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

2013-12-26陈鹏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利益

【摘 要】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实践,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斗争,但是阶级依然存在,矛盾仍很突出,分析当代中国的阶级关系,了解各阶级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利益需求,对缓和阶级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阶级关系;利益

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很难找到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一词有明确的定义,或者说其定义是模棱两可的,而阶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词汇,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动力和各种社会现象的钥匙,可以这么说,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现象(包括阶级产生、阶级统治、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等)的发现和认识,使得他们最终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而阶级本身也成为这种理论大厦的奠基石。我们无法准确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一词的真实看法,但是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挑选他们对阶级观点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文章片段来揣摩他们对阶级一词所赋予的真实内涵。

共产党宣言第一段: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对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阶级的实质就是压迫。阶级就是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划分的社会集团。阶级以斗争的方式存在着,阶级和阶级之间只有斗争,没有调和,而有压迫就有反抗,阶级斗争的结果要么推动社会变革,要么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1878年6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解决的。

在这段话中,恩格斯解释了阶级产生的根源。阶级是社会生产的结果,人们在生产中的分工以及产品的分配,是阶级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阶级划分的标准。

从以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面摘录下来的两段话中,经过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给阶级下个定义。阶级就是在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最终消亡。我们只能用这些简单的语言给阶级作一个概念说明,象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没有确切的阶级定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原理本身就是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物质社会的反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因此,它对生产关系的分析总是抽象的,笼统的,阶级分析也是如此,即使从逻辑上来说十分慎密,但是它永远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那么精确,那么客观。即便于此,这些分析也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阶级的思考,反而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就像一把十分锋利的武器,帮我们1找到了阶级社会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生活的状态。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成为世界人民公认的科学的理论。

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其目的不是因为它是科学和真理,而是在于我们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看待当今世界,尤其是分析我们当今社会存在的阶级问题,特别是中国当今社会的阶级问题。因为研究这些问题对化解社会矛盾,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还是从农民阶级开始分析。因为自古以来,农民都是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在封建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全国有10亿人口,其中8亿是农民;在当今社会,中国13亿人口,仍然有8亿在农村。下面我们从农民阶级的概念、农民阶级的特点、农民阶级的理想来分析当前我国农民的生活现状。

从传统意义上说,农民阶级是指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依靠种植农业为生,或从事与农业有关的林业、牧业、渔业等副业的人们。他们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生活条件艰苦,主要从事体力劳动。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相比,当代的农民阶级有以下特点:1、身份地位的变化。在旧社会,农民是被剥削的阶级,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终日忙碌,却难以吃饱穿暖。而当今农民阶级,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是人们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地位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2、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在旧社会,农民阶级虽然是种田人,但是自己没有土地或很少有土地,为了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阶级的土地,受到他们的残酷剥削,生活穷困潦倒。而现在的农民阶级,在党中央的正确政策的领导下,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绝大多数人实现了小康生活,有的家庭生活还比较富裕。3、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旧社会,农民很难有钱入校就读,大多是文盲,精神上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摧残。而现在,在农村早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些变化,充分说明和体现了当今农民是国家的主人,享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社会转型和改革时期,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农民阶级还存在很多问题。1、农民政治的社会化问题。与旧社会相比,农民的地位确实提高了很多,但是由于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地位还没有充分发挥和显露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依然是弱势群体。比喻,在职业上,为什么把农民种地不看做一种职业,而是把种地的农民看做无业或是游民?在城市其它行业,都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什么农民没有?农民为什么没有公积金?农民从事体力劳动很辛苦,为什么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2、农民的经济收入偏低。我国人均收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977元。为什么同是统治阶级,收入却有这么大的差距?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节衣缩食,生活水平却赶不上城里人?也难怪农民看病难、买房难、子女上学难。3、农民生活环境较差。广大农村,交通不如城市便利,就业机会较少,绿化环境较少。

对于农民阶级,他们的理想就是能提高收入,能老有所养,少有所教。能实现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在国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们极力呼吁深化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改革,使他们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地位,能和城里人一样,有体面的政治身份和经济地位,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人阶级既无产阶级,我国最早的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他们是帝国主义在华开办工厂里的工人,开始为数不多,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兴起,工人阶级的数量开始逐渐多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随着工业的兴起,我国的工人阶级数量越来越多。当代的工人阶级有以下特点:1、人数多。在我国,除了农民阶级之外,就是工人阶级人口最多。工人阶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文化层次较高。当今的工人阶级大都有较高的文化层次,特别近几年,很多大学生涌入职场,促进了整个工人阶级文化素质的提高。3、一大批从农村入城打工的农民工,也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4、工人阶级的状况比以前有很大改善。

虽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比以前有了改善,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工人阶级的劳动强度大。比喻工厂里的工人,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劳动强度大。2、政府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却没有提高其经济地位,工人阶级的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前几年,广东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就充分说明了工人生活方式的机械化和对前景的无望心理。

工人阶级的理想就是想提高其经济地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享受生活。因此,提高工人阶级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人阶级经济地位的唯一途径。虽然,当前政府已经意识到要给工人加薪,但是速度缓慢,增幅较小,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在工人阶级当中,有两个特殊的群体,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是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是特权阶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领导者,有最高的政治地位。知识分子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那部分人,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还有一部分人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生活条件较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化、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

总体来看,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和工人工作强度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需要改善,希望我们的政府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民生政策,让农民和工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7-308页。

作者简介:

陈鹏,男,河南人,中国近现代史硕士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I Love You, Dear China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寒鸦和鸽子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