分,教学内容的职业性还不够强,一些院校的实验基地比较简陋甚至没有,学生上完专业课之后仍然处于懵懂状态,对行业的感觉依然不强,职业能力未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对未来从事酒店行业工作没有信心,学生流失率也比较高。

(四)教师结构

旅游院校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受本科院校的用人条件的限制,对专业教师的学历、学位和职称都有严格的限制标准,而在酒店行业中鲜有拥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人员,要想从行业进入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是绝对不可能的,导致许多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生到教师,虽然拥有博士学位,但却完全没有行业从业经验,没有行业职业素质,教学上也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行业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一)课程结构合理化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在现有专业课程结构上进行合理化调整,当在课程课时和课程比例上进行合理分配,增加专业课程数量及课时量,让学生可以从更多方面接触专业的相关知识,在课时结构安排上,不必将学生的所有时间排满,应该适当给学生留出一些空余时间,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时间思考,阅读,查资料,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职业化

根据酒店服务特点强化酒店管理服务类课程的设计,突出课程的服务性、职业化。加强在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水饮料管理,康乐管理、会议管理等专业课程的的职业化意识。让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学习各部门的服务理念、服务标准与服务技巧,培养良好的职业化思维。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强调四种能力的训练,实行模块教学,教学内容以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知识拓展模块、角色体验模块以及任务训练四大模块来呈现,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溶入到模块教学中。例如在专业能力方面,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内容的模块进行训练,通过酒店行业介绍、适应多文化环境工作、中国旅游业、酒店运营、前厅、客房,餐厅管理与服务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通过知识拓展模块进行训练,着重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客户服务、性格发展等能力的训练。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角色体验模块训练职业感觉,强调酒店员工的角色分工意识,体验在不同角色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设置任务训练模块,每一门课程都设计有学习任务内容,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统计分析,团队讨论,总结陈述等内容,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有极大的提升。而每一个模块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有四个模块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教学环节情景化

酒店管理是服务性较强的专业,其服务性是通过实际操作来体现的,学生的职业角色的体验只能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来完成,因此,在专业教学环节中必须加强实践性强的课程,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创造仿真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强化其理论转化实际的能力。通过大量实践和情景化教学,引入仿真或全真的酒店运营环境来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身份,培养职业能力。

(五)教材选用经典化

目前,我国酒店管理服务类课程教材数量多,质量却参差不齐,缺少经典、权威的教材,对国外的教材采用极少,国际化教育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国内酒店本科专业从2007年才开始招生,学科发展尚未成熟,导致教材选择上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区分还不够明显,体现不出本专科差异,且教材本身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亟需协同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的力量,编写一系列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可操作性强、情景案例丰富的本科酒店服务管理教材,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用的专业教材。

(六)教师结构多样化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专业性,职业感,知识结构及人格魅力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一支良好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酒店管理本科教育行为实施和教育目的实现的有力支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尤其是服务管理类课程需引进行业专家,通过与酒店企业长期合作,聘任酒店服务管理专家、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讲学、开展讲座,使学校教学不与实际脱轨,为学生开阔眼界和思路。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专职教师赴酒店一线服务部门挂职培训,并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结语

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日益提高,对酒店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必须遵循酒店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及酒店教育所承载的使命,针对行业特点及行业需求,与时俱进,在课程教学的各方面进行优化,与行业进行配合,才能培养酒店行业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高等旅游院校才能成为酒店企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实现酒店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的共赢,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才能越办越好,酒店行业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华,项萌.基于后续能力培养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研究[A].2011世界酒店与旅游教育峰会论文集,2012(5).

[2]吴水田.实习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1(1).

[3]王苗苗.基于市场导向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青岛大学,2011(6)

[4]徐薛艳,姜红.基于服务绩效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服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优化思考[J].高教研究,2012(7).

作者简介:

王华(1967-),女,广西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