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教学法
2013-12-26孙炳文项飞鹏宋琳
孙炳文 项飞鹏 宋琳
【摘 要】本文结合美国大学海报教学法观摩经历,介绍了国外海报教学的内容和理念,阐述了海报教学法对语言本质和对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海报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教学大纲
今年暑期笔者在美国加州长滩大学学习期间刚好赶上长滩大学每年一度的海报展示(Poster Presentation),尽管笔者也教授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这门课,但海报教学观摩却是第一次,回国后在苏州出差参观西交利物浦大学,又看到了类似的有趣的英文海报,有所感悟撰文与大家分享交流。
1.海报的内容
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的海报展示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一间很大的展厅里,海报制作者和设计者站在自己设计的海报面前,向来自全校的参观者介绍作品设计理念,阐述海报内容,活动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现场问答互动的气氛十分热烈,完全就是一个精心构建的语言和文化交际和认知的大舞台。
据笔者的现场体验和交流,海报的主题内容有以下20几种:
1 Arabic superstitions 2 cough3 step over the eggs4 reversed clothes 5 spill the coffee 6crow at the door 7cut the nail at night8 global warming 9 body language 10 Boeing 777 11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12 Haneeth cooking 13 Diesel 14 color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15 Jellyfish 16 Las Vegas 17 Pearl 18 Mosquito solutions 19 Al-Anoud Tower20 Omani headdress 21 Demi Lovata Albums 22 Maher Zain等等。
2.海报教学法的理念
海报作为信息社会中常用的一种交际媒介,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海报教学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此外,笔者认为,海报教学法也体现了美式教育中的几个重要理念。
2.1 “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毫无疑问“在做中学”是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体制中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海报教学法就是这一理念在语言课堂上的一个例证。为了更好地探索美国人的生活,笔者应美国朋友邀请参加了加州每年一度著名的CARAMILLA air show(飞行表演),让我震惊的有三个地方:一、美国人的业余爱好丰富多彩,而且都能够玩出很高的专业水准(就拿Camarilla飞行表演而言,大量参加的人都是业余爱好者,自己驾着自己做的飞机,且都玩出了很高水平)。二、美国人工作、学习、生活多为兴趣驱动。美国人都是爱折腾的,背后的动机离不开兴趣。我想或许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物质文化的羁绊,到了追求精神生活的层面吧。反观中国人就没有那么潇洒,真正面临择业、专业、爱好等选择时,总是首先考虑现实的物质利益层面,其次才是兴趣。三、青少年的科研素养有众多的成长基地。美国有众多的兴趣爱好组织,这些机构组织的主要功能就是孩子们释放科研兴趣,操练技术特长的摇篮。再加上公益的或私人基金赞助的各种博物馆、艺术馆、以及社区的各种设备一流的教育途径,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和培养了美国青少年的动手应用能力和科技素养。
2.2 不同制度下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看法最终会决定或影响他的做法。东方的求同思维和西方的求异思维无疑会在各个领域造成无处不在的文化冲突。以教育制度为例,笔者注意到,在美国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们看到他们非常重视逻辑思辨能力和社交演讲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美国的课堂上,如果没人提问,教授会觉得很没面子,认为大家对他的课没有兴趣。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是美国人讲效率和时间观念强的表现。美国的课堂上,教授讲的很少,满堂灌的几乎没有。很多问题都没有所谓“标答”,教授只是引导大家去思考。看似老师讲得少,其实学生的收获更多,因为只有当学习者真正成了“主体”时,学习的过程才真正发生了。在美国的最后一次课,每个老师要做一个不得超过5分钟的“Presentation”,据笔者统计,相当数量的老师都超时了,有的老师准备的课件恨不得一节课都讲不完。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和没有效率的表现。讲的好不好先抛开不谈,试想,一个老师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按教案中自己设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按照美式标准,这堂课的评估结果肯定一票否决的。
2.3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无缝对接
据笔者观察,美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这三块衔接的很好。学校教育中“在做中学”、“团队精神”、 家庭教育中的独立精神和个性教育、社区教育市民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教育、规则意识和法制教育深入人心。不同理念让人印象深刻。
3.海报教学法对语言本质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3.1 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海报制作作为美国大学语言文化课堂上一项作业,目的之一是让作为非本族语者的留学生语言文化水平达到规定的要求以继续专业课的学习。通过与海报展示者的观察与交流,笔者发现来自不同国家学习者英语水平差异较大(Individual difference)。相同的是,作为二语习得者往往把母语的特征迁移(Transfer)到第二语言中去,如果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就产生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或促进作用(facilitation);如果两种语言的结构不同, 就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或干扰作用(interference),导致语言错误。因此,将二语习得者的母语和目标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教师应该教什么 以及学生应该学什么,不同的语言学习者拥有不同的母语,所以教学方法也相应不同。
3.2 语言学习过程中输入材料的选择和标准
语言学习过程中材料的输入是在交互语境中实现的。丰富多彩的真实的语言输入在英语海报展示的言语交流、模式、方式、目的上有所不同,体现了目标语真实话语所具有的丰富特征。克拉申的输入假设 (Krashen s input hypothesis)提出了“i+l”的原则,即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应该略高于他们现有的语言水平。这样,他们一方面能理解大部分内容,另一方面有一些内容又需要他们付出努力才能学到,输入即不能远远超出他们的力之所及,又不能只是与现有水平相当而没有一点挑战性。其中“交互修正输入”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相互修正的语言输入(通常是口头话语),这些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交互修正输入”(在语码转换中角色不断更换)似乎更有效一些。因此,笔者认为,海报展示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印证了“交互修正输入”符合最佳输入教学法中所认可的学习材料选择及其标准。
3.3 海报教学法符合交际法教学大纲的核心理念
有不同的语言观,才会有不同的教学观。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分水岭主要源于对以下三个核心问题的不同看法:1)什么是语言? 2)如何才叫懂得了一门语言?3)保证学到语言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交际法教学大纲 (communicative syllabus)旨在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交际大纲以意念功能大纲为基础,教会学生用语言表达和理解各种交际功能,强调交际过程。根据Janice Yalden所归纳的交际大纲的十个组成成分,海报教学法很好的契合了交际法教学大纲的核心理念。
3.4 海报教学法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成功应用
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Long(1983)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了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Swain(1985)指出,对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来说,有充足的机会使用语言至关重要。杜威强调教育在于行动,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中创建学习共同体,并在其中建构他们的知识。皮亚杰认为结构是在建构中形成的。他强调过程的学习,也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维果次基指出学习者的全部心理生活是在交往过程中发展的,而合作的教学正是最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的交往形式。布鲁纳提出教学的三大原理:教学要重视自愿学习;教学必须是结构化的,而且呈螺旋型上升的;教学应帮助学生超越给予的信息。
(1)海报任务型教学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并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
(2)海报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海报任务型教学活动不仅限于课内,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进行。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完全改变了。 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综上所述,对于任何一种教学和学习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教学产出(Learning outcome)。笔者在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所体验的海报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本文所述纯属个人经验交流,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孙炳文(1972-),湖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