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2013-12-24徐端阳杨建州

关键词:第二产业份额产业结构

徐端阳,杨建州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省森林资源覆盖率居全国之首,对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和潜力,因此,分析林业产业结构优劣与自身竞争力强弱,对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学者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较多研究。周莉、朱玉杰等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分析林业产业结构[1-2];耿玉德、周德全等对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3-4];谢彦明、许玉粉等运用偏离 -份额分析法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5-6]。但由于林业产业结构分析大多停留在三次产业上,而深入到主要次级产业分析的较少,在时间选取上较少把国家五年规划作为考察期。因此,笔者以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福建省林业产业经济,并深入到次级产业,以“十五”和“十一五”为考察期。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简介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share Method,SSM)是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揭示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并为确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和结构调整提供指导[7-8]。

(二)数学模型

假设初始期研究区域总经济体产值为e0,末期总产值为 et,ei0、eit(i=1,2,…,n)分别表示研究区域第i个产业在初始期与末期的产值。E0、Et分别表示研究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初期与末期的总产值,以Ei0与Ei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i个产业的产值。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研究区域各产业产值标准化:

在[0,t]时间段内研究区域第i产业的经济增长量Gi可以分解为Ni、Pi、Di等3个分量,表达式为:

其中,ri和Ri分别表示研究区域和其所在大区或全国第i个产业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Ni为全国份额分量,指研究区域标准化后的产业如果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Pi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指研究区域产业所在比重与全国相应产业比重的差异引起的研究区域第i产业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Pi的值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Di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代表区域份额效应,指研究区域与全国同一产业增长速度不同引起的偏差,反映了地区相对于全国的竞争能力,Di的值越大,说明地区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大。

研究区域总体的结构效果、竞争力及经济增长情况可以用总的结构偏离分量P、总的竞争力偏离分量D、结构效果指数W、区域竞争指数U及研究区域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加以判断。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若G越大,L大于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或所在区域。若P越大,W大于1,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较好,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若D较大,U大于1,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笔者以全国为参考区域,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对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进行2个层次的分析,即首先以福建省林业三次产业为整体进行分析,然后以福建省林业各产业为整体进行分析。

(一)林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第一层次先以福建省林业三次产业为整体分析,收集2001-2010年全国和福建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并将其分为“十五”时期(2001-2005年)和“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以每一时期的第一年为基期,最后一年为末期,运用偏离-份额法进行分析(表1、表2)。

表1 2001-2010年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Table 1 Shift-share analysis of 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e in Fujian between 2001 and 2010

表2 2001-2010年福建省林业的L、W和U的值Table 2 The values of L,W and U of Fujian forestry

由表1和表2可知,“十五”期间,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为:(1)根据总增长Gi和全国偏离分量Ni来看,第二、第三产业远高于按全国增长水平实现的增长份额。(2)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来看,三次产业均为正值,说明福建省林业三次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且第二产业促进作用最大。(3)从竞争力偏离分量Di来看,第二、第三产业为正值,第一产业为负值,说明第一产业区域竞争力处于劣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比,其区域竞争力更明显。(4)从相对增长量L来看,由于L=1.4456>1,说明福建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5)从结构效果指数W来看,W=0.9509<1,说明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中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6)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1.5203>1,说明福建省林业产业总体的区域竞争力较强,特别是第二产业对整个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贡献较大。

相比“十五”,“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为:(1)林业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仍高于全国,但速度趋缓,第一产业已接近全国水平。(2)林业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变大,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变大。(3)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Di由正值变为负值,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Di变得更小,Di总计值由正变负,说明“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林业第二产业区域竞争力逐渐变弱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区域竞争力更弱,且林业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变弱。(4)相对增长量L=0.7807,说明福建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在“十一五”期间逐渐变慢,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结构效果指数W=1.0138,说明福建省林业整体结构逐渐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比重逐渐变大,结构对经济总体增长的贡献较大。(6)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0.7700,说明福建省林业整体区域竞争力水平变弱。

(二)林业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第二层次分析分别以福建省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整体研究,由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涉林次级产业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故笔者的研究时间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以2006年为基期,2010年为末期,并以第一产业为总经济体,将其划分为主要的6个涉林次级产业,运用偏离-份额法进行分析(表3)。

表3 2006-2010年福建省林业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Table 3 Shift-share analysis of the first industry structure of forestry in Fujian between 2006 and 2010

由表3可知,“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林业第一产业产业结构为:(1)从总增长Gi和全国偏离分量Ni来看,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竹材的采运,花卉的种植等3个次级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快于全国相应产业的增长速度;陆生野生动物繁殖与利用,林业生产辅助的Gi值均为负值,说明这2个次级产业对第一产业经济的增长有负效应。(2)从结构偏离分量Pi来看,福建省林业第一产业主要的6个涉林次级产业的结构对林业第二产业经济总量贡献均较大。其中,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业对第一产业促进作用最大,林业生产辅助业的促进作用最小。(3)从竞争力偏离分量Di来看,除木材和竹材的采运业在全国具有区域竞争力外,其余都不具有区域竞争力。

(三)林业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以林业第二产业为总经济体,将其划分为6个涉林次级产业,运用偏离-份额法进行分析(表4)。

表4 2006-2010年福建省林业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Table 4 Shift-share analysis of the second industry structure of forestry in Fujian between 2006 and 2010

从表4可知,(1)从总增长Gi和全国偏离分量Ni来看,除木、竹、苇浆造纸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外,其余都比全国增长速度快,第二产业各次级产业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业最大,木制工艺品和木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促进作用相对最小。(2)第二产业各次级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i都为正,且较大,说明林业第二产业各次级产业的结构变动对林业第二产业的贡献较大,促进作用较强。(3)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业,木产化学产品制造业竞争力偏离分量Di为正,其余都为负值,说明林业第二产业中只有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业和木产化学产品制造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其余的区域竞争力都较弱。

(四)林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以林业第三产业为总经济体,由于2007年与2008年统计口径有所变化,故只选取其中2个涉林次级产业,运用偏离-份额法进行分析(表5)。

表5 2006-2010年福建省林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表Table 5 Shift-share analysis of the third industry structure of forestry in Fujian between 2006 and 2010

从表5可知:(1)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林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则高于全国增长水平。(2)二者结构偏离分量Pi均为正值,说明结构对于第三产业经济总量贡献较大;而竞争力偏离分量Di均为负值,说明区域竞争力都较弱。

三、基本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1.福建省林业产业整体结构趋于优化,朝阳、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逐渐增多,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渐增大,但林业产业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林业产业整体区域竞争力逐渐变弱。

2.第一产业主要涉林次级产业结构对第一产业经济总量贡献较大,并且贡献程度逐渐增加;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竹材的采运,花卉的种植等3个次级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快于全国相应产业的增长速度;除木材和竹材的采运业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外,其余区域竞争力都处于劣势。

3.第二产业主要涉林次级产业结构对第二产业经济总量贡献较大,并且贡献程度逐渐大幅增加;除木、竹、苇浆造纸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外,其余都比全国增长速度快;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业,木产化学产品制造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余竞争力都较弱。

4.第三产业中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林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结构对第三产业经济总量贡献较大,但贡献额有减缓趋势;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二者区域竞争力都很弱。

(二)建议

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但不具有区域竞争力。因此,要保持林业产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应继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并提高各产业的区域竞争力。

1.对于林业第一产业,福建省林地和森林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注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花卉的种植,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林业生产辅助等次级产业的经营质量,转变粗放经营的方式;加强苗木生产经营管理,保证种苗质量;提高造林补助标准,鼓励多层次混交林;积极推广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技术措施。

2.对于林业第二产业,政府应加大对木、竹、藤家具制造,木、竹、苇浆造纸,木制工艺品和木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非木制品加工制造等次级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外商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技术设备;加强福建企业合作互助,并深入产品的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集聚效益;扩大原料基地规模,优化原料基地布局。

3.对于林业第三产业,应充分发挥福建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景区环境与内涵,积极培养森林旅游专业服务人员,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森林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支持鼓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厅、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各级林场及各类林业技术服务机构的科研合作,推进林业专业技术创新,为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1]周莉,张宇清,张晓星.平原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评价[J].林业经济,2010(7):108-112.

[2]朱玉杰,高晓雨,杨冕.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灰色决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4):113-115.

[3]耿玉德,万志芳.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J].林业科学,2006(6):86-93.

[4]周德全.关于制订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0(3):105-107.

[5]谢彦明,张晶,张倩倩.云南林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6):75 -79.

[6]许玉粉,耿玉德,李明德.基于SSM的延边林业产业结构模式研究[J].林业经济,2011(3):76-79.

[7]黎兴强.华南四省区第三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比较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4):468 -473.

[8]裴芳,李宁.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长春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2010(11):25-26.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份额产业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产业结构
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研究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